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神游(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自程知远见天律,已有十五日。  

青火加身,程知远安然定坐,天地与其相远,万物与其相去,世间岁月与其不染分毫,泾渭分明,犹入化中。  

化?幻化也。  

就像是存在于世间,又远离世间,既消亡又诞生。  

那涌动的热浪,虽然没有温度,但却依旧让程知远的身形,显得逐渐虚幻起来。  

霸宫之外,那些理官们想要进去,却发现天律在阻挡他们,十五日的浸淫,程知远仿佛独自占据了天之律法,而让整个霸宫,又重新慌乱起来。  

“为什么十五日了还没有出来?”  

“他对天律做了什么手脚!”  

三位司刑很害怕,那心头的阴影重新涌上来,几乎要从喉咙吐出,理官们大量聚集,但是天律锁死了进入这个殿门的路,而里面,从阴暗的窗口后,隐隐约约,似乎有吞吐的火光,闪烁不休!  

秦国的天之道火,居然开始活跃了?!  

“该死!”  

一位司刑愤怒的捶打门扉,然而天律锁定之下,此门坚固,不可撼动,纵然圣人亦不能破开!  

“自天律定下,从没有人能与天律直面十五日!”  

那位司刑虽然愤怒,却也感觉到恐惧!  

即使是以前的两位青公,也只是与天律面见十日,之后就必须要退回来休息,调养身体与精气神明,可如今.....程知远,这个刚刚被承认为法家第四派宗主的人,他居然第一次见到天律,便与天律直面了十五日!  

这何其荒谬,何其可怖!  

“到底....怎么回事?”  

而在宫内,程知远只觉得自己是脱胎换骨,这么一趟下来,天道青火淬炼了精气神明,那种巨大的提升....无可言喻!  

难怪世间都说,渡过庐山火的人,与没有渡过庐山火的人,简直就是一重天与一重地,犹如云泥之别!  

难怪当初孟破并不是很强,却被不少人忌惮与敬重,全是因为他渡过了庐山火!  

渡过天之道火的灼烧,精气神明之强,便十倍于曾经!  

松散的会被凝实,本就夯实的会变得坚固不可摧,程知远感觉到,这十五日来,这秦国的天之道火,在顺着自己的引导,试图补全自己的“仙人缺陷”!  

天道之力何其浩大,即使是一部分,也不可小觑!  

程知远甚至感觉到自己的仙人缺陷正在处于被弥补的状态中,但是诡异的一点,十五日下来,虽然一直在进行弥补,但似乎....杯水车薪?  

天道之力.....何其浩大?  

“缺陷不应该有这么大,难道是道火不全的缘故,还是因为,道火不能与仙人缺陷相互汇融贯通?”  

仙道的水很深,不管是郑庄公,伏羲氏,亦或是别的仙人,大家都有缺陷,并且自古以来似乎都无法弥补,这期间肯定有无数人试过各种各样的办法,但最后呢?  

典籍残缺不全,记载全都靠脑补,重要的关键行为与举措变成了猜测。  

仙人的缺陷,似乎真的没有办法补充,于是很多人,把飞升寄托为最后补全缺陷的方法。  

这也算是另外一种形式上的穷途末路吧。  

程知远的精气神明已经累积了十五日。  

一层一层,就像是夯土一样,不断的捶打,凝练,不断的压缩,压缩....抵达到精气神明的极致!  

程知远竖起手指,剑气迸发!  

“并指为剑!”  

这是屡受程知远吐槽的一件事情,凡是任何有点本事的人都会并指成剑,而他却久久学不会,只能以连山易模仿,不过如今这个事情可以不用再提了!  

我程知远,终于也会这装逼拉风的一招了!  

锋锐,震荡,不可阻挡!  

这剑指上萦绕的剑气,强度坚韧到可怕!  

嗡嗡嗡!  

几柄宝剑开始轻微的鸣颤,表达出它们的惧怕!那正是因为这剑指的威力!  

程知远手腕一转,向宫殿后面的墙壁指过去!  

一个巨大的空洞豁然成形,整个宫阙都在摇晃!  

轰隆——  

霸宫震颤,外面的理官们神情紧张,而三位司刑更是手足无措!  

程知远也被震的愣了一下!  

这仅仅是一指而已!  

“厉害!厉害,让我想想,这得取个拉风的名字.....”  

“大罗剑指!”  

当初陈龙右用剑指对付自己,程知远起两千剑甲迎战,那时候自己闯了一个名头叫做大罗天剑术,虽然是临时吹嘘的......  

但是现在么!  

“大罗,最高最广,无先无上!”  

天之道火果真威神莫测,精气神明锤炼到这般地步,还可以进行锤炼,程知远待在这里,似乎感觉不到自己的极限所在,而秦国的火焰也没有驱逐自己的意思?  

于是,一转眼,又是十日!  

外面的人已经有些麻木了,三位司刑脸色苍白,很多天都没有睡好觉,自从那一日,程知远施展大罗剑指,使得整个霸宫颤动之后,这十日以来,几乎日日夜夜,霸宫都在不断的震荡与摇晃!  

轰隆!  

突然而然,天律锁死的门户洞开,程知远猛然倒退出来,整个人身上,青色的火焰蔓延至宫阙之中,而程知远两指向地一点!  

霸宫震动,大地摇晃,而宫阙之内,那些青色火焰瞬间收敛回去!  

“危险!”  

程知远显得有些狼狈,秦国的青火居然想要让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