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皇帝在查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朱清萍赶紧解释起来。  

这乾清宫除了设有御座的正厅和东西两侧的两个暖阁,在大殿后小半还有上下两层。上层四间房、下层五间房,都可以作为卧室。  

当然为了辨别,会有个编号。  

据说周礼中记载天子居六寝,原本应该是六座“宫殿”。现在紫禁城里乾清宫被定做皇帝居所,这诸多卧室就都被整合了进来,就个意思而已。  

还有一個以防万一的功效:假如发生刺杀事件,人家一时之间也搞不清楚你睡在哪一间不是?  

所以朱清萍才悄悄地问他今晚要睡在哪个床。  

朱厚熜恍惚想起老秦说过一个传闻,说嘉靖被宫女刺杀后吓得在每个房间里放三个床,所以一共有27张床。  

难道是真的?现在就有那么多?  

朱厚熜一时好奇。  

今天忙了这么多事,还真没看过乾清宫内部更具体的布局。  

从暖阁通往后方的门走进去之后,果然看到位于一楼被书柜、屏风什么的隔成了数个小房间。  

一层的五个卧室之间,还留有空间用作其余功能。  

在左右两侧,还各有一个楼梯通往二楼,但估计是差不多的格局。  

朱厚熜就看了一楼的几个“卧室”,只感觉无语。  

里面只有一张是正儿八经的“大床”,但比后世的双人床畸形多了。  

长倒是似乎超过3米,但宽也就一米五六的样子。  

至于每个房间三张床…说的是另外两个坐榻吗?  

他觉得还是雍正后来搬去住的养心殿格局更好,前厅是前厅后殿是后殿,还有独立小院子,哪像现在躺在高台上单独一个大殿里?  

但养心殿目前那不存在,那个位置是御膳房及一些配套的值房,等这回先搞点钱修起来?  

那得找个好由头,最好还一举多得…  

朱厚熜想着这些边回暖阁边说道:“随便睡一间是吧?朕知道了,都先安排好就是。对了,明早卯时四刻叫醒朕。”  

“…陛下,您得告诉奴婢或者黄锦,万一有事,奴婢也知道往哪去寻。”  

“…下中。”编号也是如此平平无奇。  

于是朱清萍去做安排了,而朱厚熜一直忙到了亥时才终于把明天要做的准备工作搞定。  

等着他沐浴的混堂司太监这时才过来忙着伺候,这让朱厚熜觉得:既然回到了乾清宫不再准备出去了,可以先洗完澡换好衣服的。  

这没办法,他没做过皇帝。  

他洗澡时还是不爱别人在一旁伺候着,哪怕是黄锦。  

就这一点享受不来,但明朝的宫廷里也没有让宫女服侍洗澡的说法:这是蒋氏告诫过的。  

朱厚熜还不知道张太后今天打过给他下套的主意。  

一切都准备好了,大殿后小部分里没留一个太监宫女,都只是在大殿正门内外值班,或者回到了附近的直房。  

朱厚熜走在其间顿觉空旷和孤寂。  

也许等明年大婚之后就会好很多。  

那样既有女人帮着搓搓澡,又有人暖床。  

现在不行,哪个宫女敢随意爬上龙床?只有被召侍寝的妃子有这个权利先爬上去。  

朱厚熜走入下层中间那个卧室走进去,龙榻的帷幕都已经被放下了。  

想来每一间都是这样。  

躺到了床上,只论舒适度的话是绝对无法与后世的高端床上用品相比的,至少这个枕头是…  

略微感慨了一下,这段时间积累起来的疲惫都袭来。  

这是他做皇帝的第一个晚上,可能因为很早就知道了会做皇帝,所以除了累和困就没额外的感觉。  

毕竟今天一早就从良乡出发,这登基的大日子都登了足足十七章了。  

他入睡得很快,睡得也踏实。  

那是因为在乾清宫正门里面,黄锦和朱清萍一左一右地守在那。  

这一晚他睡得踏实,宫里宫外的不少人都被这个新君折腾得惊惶不安。  

到了第二天清晨,毛澄上疏请皇帝安排什么时候开始上朝,还没坐多久就听杨应奎过来告诉他:司礼监文书房的太监去户部和太仆寺调了太仓库和常盈库的账目。  

皇帝在查账!  

你一个还没满十五岁的孩子,不仅昨天那么能说会道,连账册也看得懂?  

你懂查账吗?  

难道说,又要由司礼监的那些太监一顿编排?  

皇帝暂时还没定下来什么时候上朝,毛澄等人急忙想请杨廷和他们一起议一议。  

六部堂官个个如坐针毡:虽然皇帝登基后查查家底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怎么不是从文臣中钦定谁来查?  

由太监帮皇帝查账,这可不是什么好信号!  

阁老们却似乎真的更沉稳,派人传话让他们稍安勿躁。  

“阁老们说,陛下查验账目也是好事。钱宁抄家抄出千万家财,江彬家资虽然还封记未入,但数目不赀。陛下天资卓成,自有英断。将我大明家底看分明了,也就明白哪些人不可信重。”  

毛澄听懂了阁臣们的意思:如果陛下避重就轻去找文臣们的麻烦,那可就说不过去了,毕竟钱宁江彬及其他奸宦佞臣的斑斑恶行在那里。  

但王琼却是脸色阴沉凝重:内阁准备利用皇帝查账的结果,进一步通过钱宁、江彬案牵连某些人吧?  

一同传回来的还有陛下的回复:二十七号开始视朝,让礼部先把礼仪拿出来。  

这让毛澄更加确信陛下是懂礼仪的:丧期临朝听政,有特别的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