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关于朝廷中枢的另一版故事(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陛下慎重。广东新法嘉靖五年以前不推行至诸省,则一切尚有转圜余地。杨阁老任重,张孚敬任重,老臣于四川、孙阁老于中枢同样任重。孙阁老、崔左军有勋戚身份,也可阻着杨阁老,先不动军屯。陛下乃天子,当左右皆有余地。”  

御书房里极其安静:朝廷中枢的故事,似乎真可以有另一个版本。  

变法派党魁,杨廷和,四川人。  

守旧隐忍多年,赶走了梁储,赶走了郭勋和陈金,赶走了王守仁,赶走了费宏,从陛下登基之前就执意大行新法!  

新皇登基前那一个多月发生的事,大家都记得呢。说一不二!  

江彬,多狠的人?说没就没了啊。  

旧版的登基诏书是不是也可以翻出来看看?全力压制皇权、军权,经济方面的条款也非常多!  

守旧派党魁,费宏,为什么要总督四川?  

杨廷和势大!  

张孚敬新科进士,没有杨廷和对陛下的引导,没有杨廷和的认可,他张孚敬能有那么大的权柄到广东?一柄天子赐剑杀了那么多人,还波及到了郭勋和陈金?  

天子在朝堂上下唯一露过的锋芒不就是大朝会上对杨廷和一顿踩吗?那时候他表达的意愿不是不想大动干戈吗?  

那后来的那么多干戈,是谁动的?  

诸位,圣天子也不想的。  

如果不是杨廷和势大,陛下为什么要出王守仁上经筵这个奇招?  

如果不是杨廷和势大,陛下何必要立阁臣孙交之女为后?  

现在若不是多方角力之后,新法早就不止在广东,早就已经全国铺开了,不然你细品一下:去年张子麟怎么气势汹汹去东南的?  

是,还有很多旨意,还有很多圣谕,说的好像不是这回事。  

但中枢的故事,还不是看对外怎么讲?  

现在有了一个靶子,一个苗头了:清君侧啊!  

但这么大的事总要有个首领不是?  

费宏站了出来。  

崔元目瞪口呆:这就是顶级文臣们的段位吗?  

郭勋如果知道了,一定会怀疑人生。  

十多双目光一起看向了杨廷和,包括皇帝的目光在内。  

杨廷和眼神有点散乱,隐隐看见了被车裂的商鞅,看见了被开除儒籍的王安石。  

张璧、顾鼎臣的手就一直没有停止抖动过:中枢重臣,合谋天下官绅。  

从今天开始,睡觉都要口里塞球,免得说梦话泄露了机密。  

朱厚熜站了起来,朗声说道:“此刻,就是决定将来百年之内格局的时候了!拿酒来!”  

什么叫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什么杨慎在广东突然一热血,朝廷这边需要考虑把于谦立起来做应对?  

要从思想的层面站在道义制高点。  

可那还不够。面对一个庞大无比的利益集团,要有足够的布局去分化、去设局、同时阻止某一些力量就此不可收拾。  

军队是确实需要栓绳子的,甘州刚刚兵变过。  

官田里,自然也有一些是武官的田,该怎么把握分寸?  

费宏给出了解题思路:文臣有守旧派,帝党被压制,杨廷和都能把学生塞到司礼监了设成御书房了!  

刑部大堂上的背刺,够资格在当场看到的一共才几人?外人江彬早已经成片片风干了,陛下潜邸的长史解昌杰都是杨阁老的人!  

所以周旋的余地非常大。  

陛下一个人钓鱼多孤独,大家一起甩杆!  

御书房内有过三次拿酒来。  

第一回,是金杯共汝饮。  

第二回,是东南杀官后杨廷和、张子麟都自请去东南主持大局。  

第三回,是今天。  

不知道为什么,李充嗣竟觉得颇有些歃血为盟的味道…  

朱厚熜郑重地说道:“朕感叹圣贤教诲如今已被天下大多读书人抛之脑后,不意贤臣尽在朕身边!惟中、符瑞、德华之请,众卿之议,实令朕既感且慰。”  

十七罗汉:…陛下,您是知道的,实际过程不是这样。  

“朕知道,任重且道远,诸事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御书房内是君臣一心,大明新篇之上便都有诸卿美名!朕得诸卿辅佐,定能再造大明。卿等子孙,皆得其荫!”  

朱厚熜给出去的,是保证。  

张璧、顾鼎臣想着自己的文臣身份,在起居注上记下了这句话。  

天子无情,但看将来如何了。  

但此刻,众臣是没有退路的。天子也许杀不尽天下读书人,但可以放缓甚至放弃某些念头杀了他们这些不肯辅佐明君的“贪国齐家厚养子孙”之辈。  

御书房国策会议…真的是妙啊。新法一直在学习商议,制定新规则和设局的权力也真是妙啊。  

所以有了这个局面。  

“杨阁老,爱卿为帅,令郎做先锋,要辛苦你了。”  

看陛下对自己举着杯子,杨廷和心头五味杂陈。  

我是想革弊图新,但其实只想革一点点,没想过革得这么大。  

苦酒入喉心作痛,党魁要做老戏骨。  

从明天起,做一个刚烈的人。  

变法,砍人,威临天下。  

从明天起,关心田地和家奴。  

我有一套新法,你行不行,不行去死。  

“费阁老,铅山费氏英才辈出。召卿还朝,实乃幸事。阁老此后忍辱负重,但天下百姓迟早知晓公之美名。朕在其位,似于公其冤不会出现。”  

费宏心里默默叹了一口气:有杨廷和顶在前头,他费宏这几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