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当众训斥日本天皇(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皇接受大明大皇帝的旨意。  

接旨,肯定是要接的。  

但问题在于,行什么礼节接旨?  

如果按藩属国的礼节,那就得跪下去接旨。  

什么安南、琉球、占城、爪哇、朝鲜.都是这么接旨的,国王一样得跪,因为大明的使者,代表的是大明大皇帝。  

可如果不按藩属国的礼节,能不能争取点面子呢?  

震惊到话都说不利索的后小松天皇,本来还想给日本权贵们表演一下天皇的骨气,打算以平等的姿态接过诏书。  

然而等他站到李景隆面前接旨时,却不知怎地,看着高大威严的李景隆,忽然想起了诏书里那句“舳舻付于烈火,海水沸腾;戈甲积于高山,氛浸净扫”。  

后小松天皇的脑海里,瞬间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  

他仿佛看到了日本的船只在港口被付之一炬,连海水都沸腾了起来,而幕府军队的那相比于明国简陋到可笑的武器和甲胄,被不屑使用的明国人扔垃圾似地堆在了一旁,直接堆成了小山。  

而自己,作为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则被双手后缚捆绑了起来。  

白衣出降!  

负荆请罪!  

这是足利义满在对明战败后,为了保全自己残余的军队,强迫自己去当替死鬼,去面对明国人的愤怒!  

自己跪倒在了负责征日的明国大将军李景隆的面前,李景隆拔出鬼丸刀,就要斩杀自己这个替死鬼。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在接受诏书时,并没有以藩属对待天朝的礼仪行事!  

——明国人以此为借口挑起了战争。  

长期活在足利义满阴影下的后小松天皇,心里的自信早就被消磨殆尽。  

而刚才在自己心中天下无敌的足利义满,却又卑微地跪倒在明国大将军的面前,甚至冲明国大将军露出了谄媚的笑容。  

这一幕,让他更是感到了反差、愤懑、耻辱、不可置信与自卑。  

足利义满,你的威风呢?你的气概呢?你不是统一南北朝天下无敌吗?为什么要跪倒在明国使者的面前?为什么要笑的如此谄媚?  

为什么?!  

巨大的恐惧,抓住了后小松天皇的心。  

后小松天皇的心脏砰砰跳动着,却又感到一阵晕眩。  

日本绝不可与大明为敌!  

本天皇绝不当足利义满的替死鬼!  

“噗通”一声。  

从心的后小松天皇双膝一软,就像足利义满刚才那样,跪了下去,双手高举接旨。  

而甫一跪下,他的心里,反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念头通达了。  

“跪就跪吧,足利义满刚才也跪了,再说,给大明大皇帝跪,不丢人。”后小松天皇如是在心里安慰自己。  

这一跪,竟是让周围的日本权贵一时失神。  

这可是日本天皇!  

再落魄、再傀儡,那也是日本天皇!  

是日本的象征!  

而如今,就这么像是一条摇尾乞怜的路边败犬一般,跪倒在了明国大将军的脚下。  

哪怕他们知道这是藩属国对待明国必须执行的礼节,可这依旧对他们的精神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更令他们费解的是,幕府的三位主要人物,几乎是你争我抢地在向明国的大将军示好!  

难以理解!实在是难以理解!  

李景隆看着跪下接旨的日本国王,又看了看正冲自己露出友善笑意的足利义满、足利义持、日野业子等人,总觉得似乎哪里出了问题。  

这个结局,是不是有点不对劲?  

算了,不管了。  

既然圆满完成了任务,那订购的棺材也就可以退了。  

而另一个微妙的念头,也从他的心头升起。  

手握权柄,外藩俯首,这样的感觉,似乎…还不错?  

几个月后。  

永乐元年三月,在日本盘桓许久的李景隆,终于被盛情招待的足利义满,依依惜别地送回了大明。  

随同大明使团一起回来的,还有日本使团。  

日本使团的正使,是在九州时期就开始长期负责,对大明和朝鲜的外交工作的今川了俊。  

使团里还有一个特殊成员,那就是基于日本皇族从平安时代开始的政治传统,出家为尼后(约等于政治避难/流放)被派来明国深研佛法的雪舞樱。  

长江浩荡,舟船如梭,两岸风光秀丽,人声鼎沸。  

“好美啊”  

站在船头甲板上的雪舞樱,眺望着这远比京都繁华的景象。  

此刻,她身穿素净僧衣,手持禅杖,脚踩布鞋,看起来与世无争的样子,但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她的眼眸中隐藏着不易觉察的狂热和野心!  

自打她离开日本,跟随使节抵达大明,自宁波港以来,她已经见识到了明国广袤的土地、令她惊叹的人文气息以及城镇的繁华富庶。  

尤其是,当她亲眼目睹大明帝都,  

那座让全日本海商趋之若鹜的南京城时,她才真正意识到,原来在她曾经生活的日本,竟然只能算作是偏僻小岛!  

而大明,则是整片儒家文化圈的中心,也是整个世界的中心!  

更重要的是,她还从大明人的口中听说了——大明的军事力量,比起她所熟知的日本强大了何止十倍?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大明,她几乎没办法用自己的常识去判断明军的强弱!  

因为,大明实在太庞大、太神秘了!  

即便是号称“幕府战神”的今川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