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郑氏退兵(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轰隆隆…”火光冲天而起,哪怕隔着较远的距离都能感受到炙热的气息。郑宝站在船头,看着一名名虾兵蟹将,心里有些烦闷。  

明明伏虎村没有多少水军,却利用艨艟战舰牢牢把自己挡在此处。而且更让人难受的是,前不久接到消息,形势不容乐观。  

伏虎村有精锐,现以奔赴落叶。假若落叶失守,就只能想办法撤离。也不知牛四和郑虎,又是如何应对的。  

但愿没有看错人,要不然可就麻烦了。  

越想心里越有点烦闷,郑宝顾不得四周的喊杀声,不停推算战况。并且在此基础上,做出预备方案。  

“报…”  

“牛四头目送来紧急信件。”  

一名水贼急匆匆跑来,对着郑宝躬身行礼,随后把竹简递了过来。  

郑宝连忙把竹简打开观看,环视上面的字迹,露出凝重的神色。正在此时有人高声疾呼,指着北方:“火、好大的火。”  

“砰”郑宝把手中的竹简丢在地上,满脸愤怒的看向北方。只见浓烟滚滚,映红了半边天。那个地方是落叶…  

“杀、杀、杀…”前方大喊,艨艟战舰加快速度,浩浩荡荡扑来。郑宝双目中似乎要喷出火焰,对着众人大喊:“不可恋战,速速回援落叶。”  

“诺。”众头目高声回复。  

一名名水贼挥舞手中的旗帜,无数舟、舸纷纷掉头往北方呼啸而去。船中并没有什么粮食,假若后路被断,在落叶被焚的情况下。  

三万大军要不了几天,就会因为没有粮食,而陷入绝境。  

“立即传书牛四所部,退兵。”郑宝说完感觉不妥,补充了句:“带一支船队,协助他们撤离,切勿慌了手脚。”  

“诺。”  

众水贼头目回复。  

看着逐渐远去的船队,锦帆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甘小兴趁机提议:“大哥、要不我等追击如何。”  

“不用,郑宝活不了多久了。”甘宁看着远去的船,意味深长的说着。  

当伏虎村挡住郑氏攻击的时候,其实已经为他们敲响了丧钟。剩下的,不过是等待,他步入死亡的那一刻。  

甘小兴不解:“大哥为何如此肯定,难道郑宝有病不成可我听说,他身体不错,吃的好睡的香,怎么会暴毙。”  

“大哥…北边有书信送达。”一人急匆匆跑来,对着甘宁躬身行礼。  

甘宁略微有些吃惊,伸手接过竹简在上面环伺。当最后一个字落下的时候,把竹简合上,默然不语。  

“什么事情”甘小兴询问,四周锦帆也纷纷看过来。  

甘宁回复:“刘晔让我挑选二十名弟兄前往寿春,伺机斩杀郑宝,尽夺郑氏底蕴送往伏虎村。”稍微停顿:“此行危险重重,不知诸位谁愿意和我一同前往。”  

“我去”甘小兴不假思索回复。  

甘宁摇头:“你不行,我不在期间,你需要带领众弟兄留守伏虎村。”  

“大哥真有把握斩杀郑宝。”甘小兴询问,郑氏虽然暂时撤走。但他们的实力并没有受损,而且因为两路兵马连战连捷,可谓如日中天。  

偏偏这样的时刻,大哥他们暗中策划斩杀郑氏家主之计,未免太过于匪夷所思。胆量、谋略、实力缺一可不。  

“这个问题你应该问他刘晔。”甘宁说着,抬头看向前方:“区区文弱书生都敢弄险,我等岂有不奉陪的道理。”  

“况且天下以成大争之势,如果不能尽快强大,为吴贤弟谋一太守之位。彼时风云突变,又如何幸免。”甘宁解释,显然在这件事情上,两人以达成共识。  

以糜、甘、乔,三家之力,又加之吴氏握有肃清水贼之功,想要成为一郡太守并不难。而且扬州乱成一团,不仅有郑氏举兵还有山越作乱。  

面对如此局面,不怕扬州刺史不心动。  

“大哥愿去,我等自当追谁。”  

“愿往。”  

“愿往。”  

艨艟战舰上声音此起彼伏,对着甘宁躬身请命。万军中斩敌将首级,如此壮举恐怕只有史书上才有。  

想不到居然掉到了自己等人的头上,冒一次险,足以吹嘘一生。  

“有诸位兄弟相助,何愁此事不成。”甘宁心中顿生豪气,对着众人说着:“我离去之后,一切事情由甘小兴处理。”  

“诺。”  

众锦帆回复。  

甘宁带着二十人登上几艘舸,往北方缓缓而去。  

“咕咕咕…”一只信鸽落到伏虎村、村长府中。鲁肃看了眼窗户,哪怕没有解下上面的东西,便以知晓里面的内容。  

洁白的羽毛里有少许花纹,这是刘晔饲养的鸽子。以现在的情况看,他要动手了。落叶被焚,粮食、辎重化为灰烬。就算郑氏在财大气粗,也不可能紧急征调出足以支撑三万大军征伐的粮食。  

此番退去必然以成为定局。  

只是孤身犯险真的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吗?郑宝又岂是这么好杀的。鲁肃伸手把鸽子上的东西接下来,观看上面的字迹。  

随后焚毁。  

“军师、我军大捷…”大牛和二狗急匆匆跑来,对着鲁肃高声说着。脸上的凝重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无尽兴奋。  

想不到我伏虎村也有如此厉害的时候,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座村子足以抵得上一个郡。  

“所有民兵紧急集结,进驻水寨。”鲁肃吩咐。  

大牛和二狗愣在原地,以为听错了:“大捷、我军大捷,军师为何还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