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臣服(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道:“王上千金之躯,怎么能够冒险呢?”  

占巴的赖摇摇头,沉声道:“我意已决!”  

他坚决要往带领身边的卫士往王宫大门口赶去,他知道,如果继续留在王宫大殿里,他就真的成为笼中之鸟,插翅难逃了。  

“快点跟上!”“保护王上!”  

侍卫纷纷大吼着冲了上去,试图保护占巴的赖,他们很清楚,如果国王在他们的保护下出了什么事,那他们也别活了。  

但是当占巴的赖走出宫殿,来到王宫宫墙上时却傻眼了。  

“咣当”  

他手中的宝剑掉在霖上。  

只见穿着红色甲胄的大明军队已经杀了过来,他们的武器劈砍过来,砍掉了安南军的胳膊、腿,甚至是头颅,安南军的鲜血流淌,尸体堆积成山,将王宫大门堵得严严实实。  

原来竟是局面变化的太快,而王宫禁卫军人手极度短缺,一时紧张下,竟然都以为别人会去王宫里通知国王,可事实上,却一个人都没有去!  

“杀!”朱有爋大吼一声,勇猛地冲锋在前。  

“嘭!”  

朱有爋一刀劈碎一面盾牌,紧接着长刀砍在一个安南士兵的脖颈上,这个士兵的脑袋“咕噜”滚落。  

但朱有爋并没有丝毫欣喜,而是继续往前杀去。  

在王宫宫墙上被众侍卫护卫着的占巴的赖,就这么看着那个大明的将军,提着刀杀向另外一个安南士兵,那个安南士兵似乎没有反应过来,愣愣的站在原地,任由大明的将军砍去。  

“噗嗤!”锋利的长刀砍进他的喉咙,喷出大量鲜血。  

这个被吓傻的安南士兵双目瞪圆,捂住被切割开的气管,似乎是不相信自己竟然这么轻易的就死了。  

“明军万胜!”  

朱有爋再度怒吼,带领着明军混编的步卒向前冲锋,一路上所遇到的安南国士兵全部被砍死或者砍伤。  

而这时,刚带着一部分王宫禁卫军出宫反击的占城王孙部坡亮微郊兰得胜那抹已然血透铁甲。  

“王孙,快撤回去休息吧!”  

一个侍卫长看到了他身上的伤势,在兵荒马乱中大叫道。  

“不行!”他拒绝了,咬着牙忍着疼痛,他现在虽然受伤了,但却决不能离开,他还需要给予王宫禁卫军里的将士们鼓励,让他们同样坚持到最后一刻。  

“杀!”他再次砍死了几个企图靠近王宫的安南士兵。  

就在这时候,王宫宫墙上却有人大喊着他的名字,正是国王占巴的赖。  

经过一番厮杀,部坡亮微郊兰得胜那抹终于跟明军配合,驱逐了所有攻入城内的安南军队。  

总算是比赵子龙跟刘阿斗合力在长坂坡七进七出好点,没有完全让明军负责乱杀,自己负责嘎嘎。  

“爷爷!”  

他跪伏在地。  

占城国王占巴的赖此时已经疲惫不堪,但看着自己的孙子露出了慈祥的微笑,道:“你做的很好,不愧于是制蓬峨的子孙!”  

他的话语虽然平静,但是却透露着一股欣喜之意。  

老国王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活不了多长时间了,毕竟他作为王储的时间已经太久了,而自己的继承人如此优秀,他也可以把振兴占城国的重担传承下去。  

占巴的赖的统治时期,是上百年来占城国最为弱无助的时期,这份重担,不是谁都能勇敢地扛起来的,自暴自弃地摆烂反而才是常态。  

而在十五世纪初的东亚,无论是大明的朱允炆、朱瞻基,亦或是安南的陈平,还是眼下的部坡亮微郊兰得胜那抹,总之,孙子获得或宣称拥有继承权,还是挺常见的。  

“让我们去迎接使吧。”  

占巴的赖看着自己的孙子,在他的耳边轻轻道:“我已经决定同意朝的条件了。”  

部坡亮微郊兰得胜那抹惊讶地看着他的爷爷,大明给占城国开出的条件,虽然比给陈平的要宽容许多,但还是完全有异于传统的宗藩体系,对于占城国来,无疑是限制了很多自主权利。  

更像是.回到了一千多年前被秦汉直接统治的时期。  

那时候,虽然也是当地势力实行自治,但中原王朝是有流官的。  

只不过土人一不满意就会杀官造反罢了。  

大明的条件其实很朴实无华,使馆、通商契约、租借沱灢,交换条件就是帮助占城国击败安南国,同时把横山北面一百多里的安南国土地割让给占城国作为缓冲区。  

虽然把王都边上的港口租借出去了,但实话,以大明和占城国的体量对比来看,大明要是想让占城国换个国王,大明手里有没有这个港口都是一个样,结果无非就是多费几工夫而已。  

“朝鲜国,有一种理念,叫做‘事大主义’,正因为这种理念,朝鲜王国在中原由汉人统治时,始终延续了下来,我认为我们占城国也要同样如此。”  

“大明实在是太过强大了就如同上的烈日一般,无二日,这世界上只有一个太阳,也只有一个大明.但大明并不是暴虐的,跟安南国相比,大明不会贪图我们的土地,我想,恭顺地臣服于大明,或许才是我们占城人最好的选择。”  

部坡亮微郊兰得胜那抹点零头,认同了爷爷的观点。  

从一开始他就没打算与大明硬抗,毕竟大明太过庞大,就算给他制蓬峨模板,让他打赢安南国,可他也打不赢大明这个大陆巨无霸。  

何况,现在大明开出的条件很合适,至少对占城国来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