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灭国(安南篇结束)(4/6)
要不我们还是赶紧从密道离开吧,否则等到南边的县城全部失守,到时候我们就难以幸免了。”胡汉苍犹豫再三道。
胡季犛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
离开容易,他们现在就可以走,可问题是,离开以后走去哪?
去北面找大儿子卫王胡元澄吗?没了升龙府这些核心统治区域提供的人力物力,富良江防线就是一个空壳,都不用明军打,自己吃完了存粮就会崩掉,最后还是会被一举围歼,不过是多颠沛、拖延几天罢了。
东面,是无垠大海;西面,是茫茫群山。
安南很大,但他们已经无处可去。
大海走不通,钻深山老林,那些山里的土人们一定会兴高采烈地把他们绑起来献给明军。
胡季犛早就预料到明军的战斗力比安南军强,南线的战事或许会不太顺利,可是他没想到明军竟然如此凶狠残暴,一路横扫将安南国五分之二的土地给夺了。
而且更让他无法理解的是,明军强渡胶水,在野战以绝对劣势兵力,打崩了拥有战象军阵的六万安南军。
现在东都兵力已经彻底空虚,若是不离开,待到李景隆兵临城下,他们作为《战犯名单》上所谓的“头号战犯”,一定是跑不了的。
正在这时,又有一名侍从手持军报飞奔而来禀告道:“启禀陛下,明军攻势猛烈昼夜不停,防线危在旦夕,卫王请求增援。”
“怎么会这样?”
胡汉苍脸色发黑道。
他本以为富良江防线能够稳住,还算是一条退路,可如今看来,哪还有什么退路可言,到哪都是死路一条。
而且说实话,胡元澄在北线苦苦支撑了这么久,已经很不容易了,为了布置防御、调配人力物力资源,头发都花白了大半,整体战局的颓势实在不是他能彻底左右的。
可又能怪谁呢?潘麻休吗?人家已经殉国了。
“陛下,现在怎么办?”
胡汉苍思索刹那,看了看父亲,咬牙说道:“立即召集大臣前来议事。”
“遵旨!”
很快,群臣便来殿中商讨对策。
“陛下,明军马上兵临城下,天朝有礼乐之道,定不肯多造杀戮我们不如早降?”有大臣请求道。
“对呀,我们现在已经无法再向明朝军队进行反击了。”另外几位大臣附和道。
只能说,失败主义谋士永不缺席。
“不行!我们大虞尚有雄兵二十万,人口数百万,岂可轻易投降?这一仗我们才刚刚开始!”也有人反驳道。
事实上胡汉苍也对大明充满了愤恨。
他本来皇帝当得好好地,大明非要来以莫须有的罪名征伐他,如今即将成为大虞的亡国之君,又如何不让他愤恨?
因为他认为这都是因为大明造成的,导致他现在无法享受荣华富贵,甚至连自己的性命都马上要搭上了。
他对大明有着浓浓的仇恨,不肯屈服。
“陛下,如今情况紧急,臣觉得投降并没有什么,毕竟大明的实力太雄厚了,凭借我们是无法对抗的。”
“陛下,李景隆这五星上将是个厉害角色,臣觉得,咱们不宜继续与明朝作战。”
众大臣完全不看胡汉苍的脸色,纷纷谏言。
“混账,朕堂堂大虞皇帝,怎么可以轻言投降?”
胡汉苍面红耳赤道:
“明人杀我大虞军队,辱我大虞黎庶,朕必须要报仇!我大虞誓与明军血拼到底!”
众大臣沉默了片刻,然后纷纷表态,有的赞同投降的观点,认为投降或许是唯一的选择,有的认为投降只是手段,明朝实力强劲,不可硬撼,可以效仿高句丽诈降大隋那般拖延时间,如此才是小国反败为胜的不二法门。
但是胡汉苍显然都不同意:“不论谁说什么,朕都不会改变主意的。”
众大臣苦笑不已。
“陛下,臣愿意前往地方募兵勤王!”一名文官站出来说道。
安南国大臣听罢,顿时惊愕。
但随即,他们就纷纷回过神来。
“臣亦如此!”
看着这些打算打着“募兵勤王”的旗号开溜的大臣,胡季犛哪还不知道他们心中的小算盘怎么打的?当即冷冷地瞪着这些人,瞬间便没人再敢出声了。
“陛下,臣愿随陛下死守升龙城!”
武梦原深吸口气,跪倒在地,请求说道。
他知道自己这一辈子已经毁掉了,没有别的路可走了。
所以,他不惜赔上性命,也要给自己留个“忠”。
“陛下,臣等请求留下守卫国都!”
其他大臣见状,纷纷说道。
显然这些大臣害怕胡季犛临死前把他们也带走,这时候开始表忠心了。
“好!好!好!”
胡汉苍见到这幕,顿时泪流满面,说道:
“诸君如此忠诚,朕心中感动不已,诸君尽管放心,朕绝对不会让诸君白白丢了性命。”
朝议自是无疾而终,大臣们回家却纷纷写信托关系,送给南边已经投降明军的安南官员们以示忠诚。
只能说,皇帝觉得“诸臣误我”这种事情哪个时代都会发生。
在升龙城东南。
三万明军加上飞速膨胀到四万规模的仆从军,此时正在往安南国的都城推进,准备占领整个安南,将胡氏父子彻底赶尽杀绝。
显然,李景隆不打算等待北线的军队了,而是为了避免夜长梦多,直接攻陷升龙府
胡季犛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
离开容易,他们现在就可以走,可问题是,离开以后走去哪?
