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皇权下乡的终极武器(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间自发认同形成的地域概念。  

一个县,大约会有几个到十几个乡,平均值在六到八,很少有超过二十个乡的特例。  

那么按照每个县有七个自然乡来计算。  

大明就有九千九百八十九个自然乡,取整数,约等于一万个自然乡。  

一万个自然乡是什么概念?  

一旦设立对应到某个乡的具体收税机构。  

那么这个乡级收税机构哪怕只设置四到五个办事人员。  

这个新增机构。  

总数就已经超过了大明帝国的官员人数!  

是的,没看错。  

大明帝国正式在编的官员队伍,到了建文末年永乐初年,也“不过是”四万多人!  

换句话说,如果大明下定决心皇权下乡。  

大明必须要养活跟现在官僚体系人数几乎一样的一套新班子。  

这套新班子就算薪资低廉,当乘以四到五万后,依旧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  

那么大明帝国的高层决策者就必须衡量一下。  

为了更好地收税,反而造成了新的冗官和超额的支出,多收上来的税,能不能弥补这部分支出呢?如果是赔本买卖怎么办?  

算算账,值得吗?  

当夏原吉说出他的计算和担忧后,出乎他的意料,姜星火竟然颔首同意。  

“从算账的角度来看,确实不能单独建立一套乡级的收税机构。”  

“那怎么办?”朱高煦问道。  

姜星火安抚道:“别急啊,是否建立单独的乡级税收机构,这个问题可以暂时搁置,我们按照政策执行的流程,继续看下去。”  

姜星火又在泥土上用手指划拉出了几个字。  

2人事准备看着这几个字和阿拉伯数字的序号,夏原吉若有所思,在心中想到。  

“如果我把户部所有的事情,都像这样按流程规定好什么事情是哪个司负责,具体到哪个人,后续需要怎么做是不是会明显地提高效率呢?”  

就在夏原吉思量的同时。  

姜星火复又问道:“那么我们先抛开是否建立独立的乡级税收机构不谈,只谈谈人事的问题。”  

“请问你们觉得,负责收税的人,应该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和能力为佳呢?”  

密室里,朱棣问道。  

“两位尚书怎么看?”  

朱棣问的是两位尚书,自然不想厚此薄彼。  

但实际上,两人都知道,这种人事方面的问题,问的其实是吏部尚书蹇义。  

或者说,这是对蹇义的一次考察。  

考察的问题不算难,蹇义毫不犹疑地答道。  

“收税的人,首先需要识字,懂术数。”  

“否则的话,连姓名都不会写,算账都算不明白,怎么可能收得好税?被人蒙鬼一样哄骗罢了。”  

茹瑺点点头,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在理论上收税的人最好是外乡人,或者跟本地不相熟的人,否则,很容易受到各种关系的掣肘。”  

“最后,收税的人,在品行上最好高洁一些若是做不到,那么有某种能限制他被收买的方法,也是可以的。”  

说完这三点,蹇义自己都摇了摇头。  

若是找到几个、几十个、几百个这样的人都不难。  

可问题是,大明需要的是几万个!  

太难了。  

听到这里,朱棣也晓得,似乎、好像,建立一个独立的乡级收税机构,从成本和人员上考量,都不可行?  

这不由地让朱棣有那么一丝丝地郁闷。  

皇权不下乡,看来确实有其原因。  

倒不是朱棣舍不得砸钱,问题是,砸了钱,赔本建了一套乡级税收机构,就大功告成了吗?  

不可能的。  

如果都是些不符合要求,能力、品行达不到要求的,反而既收不上来税,又很快就会腐化堕落。  

事实上,要求人靠品行来做事也太难了。  

人的道德底线这种东西是万万不能试探的。  

茹瑺补充道:“而且陛下,如果是要税收人员常驻乡里,无论是什么人,住的久了,经年累月间,都会被当地人影响、同化,继而变得跟现在的里甲制度无二的。”  

朱棣不由地点了点头。  

但他还是在继续嘴硬。  

“没事,姜先生总会有办法的。”  

看着不肯低头的皇帝,蹇义和茹瑺也只能在脑海中幻想翻个白眼了。  

皇帝倔的跟头驴一样,他们做大臣的能有什么办法。  

至于姜星火会有什么办法?  

蹇义和茹瑺不觉得姜星火会有什么办法。  

在这种建立新的乡级税收机构注定赔本,而且赔本了选了人,若干年后一样腐化堕落成无效机构的选择面前。  

谁能想出来办法?  

这就是个无解的难题!  

皇权不下乡,也不是大明一朝的问题。  

如果这个难题有解,上千年来的历代王朝,为什么找不出答案?  

新歪脖子树下。  

夏原吉几乎说出了跟蹇义同样的答案。  

“识字、懂术数、廉洁、异乡人。”  

姜星火指着地面道:“好,那我们后面的3政策分解4政策实验5政策宣传6政策推广,就都暂时不说了,我们先来讨论前面的1机构准备和2人事准备。”  

“毕竟,如果解决不了机构和对应人事的问题,那么后续的政策执行,也就无从谈起。”  

朱高煦和夏原吉对此感到非常认同。  

“自古以来,办事的都是人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