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公告(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个时代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首版头条新闻?  

那当然是要有反差的内容,刚才的就不错。  

——你说我不够高大上,我说你不懂新闻传播学。  

在姜星火陷入短暂思索的时候,唐音也在逐渐冷静。  

许久,她深吸了一口气,再次抬眸时,目光已经恢复清明。  

唐音看着眼前的这位年轻男子。  

一袭青衫,头戴玉冠,身形挺拔,眉宇间带有几分温文尔雅的味道,但却给人一种无法靠近之感。  

事实上,当刚才姜星火的眼眸注视着她的时候,不知为何,唐音感觉,此刻的他给自己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压迫感,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嗯,如果知道姜星火给她做的人生规划,想来唐音就会明白这种压迫感从何而来了。  

“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唐音的嗓音柔媚而低沉,透出几分决绝之意。  

姜星火笑着摇摇头。  

唐音愣住,她不理解对方为什么摇头。  

她微微皱起柳眉:“你莫非以为,我会像此人这般没种?我什么都不会说的,伱死了这条心吧。”  

躺在床板上的牛真登时大怒,但语将出口,却揣摩了一番国师的心思,反而劝道:“你这蠢女人,白天宇那老匹夫耍了你,你难不成还要死心塌地地继续给他卖命?真真是蠢不可及!不如早日归顺朝廷,还能谋个前途。”  

唐音闭上了眼睛,轻声道:“我效忠的是白莲教,信奉的是无生老母。”  

姜星火淡声一笑:“我刚才确实有过杀你的念头,不过现在改主意了。”  

“你活着,比死了有用多了。”  

闻言,唐音睁开双眼,诧异地打量着他。  

她本以为这位国师要杀了自己灭口,哪曾想,对方竟然要留自己性命,但很显然,对方绝对不会是什么好心!  

姜星火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水,随后放下手中的杯子说道:“我要在江南地区发行一份公告书,便是跟《与陈伯之书》类似的,但要口语化一些的文书用你的名义。”  

唐音虽然是一介女流,但跟着白天宇这么多年,也是读过一些书的,她当然清楚《与陈伯之书》是个什么东西。  

正是因为清楚,唐音才刹那间,有了些毛骨悚然之感!  

姜星火,留着她的命,却让她比死了还难受!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当然是这篇文章最为著名的一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是南北朝时期丘迟替北伐的临川王萧宏写给南朝判将陈伯之的一封书信。  

——而且是一封劝降书!  

丘迟在信中首先义正辞严地谴责了陈伯之叛国投敌的卑劣行径,然后申明了梁朝不咎既往、宽大为怀的政策,向对方晓以大义,陈述利害,并动之以故国之恩、乡关之情,最后奉劝他只有归梁才是最好的出路。  

文中理智的现实局势分析与深情的故国感召相互交错,层层递进,写得情理兼备,感人至深。  

因此,史载:“伯之得书,乃于寿阳拥兵八千归降”。  

可姜星火要以她的名义,写一封这个时代的《与陈伯之书》,是要劝降谁?  

答案不言自明,自然是要劝降太湖前线,目前处境已经岌岌可危的白莲教叛军。  

可用她这个圣女的名义去劝降白莲教,岂不是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她背叛了白莲教?  

然而,这是唐音的信仰,也是她宁死也不愿意做的事情。  

“我不会署名的。”  

“你没有选择的余地。”姜星火干脆说道,“而且,既然你不清楚白天宇的所在,也不清楚他的谋划那这件事就是你唯一的价值所在了。”  

姜星火看着她,嘴角挂着淡淡笑意:“不管你愿不愿意,从今往后,唐音这个名字,只能永远活在这封文书里,这是你作为白莲教圣女被俘获后,必须付出的代价。”  

“而且,我要用这一纸文书,来换我最想要的东西。”  

“什么东西?”  

姜星火缓步踱到城门楼敞开的窗边,指着外面的蓝天与白云下的远方,悠悠地说道:“我要的东西就在那里。”  

那里,是一片荒芜的土地,也是姜星火眼中的即将产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热土。  

“你到底想要什么?”  

“往远了说,我要让全江南,乃至全天下的百姓脱离士绅的人身控制;往近了说,我要让太湖前线被裹挟的十万百姓脱离你们白莲教的精神控制.我要在这里,建立一片,真正的生机勃勃之地!”  

唐音咬牙切齿道:“痴人说梦!”  

“呵。”姜星火哂笑,“你若不信,尽管看着。”  

唐音在这段交谈中,忽然察觉到了姜星火的真实意图。  

虽然姜星火并未进行任何遮掩。  

姜星火需要以她的名义签署一封劝降文书,目的是什么?自然是为了让白莲教叛军投降,可明军占据了这么大的优势,或者说,姜星火给明军提供了这么大的优势,还需要白莲教叛军投降?  

就像是姜星火前世电竞圈很有名的一句话:学会了哥的运营,剩下的就是A过去了。  

明军一旦发动总攻,必然是摧枯拉朽之势。  

所以,姜星火的真实意图并不是击败白莲教叛军,而是让白莲教叛军投降,借此在最大限度上保全被叛军裹挟的百姓的性命。  

唐音回过神来,嗤笑道:“你以为就算你用我的名义,写了一纸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