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君子如向矣(四)(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虽然那是因为她不知道真正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但她的思路是没错的,这种东西,如果不能发散思维去解读,最后只能落得一个身死道消…呸,是只能落得一个失败在胡同里的结果。  

程知远把这些卷宗打回去,他不打算仔细解答,因为这也是学宫的规矩之一,任何人教学都是有所保留的,当然老师的“有所保留”,其实正是为了让下面的学生去“悟道”(思考)。  

如果告诉他们这道题怎么解,这个道理是什么含义,那么很多愚钝的人就会对这种道理不断尊奉,甚至盲目的追逐,到最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最好的例子就是后世的儒家,自从八脉传人尽灭之后,后来的人便不算是儒家了,只能说是“读书人”。  

读书人不等于儒家。  

只知道照搬书本的道理,不知道后面究竟带着哪些意义和道理,这种愚钝的学习,适合大规模培养人才,而不适合学宫这种精英教育。(古时候能进学宫的基本上都是精英了)  

这就连孔子都不赞成这种学习方法。  

当然时代有时代的变化,每个时代的国情也不一样,有的时候阻挠改革和横插一手的,往往是宗族世家,豪门…  

当然,春秋战国的求学风气,相比后世很多时代来说,那是要好太多了,这一点上,是和春秋战国时代周天子衰落,诸侯并起有关系的。  

不过这时候礼法虽然崩坏,却还没有到“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地步。  

在人流中,好看的素手握住青色的小刀,又有两指夹着一根粗糙的古笔,龙素在竹简上写下自己的答案,但是看着前面纷繁的人群,却有些踌躇,没有立刻过去。  

她想了想,为了防止那个家伙再和她诡辩,一定要确保这个答案没有问题才行。  

于是她开始自己验算起来。  

由于龙素看过许多种易,包括《殷》和《大夏》这两个未完成品,所以在进行周易的转换时,比起其他人来要更为得心应手一些。  

忽然感觉到一束目光盯着自己,她抬起头来,对着那讲台上的某人翻了下白眼。  

这是失礼的举动。  

但她心中却在想,君子不和小人见识,如子夏圣人所说,大的礼数与道德铭记于心,小问题上有些松弛是没问题的。  

龙素在以这个道理来给自己找理由。  

但其实她活的挺累的。  

程知远的目光垂下去,侧过去,看到了甘棠和涂山王。  

这两人似乎已经解了出来,至少是已经大差不离,但是捏在手里就是不放出去。  

他们似乎很想看看学宫这些人的反应,所以放慢了下笔的速度,因为能看到稷下学宫之人接二连三,乃至于成片吃瘪,这种场景是十分少见的。  

就像是一个满分学霸班级,忽然有一天不断有人不及格,那这场景一定是极为有意思。  

“我解出来了。”  

一位看起来老成持重的监考出声,并且走到讲台下,交出了自己的卷宗。  

程知远看了看,眉角微微扬起。  

他没有说什么,只是把这本卷宗放在了身边。  

那监考一看顿时喜上眉梢,而边上一些人看到了,立刻是惊讶不已。  

“蕖衍,他是卫国人,先拜儒家,投于孟轲一脉,后来受到墨家影响,于是弃儒从墨,投身于禽滑厘麾下。”  

“因为此事而被渠氏家主修书痛骂,蕖衍便自己在氏字上加上草字,以此来表示和主家的分割。”  

“当年渠氏呵斥他,如今却对他态度暧昧,果然宗氏还是看成就,都是老顽固…”  

有人颇为感叹,并且认为渠氏或许有些看人不起,自视甚高了。  

墨家的影响力毋庸置疑,但是在某些宗氏眼中是“无君无父”,所以不被喜欢实属正常。  

“他善于演算,今年稷下学宫卷宗中,关于工程那章,如何构造最简单的车……”  

“以及工程章之二,塔钩的木轮组每秒转速限定为三,下落速度是顷刻五,已知限定速度突破需要倍数于前,转速一时需要两个人,但是一个是老人,老人的力量和速度是成年人的二分之一,而转速二时需要四个人,所以需要几个人能够使转速突破到五?如果突破到五之后,塔钩的下落速度…还有磨损速率…”  

一位学宫士子讲到这里,顿时有些滔滔不绝起来,而边上有人则是一拍脑袋:“原来是这个家伙!这道题我有印象!”  

那个学宫士子笑了笑:“看衣着出身,我记得汝,汝是郦下卿之子?也是学宫中人,今年稷下本宫之卷,我等也是自去试做,却不知道,汝怎么做的?”  

边上那人:“太难了,我空着没做。”  

学宫士子:“…”  

类似的对话发生在很多地方,今年稷下卷工程章很多人都没写,因为那确实是有些烦人。  

磨损速率什么的,他们怎么知道,儒家又不攻城!  

农家要种地,这东西和粮食无关他就不认真考。  

名家要甩嘴皮子,但是考试甩嘴皮子老师也不会给你打满分。  

纵横与兵家不在这里。  

杂家略懂一些,所以答案还算正经,医家人不懂这个,所以有人在题目上写了骂墨家的话,絮絮叨叨说了一堆,说出这工程的攻城题目是不对的,教会别人会让更多人死掉云云…  

然后那个医家的小姑娘就被打了零分。  

至于其他圣门,那答案真的是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