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献土称臣(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宗晴康其实还好。  

这段时日里,感到最不妙的是尹元老和李。  

住在大同馆的他们知道了难民队伍入京请愿,自然也过去了一趟。  

尹元老就不说了,露面之后被听说了身份之后,就让大明围观百姓欣赏了一场他乡语言的热烈欢迎。听不懂,但从当时的场面来看,那些朝鲜难民骂得应该很难听。  

而李同样十分意外。  

尹元老只是不能坐视不理,也存着万一之心。事情发生时他已经不在朝鲜,如果现在能够出面巧言一番争取一些支持,也许反倒是一个机会呢?  

这建立在他搞清楚局势后就对李表了忠心的基础上。朝鲜内部这一乱起来,大明对朝鲜的不满已经很明确。眼下坐观其变,只怕是要尹任和尹元衡及其他人先斗个你死我活再说。  

在尹元老看来,大明至今表达的态度只是:朝鲜形势未明,不管。  

他毕竟还是水平差了些,知道了难民请愿一事,竟还想不分明。若是凭借可以约束原先的小尹势力效忠于李的存在价值,与李一起满足大明下一步远征根除倭患的要求,那就能化危为机。  

可是在大明京城的东门外,他亲耳听到那些难民是连李怿一起、连整个王室一起骂的。  

真的骂得很难听。  

是加上了新的请愿:诛杀国贼!上至王主、下至奸臣,都是害得他们落到如此田地的国贼!  

现在两个人都彻底明白了:也许朝鲜王朝的国祚就断在了这里。  

李当日被朱厚熜点破心思,现在愈发浑身冰寒。  

人人都有旧思维。  

这么多年,虽然大明有雄主在位已是不争之实。但除了蒙元汗庭这个世敌之外,大明也只灭了孟定一府之地、要回了北交趾的大明三府旧地。  

朝鲜代代恭顺,立国已久传承有序,岂能与之一样?  

他还做着风云突变、不是没有机会的美梦,当时就收回了一个“不忠不孝”的评价。  

现在回想起当时第一次见大明皇帝时他的“欣赏”,李只觉得不寒而栗。  

是从那个时候就开始算计朝鲜的吗?  

可是这么多年里,大明真的没有亏待朝鲜。  

内政不管,边贸不断…  

现在李想明白了:在不争气的朝鲜君臣面前,不管就是放纵他们安心争斗,边贸不断就是带去更多可以争斗的利益!  

他也是棋子之一。  

他带回去了大明的皇明资产局这种模式,让他那个平庸的父王觉得还能借之平衡各方。而在他庶次子身份的枷锁下,最终反而让那里变成了一个争斗的新战场。  

不仅是北面的九连城,还有南面对马岛这个从日本转买转卖的唯一窗口。占了上风的小尹兄弟财势大涨,这才敢于蒙了心如此大逆不道吧?  

“…殿下,如今怎么办?”  

既然“跪了”,“效忠”于他,尹元老仍旧摆着样子。  

李没回答,显得同样茫然无措。  

可是他知道,尹元老应该死定了。  

而他的未来呢?  

李是年少时就很聪明的,他知道眼下大明皇帝可能就是在等他了。  

琉球那里总该是飞来横祸吧?尚元这个正牌王储恳请、他的姐姐血书恳请,大明仍旧拖着。  

是恳请的人物不够分量,还是恳请的内容不够合大明皇帝心意?  

新春之际,去拜年吧。  

现在,他仍旧是大明册封过的朝鲜国主之子,以这个身份去向大明皇帝拜年,那是要见的。  

乾清宫的西暖阁之内,李跪得极恭顺,声音很悲怆:“罪臣代亡父叩问陛下圣安,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过年的,你何罪之有?”  

李仍旧跪着,但直起了身子抹着眼泪:“惊闻鄙国百姓入京请愿,罪臣前去探视,方知宗室百姓早已离心多年。女真寇边,倭贼侵境,外不能守土;权奸满朝,政事荒废,内不能安民。罪臣虽是区区王庶子,亦羞愧难当。遭逢此难,罪臣其时确有私心,陛下言罪臣不忠不孝,此亦罪臣之罪!”  

朱厚熜眼神一凝,盯了他许久之后长长一声叹息:“朝鲜百姓困苦至此,朕也没想到。朝鲜有今日,实非无因。朝鲜君臣不能守土安民,青史之上也当得起一句有罪于民之评。”  

李又低下了头:“罪臣这是第二回在大明过正旦节了。一晃近十年,大明百姓更加富足安康。而昔年陛下命人教罪臣边贸事,罪臣囿于身份,处朝鲜王储相争危局,多年来竟不能为朝鲜百姓立寸功。每念及此,只悔为宗室之后。若出身民间,或仍能有所作为,不负陛下厚望。”  

朱厚熜看着他,沉默了一阵之后才道:“来给朕拜年,另外想说的是什么不妨明言吧。”  

这家伙始终强调他王庶子的身份,又点明朝鲜王室早于百姓离心,再说出身民间可能有所作为的话,朱厚熜也大概猜到他想说什么了。  

出身能改吗?除非朝鲜王室就此不存在了。  

他自然不会是求死,不过…话还是得他自己说才行。  

李咬了咬牙,先三跪九叩行了个大礼,而后才断然说道:“如今朝鲜奸贼横行,外戚擅权,勋旧无能,武将割据。世子虽仍在,然罪臣素知吾弟心性。聪颖仁善固然名副其实,谋略勇决却着实欠缺。当此之时,哪怕能借尹任力挽狂澜,又必将背上弑母弑弟之罪名,仍不改权奸秉政之实。朝鲜永无宁日,则百姓何辜?”  

朱厚熜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