去北面找大儿子卫王胡元澄吗?没了升龙府这些核心统治区域提供的人力物力,富良江防线就是一个空壳,都不用明军打,自己吃完了存粮就会崩掉,最后还是会被一举围歼,不过是多颠沛、拖延几天罢了。
东面,是无垠大海;西面,是茫茫群山。
安南很大,但他们已经无处可去。
大海走不通,钻深山老林,那些山里的土人们一定会兴高采烈地把他们绑起来献给明军。
胡季犛早就预料到明军的战斗力比安南军强,南线的战事或许会不太顺利,可是他没想到明军竟然如此凶狠残暴,一路横扫将安南国五分之二的土地给夺了。
而且更让他无法理解的是,明军强渡胶水,在野战以绝对劣势兵力,打崩了拥有战象军阵的六万安南军。
现在东都兵力已经彻底空虚,若是不离开,待到李景隆兵临城下,他们作为《战犯名单》上所谓的“头号战犯”,一定是跑不了的。
正在这时,又有一名侍从手持军报飞奔而来禀告道:“启禀陛下,明军攻势猛烈昼夜不停,防线危在旦夕,卫王请求增援。”
“怎么会这样?”
胡汉苍脸色发黑道。
他本以为富良江防线能够稳住,还算是一条退路,可如今看来,哪还有什么退路可言,到哪都是死路一条。
而且说实话,胡元澄在北线苦苦支撑了这么久,已经很不容易了,为了布置防御、调配人力物力资源,头发都花白了大半,整体战局的颓势实在不是他能彻底左右的。
可又能怪谁呢?潘麻休吗?人家已经殉国了。
“陛下,现在怎么办?”
胡汉苍思索刹那,看了看父亲,咬牙说道:“立即召集大臣前来议事。”
“遵旨!”
很快,群臣便来殿中商讨对策。
“陛下,明军马上兵临城下,天朝有礼乐之道,定不肯多造杀戮我们不如早降?”有大臣请求道。
“对呀,我们现在已经无法再向明朝军队进行反击了。”另外几位大臣附和道。
只能说,失败主义谋士永不缺席。
“不行!我们大虞尚有雄兵二十万,人口数百万,岂可轻易投降?这一仗我们才刚刚开始!”也有人反驳道。
事实上胡汉苍也对大明充满了愤恨。
他本来皇帝当得好好地,大明非要来以莫须有的罪名征伐他,如今即将成为大虞的亡国之君,又如何不让他愤恨?
因为他认为这都是因为大明造成的,导致他现在无法享受荣华富贵,甚至连自己的性命都马上要搭上了。
他对大明有着浓浓的仇恨,不肯屈服。
“陛下,如今情况紧急,臣觉得投降并没有什么,毕竟大明的实力太雄厚了,凭借我们是无法对抗的。”
“陛下,李景隆这五星上将是个厉害角色,臣觉得,咱们不宜继续与明朝作战。”
众大臣完全不看胡汉苍的脸色,纷纷谏言。
“混账,朕堂堂大虞皇帝,怎么可以轻言投降?”
胡汉苍面红耳赤道:
“明人杀我大虞军队,辱我大虞黎庶,朕必须要报仇!我大虞誓与明军血拼到底!”
众大臣沉默了片刻,然后纷纷表态,有的赞同投降的观点,认为投降或许是唯一的选择,有的认为投降只是手段,明朝实力强劲,不可硬撼,可以效仿高句丽诈降大隋那般拖延时间,如此才是小国反败为胜的不二法门。
但是胡汉苍显然都不同意:“不论谁说什么,朕都不会改变主意的。”
众大臣苦笑不已。
“陛下,臣愿意前往地方募兵勤王!”一名文官站出来说道。
安南国大臣听罢,顿时惊愕。
但随即,他们就纷纷回过神来。
“臣亦如此!”
看着这些打算打着“募兵勤王”的旗号开溜的大臣,胡季犛哪还不知道他们心中的小算盘怎么打的?当即冷冷地瞪着这些人,瞬间便没人再敢出声了。
“陛下,臣愿随陛下死守升龙城!”
武梦原深吸口气,跪倒在地,请求说道。
他知道自己这一辈子已经毁掉了,没有别的路可走了。
所以,他不惜赔上性命,也要给自己留个“忠”。
“陛下,臣等请求留下守卫国都!”
其他大臣见状,纷纷说道。
显然这些大臣害怕胡季犛临死前把他们也带走,这时候开始表忠心了。
“好!好!好!”
胡汉苍见到这幕,顿时泪流满面,说道:
“诸君如此忠诚,朕心中感动不已,诸君尽管放心,朕绝对不会让诸君白白丢了性命。”
朝议自是无疾而终,大臣们回家却纷纷写信托关系,送给南边已经投降明军的安南官员们以示忠诚。
只能说,皇帝觉得“诸臣误我”这种事情哪个时代都会发生。
在升龙城东南。
三万明军加上飞速膨胀到四万规模的仆从军,此时正在往安南国的都城推进,准备占领整个安南,将胡氏父子彻底赶尽杀绝。
显然,李景隆不打算等待北线的军队了,而是为了避免夜长梦多,直接攻陷升龙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