第642章 大破灭(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有人说,这是大道本源的规则平衡,有生就有死,谁也无法逃脱掉这种规则,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历经十万道纪后,无尽界域的道主数量会越来越多,然后无尽界域的本源难以承受,因此才有了这混沌量劫,摧毁一切。”  

沈平觉得第二种说法最有可能。  

这应该是无尽界域本源的一种修复平衡,毕竟若是任由道主积累下去,迟早会将无尽界域的资源给榨干。  

辰镜道主说道,“其实就算没有混沌量劫,无尽界域的道主也不会一直积累下去,等到了一定程度,各方势力肯定会为了争夺资源而彼此厮杀的。”  

“到那时,道主就会陨落。”  

“黑血宫,魔天道派便一直秉持着这种观念,所以他们越是到后期,就越会肆无忌惮的杀戮,本身他们麾下掌控的界域就不禁止杀戮,不过现在还有三万道纪,时间上倒还算充足,若是只剩下上千道纪的时候,便是所有势力的末期了。”  

这时。  

离光道主看着沈平道,“道衍,我们跟你说这么多,相信你也猜出来了,界海峰之主留下的界海峰便是宫殿类的混元至宝,只要成为第三步,就能依仗着此宝来渡过混沌量劫,因此希望到时候能给我们一席之地。”  

沈平下意识说道,“这种庇护应该是有限制的吧。”  

辰镜道主点头,“对,是有限制,最多不能超过10位道主,数量越多,那么混沌量劫就会越强。”  

听此。  

沈平心里微沉,他的妻妾道侣不少,先不说她们能否达到道主第三步,就算达到了,到时候都不够。  

好在还有时间。  

他从微末中走来,总共才用了多长时间,将来未必不能达到第三步,甚至成就混元。  

面对两位道主的希翼,他给了一个答复,若是到时候两位成就了第三步,他愿意拿出名额。  

这让离光和辰镜笑了起来。  

又喝了半天的酒。  

三人才分开。  

看着沈平离去的身影。  

辰镜道主说道,“离光兄,刚才若是这道衍不答应的话,你当真准备动手吗?”  

离光道主眯着眼,“界海峰之主太神秘了,当年他从黑暗虚空得到了蕴含着至高之术的石碑,你我都观摩过石碑投影,那绝对是混元境留下的,所以界海峰之主的传承,不简单啊,这道衍得到了继承,说不定就有底牌。”  

“况且就算没有,凭借着界海峰,你我也断然拿不下。”  

辰镜道主幽幽一叹,“是啊,没有把握,若非如此,你我岂会跟他浪费口舌,真是走了大运,罢了,咱们还是去黑暗虚空外围碰碰运气吧!”  

无尽界域,黑白漩涡。  

沈平从混沌墟中离开,他当然看出这离光和辰镜的意图,只是他一点都不惧,先不说那庞大的道体,单单是界海峰和混沌环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了。  

除非是第三步的巨头。  

“混沌量劫。”  

虽然他不怎么在意,可既然听到了,心里总归是有些压力的,最重要的是妻妾道侣,她们想要成为道主都比较困难,尽管现在每次闭关很久才能见一次温存,可彼此间早就形成了亲情。  

真要是到了混沌量劫的时候。  

亲眼看着妻妾道侣,还有沈家的血脉后辈在量劫中逝去,他心里也肯定不是滋味。  

“现在想这些也没有意义。”  

“或许到时候我自己都没有办法,而且三万道纪也够久的了。”  

他摇摇头不再是想这些。  

回到天炎大界域。  

他先是将从混沌墟获得的奇珍放在了族群宝库,随后就跟妻妾们温存起来,顺便听她们这段时间,在界域的一些闯荡冒险故事。  

别看沈平能利用大道本源快速往返于顶尖大界域和普通界域,但实则上无尽界域是非常辽阔无垠的,从天炎到仙道界域都得航行个数千年时间,若是抵达边缘,至少也得用万年时间!  

单单是航行就这么久,更别说闯荡冒险了。  

根据蒙家所说。  

天炎大界域下辖的界域数量就过千了,每一个界域都能闯荡很久,里面每天都在发生着灿烂精彩的故事。  

有时候沈平也挺乐意化身为旁观者,去体悟观看那些不一样的人生,他听火蝉道主说过,有道主为了领悟大道本源,专门去体验一些底层的人生。  

其实沈家庞大的血脉后辈中,就有不少精彩,当然也少不了勾心斗角,这也是每一个臃肿庞大的家族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这些。  

沈平都懒得理会,说起来,他在血脉后辈方面是太松了,除了在太暗之渊的时候管过一些,后面就很少过问了,都是妻子王芸和于燕在管理。  

而目前嫡长子沈安,也已经突破到帝尊层次了。  

家族后辈中还有三位同样是帝尊。  

剩下的仙尊比较多,仙王更是一大堆。  

“夫君。”  

“前段时间,练道友突破到了帝尊,我们给她举办的帝尊宴,只是没有夫君参加,如今她去其他界域冒险闯荡去了…放心,有青鸾和瑶池陪着一块,不会出问题的。”  

沈平点头。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蒙家的势力是快速增长的,其他家族都只能暂避锋芒,并且跟沈家蒙家选择合作,所以在天炎大界域基本不会有事情。  

来到界海峰宫殿。  

他问起了器灵冥皇隐关于混沌量劫的事情,这界海峰是在黑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