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经学(1/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虽说姜星火一桌人衣着看起来有些普通,但是架不住姜星火气度卓然,若说他是个穷酸秀才,谁信?  

故此,当姜星火说“略懂”的时候,反倒没人以为他是推辞。  

“阁下若有见解不妨讲讲,左右闲来无事。”  

年轻人旺盛的好奇心,再加上那一点点该死的胜负欲,令他们非常希望知道姜星火口中所谓“略懂”的内容。  

毕竟,要是说不出来,那可就丢人了!  

而姜星火既然出来了解现在士林间的思想动态,那么除了倾听,肯定也是要有一些交流的。  

故此,姜星火暗忖,既然他们要听,那也不介意简单讲两句。  

于是乎,他清咳了一声,开始侃侃而谈:“《王制》之本,在于六经,六经之中义例文句,精粗微显,参杂纷烦,仿若盘根错节之树木,想要理顺,必须抓住根本,而六经根本,依《明报》所言,无非便是‘通经致用’四个字而已,而朝廷讲‘通经致用’是表,用‘经世致用’才是里。”  

姜星火寥寥两句话,登时便令聪敏的士子,有些拨云见日之感。  

这些东西,可都是《明报》里不讲的,也不会有哪位先生给他们讲,这都得自己悟。  

有句话叫“道不轻传、法不贱卖”,就是这个道理了。  

即便是有人咂摸出来这些隐藏在《明报》冠冕堂皇的字眼下的门道,多半也是在庙堂上浸染久了的官僚,这种人那可能在外面去说些什么?闭门自己深刻领悟还来不及呢。  

“经世致用如何?国家政事,读书人想要登上龙门,便不可不知。而通经致用,则是历代儒宗,从开宗以至绝笔,无一字一句不血脉贯通。以此治经之法治天下,然后大小并包,难易合律,举王公以至匹夫匹妇,从大政以至一草一木,莫不得其性情,使得施政措施无弊。”  

众人一阵默然,皆被姜星火的话吸引了注意力。  

就连另一旁的食客们都禁不住侧首打量他,眼底透着丝丝异彩,倒不是他们听到了什么,而是看一堆人都看一个人,忍不住跟着一起看看有什么特别之处.  

其实就姜星火这么说来,《王制》这里面的内容,代表的意味就太丰富了。  

简直太值得琢磨了.  

姜星火侃侃而谈,将《王制》分析得头头是道。  

众人听完之后,皆陷入沉思。  

一人忍不住小声地嘀咕道:“原来,《王制》这里的意思,这么复杂啊。”  

他们虽然读书多,但也不算对五经全部专精,因此,别说朝廷开始致力于考古的《乐经》他们不了解,就算是《礼记》里面的《王制》没有《春秋》那么微言大义,认真学过的人,也着实不算多。  

可这不代表,他们听不明白姜星火说的话。  

反正是被姜星火唬得愣神,看着姜星火,眼神愈发的炙热。  

“果然厉害!”  

“这番分析,很是鞭辟入里。”  

众人纷纷叫好,看向姜星火的眼神充满敬佩。  

姜星火谦虚地摆了摆手:“浅见而已,不值一提。”  

这一瞬间,姜星火的形象顿时高大起来了——  

真乃深藏不露也!  

“这可不是小道,我看呐,阁下必非凡人,切勿妄自菲薄。”  

“不错,能有这番见识,绝非寻常人。”  

姜星火笑了笑,始终牢牢地掩着围巾,却没再说话。  

而认领了“高人”buff以后,这群士子反倒很识趣地不再来烦他了,大约是自己脑补出了什么剧情,因此谈论的话题,也不再往那些有可能越界的危险方向靠拢,而是转移到了一些纯学术的问题上。  

“《荀子》的事情,你们知道吗?”  

方姓士子问道。  

“嗐,别提了,今年就在这里考砸了。”  

“略有耳闻,还听说有人考着考着急的尿了。”  

邻桌的郭琎和柴车这时候的面色已经很古怪了,不过好在有酒劲儿上脸的遮掩,倒也没有太失态,只是他们看向姜星火的目光,都很让姜星火奇怪。  

怪我出题难?  

哪里难了?这么多年都是这么出题的,四书五经能考的早就考烂了,被逼的还得拼接出题,不要睁着眼睛乱说,出题很难的,《荀子》已经很简单了好不好?  

有些时候找找自己的原因,荀子思想两年前就提了,又不是今年才开始提的,这么多年有没有认真学,有没有认真押题,有没有认真备考?  

不过这些话也就是心里转一圈,姜星火肯定不会说出去。  

在这群落榜举子面前说这种话,这不是粪坑里扔鞭炮嘛。  

而平常比较专注于读书的陈姓士子,这时候说道:“最近听士林间流传比较广的一个说法,是说之所以今年重点考《荀子》,除了陛下钟意于圣王之说以外,还有其他说法。”  

“其他说法?”  

众人都露出不解的神色。  

“没错,据说啊.”  

陈姓士子顿了一会儿:“跟太学之会有关系,汉儒和宋儒之争,能明白吗?”  

此言一出,周围几名士子顿时皆变了脸色。  

“不是吧,怎么可能呢?”  

“就算陛下再喜欢荀子,也断然做不出这种事情来呀。”  

“对啊,宋儒作为正统,都这么多年了。”  

这里面的争端就在于,荀子和孟子,尊哪个,其实并不仅仅是尊这个人。  

如果说荀子被抬入孔庙,还可以理解为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