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保守派觉得皇帝太保守了(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您那发亮的眼神是怎么回事?  

咱不是来体察民间疾苦的吗?  

时间转眼到了十一月,京城一时重臣云集。  

养心殿里,君臣再相见,朱厚熜和唐顺之已经都是中年人了。  

“臣是想通了。历来地方重臣,至多三年就要回京见驾一次。陛下胸怀广阔,只说路途遥远,来往费时误事。”  

在交通条件如此落后的时代,让地方官员必须来到皇帝面前走一趟、象征性地述职谢恩,无非是强调皇帝对人事权的掌控而已。  

近一点的地方还好,远的地方,来回一趟小半年就过去了。  

朱厚熜见他拿这个举例子,说自己对任用的官员的信任,只是微微笑了笑。  

“你回京了甚好。以伱之才,领文教部事外,军务会议也可以挂个参谋。”朱厚熜对唐顺之极为欣赏,“今后这些年,帮着朕把周围的秩序建立起来。大国策会议上,许多人对于朕为何要先拿日本开刀还是会不理解的,你怎么看?”  

以唐顺之的学习能力,让他去领文教部事,不会占用他太多精力。  

科学院的设立,大明科研系统的建立,围绕新技术的研发,更需要的是思维开明、管理得力的人才。  

唐顺之在办好这件事之外,更可以发挥他在韬略上的长处。  

“太祖虽有言,日本乃不征之国,然今非昔比,航路已经熟知,大明兵甲之利更非日本可挡。”唐顺之想了想之后说道,“言利之余,更重要的是陛下要拿日本做什么。曾听闻,陛下要在日本试行虚君之制?”  

他对朱厚熜很直白地问了出来,看着皇帝的眼睛,等待答案。  

朱厚熜沉默片刻,缓缓点了点头:“朕确实是这么想的。”  

唐顺之欠了欠身:“臣斗胆叩请陛下,万勿如此。”  

“为何?”  

唐顺之眼神坦然地看着他:“臣遍翻史册,未有如陛下谋虑深远者!陛下忧心将来有立储非贤、误国误民之忧,如今就在日本试行虚君之制,适得其反。”  

“你详细说说。”  

见皇帝丝毫不因为他说得坦白而变化表情,唐顺之的眼神里很钦佩。  

“依臣之见,将来大明在位之君,能贤明、勤勉如陛下者,几可称再不可得。在日本试行虚君,只会让陛下子孙忧虑不已、大明将来群臣人心浮动。君臣相忌,于大明是祸非福。”  

朱厚熜没说话。  

有榜样在外面,确实会有这样的后果。  

唐顺之傲然说道:“臣不明白陛下为何非要留着外藩虚君。臣闻陛下三问,知陛下有爱民如子致天下大同宏愿,以大明如今国力、文教之盛,只要外藩百姓安居乐业,何须留着那些外藩权贵?”  

朱厚熜有点意外地看着他。  

“臣在河套,归顺蒙民一概视之,自食其力而已。如今河套蒙民,谁不称颂大明恩德?饱有食,寒有衣,居有定所,民心所求并不多。外藩权贵留得太多,还要盼他们不添乱,助大明治理好外藩,那不是自缚手脚吗?”  

唐顺之是带着经验来的,不屑地说道:“虽不必以蛮夷视之,然彼辈争权夺利,不学无术,实在落后大明太多。大军到处,先诛民贼,再宽和治政,兴文教,予其饱暖,允其出仕。陛下与其忧虑将来,不如趁陛下年壮,管好外藩。只需一代人,外藩百姓谁还会心念旧年?”  

朱厚熜被他给惊住了,唐顺之这么粗暴的吗?  

不得不说,朱厚熜还是带着些后世的思维,感觉民族问题只怕很复杂。  

但是现在唐顺之这么一讲,他忽然又觉得:就连大明,他都还在为了凝聚民族和国家意识而为难。像朝鲜、日本那种地方,如今真有很强烈的民族意识吗?  

说起来,只要外来者不是过于残暴,那么最容易凝聚一致对外的民族意识的战争场景就不太会出现。  

也就是说,唐顺之的意见是你就以比较有纪律的王师推过去,然后实行仁政,一代人的功夫就大变样了。  

“…历朝历代,开疆拓土之后极难教化。”朱厚熜说出了自己的疑问,“应德何以如此乐观?”  

“此陛下之功。”唐顺之认真说道,“历朝历代,不闻有陛下此等明君。新学之下,百官务实,赏罚得宜。陛下又有致天下大同之志,更兴物理大道以创民富、以壮国力。日本这等遥远外藩,自然难以视为实土,然海运既兴,往来便利,也不能像过去一样看待了。封皇子以为藩,制同中华,有何不可?”  

他总结道:“虚君之制则万万不可!体制不同,何以能天下大同?”  

从他嘴里听到体制二字,朱厚熜半晌没回过神来。  

“…这不妥。”朱厚熜说道,“若日本立的是这等榜样,其余诸藩惶惶不安,大明边疆隐忧不断。”  

唐顺之有些古怪地看着他:“陛下…大明军伍改制,兵甲改进从未懈怠,您对大明军力,只怕不如臣清楚吧?”  

“…你的意思是,谁不服,可以都打过去?”  

朱厚熜心里也是有数的,他只是没想到唐顺之是个保守派,唐顺之觉得他太保守了。  

是务实到已经不讲师出有名了吗?  

唐顺之凛然道:“有天下大同之志,大明诸藩,尽该真正臣服!”  

朱厚熜心情复杂地看着他:莫不是因为你将来要做军务总参,才变得这么鹰派?  

事情真能这么顺利吗?  

“…应德,你心怀壮志,故而愿意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