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回不去的故乡(1/3)
我的家位于湘南的一个小县城,我住居的村庄远离县城,我的家就在山脚下。
这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我繁华,村里留守的人们依旧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我离开家乡已经二十年,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房屋越来越空荡,其他的仿佛没有改变。
不知道村里的人们还是不是从前那么淳朴,那么善良。
回到家,父母并不知道我们已经结束了广东的工厂,以为我们像往常一样,回来小住一二天,忙着杀鸡宰鸭。我也没有说破,淑婷也隐瞒的妥妥的,看不出任何异常。
吃着家里带着香味的饭菜,每天早早睡觉,早晨在儿子的吵闹声中醒来。家里没有网络,我现在也不需要每天上网去查看回复邮件,日子过得简单,舒适,悠闲。
暂时放下了所有的烦心事,我想过这种以前想也不敢想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
可好景不长,还不到一个星期,工厂倒闭的消息就流传了出来。
我还未完全调整好心态,就得面对真正的现实。
倒闭之前,工厂里有十几个员工是来自家乡同一个镇上,遣散前我全部帮员工找好了接受的工厂,没有一个员工因工厂倒闭而失业。
也不知是那个家乡的员工有意无意的透露出来,工厂倒闭的消息就像插上翅膀的瘟疫,不到一天时间就传染透村子里每一个角落,包括所有的三姑六婆、亲戚妇眷。
我还不知情,一大早起床,跟往常一样,带着小宝去村里的祠堂闲逛。一路上,我和遇上的每一个叔叔伯伯等人热情的打着招呼,发现所有人看我的眼神都怪怪的。
有关心的,有冷淡的,有垂怜的,有轻怠的,不一而足,唯独少了份热情。
我觉察到了异常,因为我每到一处议论纷纷人们都闭了嘴,不自然的看着我,等我离开,又指指点点的窃窃私语。
我心里涌起不祥的预感,他们要么议论的是我,要么是和我有关的人和事,所以,才避讳不让我听见。
能议论的只有工厂倒闭的事,我不安的推测。心情大受影响,失去了闲逛的兴致,抱着儿子就往回走,玩泥巴玩得正在兴头上的小宝那肯同意,扭动身子挣扎要下地继续玩耍。
无奈只下我只好连哄带骗告诉他回家就买新的玩具,小宝信以为真,还兴奋拍着我的脸要我快点。
进了家门,淑婷正在洗锅刷盆的忙个不停,见我抱着儿子出现,随口问了一句:“老公,今天怎么这么早就回来?”
我”嗯”了一声算作应答。
放下小宝后,我走过去准备去跟她一起收拾。淑婷却不依,她用手肘把我推开,认真的说:“做家务是女人该干的话,男人来做算什么?男人要干就要去干大事。没事干就去多陪陪小宝,算是补偿以往父爱的缺欠。”
一番话说得我哑口无言,我拉过一张凳子坐在门口,看小宝满屋子的追赶几只母鸡,看着母鸡扑打着翅膀四处逃窜,小宝开心的大笑,刚进门还惦记着的玩具,早以抛到九宵云外。
这种农家的乐趣,在东莞,是难得有机会体验到。
闲坐着的我又禁不住想起刚才的情形?大家都好像有事瞒着我,又好像知道了我的秘密一样,感觉诡异得很。
在村里,因为我是第一个在广东创办企业的人,是全村人眼里的能人,所以我非常注意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很少有负面消息出现。
只有这次工厂关门,回家我没有跟任何人提起,这毕竟是一件没有面子的事,难道我还不以为可耻,反以为荣的到处宣扬?
我又不是脑子有病、神经错乱。
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看见父亲肩扛着锄头,低着头匆匆的往家里走。走近来,我看他的脸色阴沉沉的,满腹心事的模样。
看我坐在门口,脸上的皱褶一道一道的,眉头皱得更紧。他放好锄头,走过来拉着我的手往堂屋中间走,生怕说话被外面路过的人听见。
他拖过两条凳子,我们父子俩面对面的坐下。
父亲神情凝重的打量我一陈,犀利的目光简直穿透我的胸膛,我虽然人到中年,但在他的威严注视下还是心里紧张得发怵。他过了一会才开口,不容置疑的问我:“老三,你是不是有事瞒着我,你的工厂怎么样了?好多的人都在说你工厂关门了,还欠了不少的债,是不是真的?”
我的预感没错,早上的人就是再讨论我和我已不存在的工厂。
既然纸包不住火,我也不再隐瞒,就老实的承认:“没错,工厂关门了。”
我作好心理准备,准备接受父亲的审问。
“那些工人呢!”
“全部遣散了,都帮他们找好了工作的。”
“工资发完了没有?儿”
“发完了,工人工资一分都不欠。”
“那还好!那还好!”父亲听说不欠工资,眉头舒展开了许多,他很担心我拖欠家乡员工的工资:“这样就不怕别人背后说闲话,戳脊梁骨了。”他又想起点什么,急急的问我:“你常平的房子卖了没有?”
“卖了,卖了才有钱发工资,还要还债。”
“可惜了,唉”一年前儿子刚生下来不久,父亲想见孙子,来广东住了半年,因为语言不通过于孤独才回了老家,居住期间,他对户型和小区环境赞不绝口,没想到我卖了,感觉好遗憾:“住得好舒服,真舍不得。”
“唉!”父亲又长长叹了口气,看着我若有所思的说:“怪不得这次你回来这么久,也不急着走。”
父亲的脸色憔悴,头发灰白,瞬间感觉苍老了很多。
看得出,在工厂倒闭这件事
这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我繁华,村里留守的人们依旧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我离开家乡已经二十年,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房屋越来越空荡,其他的仿佛没有改变。
不知道村里的人们还是不是从前那么淳朴,那么善良。
回到家,父母并不知道我们已经结束了广东的工厂,以为我们像往常一样,回来小住一二天,忙着杀鸡宰鸭。我也没有说破,淑婷也隐瞒的妥妥的,看不出任何异常。
吃着家里带着香味的饭菜,每天早早睡觉,早晨在儿子的吵闹声中醒来。家里没有网络,我现在也不需要每天上网去查看回复邮件,日子过得简单,舒适,悠闲。
暂时放下了所有的烦心事,我想过这种以前想也不敢想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
可好景不长,还不到一个星期,工厂倒闭的消息就流传了出来。
我还未完全调整好心态,就得面对真正的现实。
倒闭之前,工厂里有十几个员工是来自家乡同一个镇上,遣散前我全部帮员工找好了接受的工厂,没有一个员工因工厂倒闭而失业。
也不知是那个家乡的员工有意无意的透露出来,工厂倒闭的消息就像插上翅膀的瘟疫,不到一天时间就传染透村子里每一个角落,包括所有的三姑六婆、亲戚妇眷。
我还不知情,一大早起床,跟往常一样,带着小宝去村里的祠堂闲逛。一路上,我和遇上的每一个叔叔伯伯等人热情的打着招呼,发现所有人看我的眼神都怪怪的。
有关心的,有冷淡的,有垂怜的,有轻怠的,不一而足,唯独少了份热情。
我觉察到了异常,因为我每到一处议论纷纷人们都闭了嘴,不自然的看着我,等我离开,又指指点点的窃窃私语。
我心里涌起不祥的预感,他们要么议论的是我,要么是和我有关的人和事,所以,才避讳不让我听见。
能议论的只有工厂倒闭的事,我不安的推测。心情大受影响,失去了闲逛的兴致,抱着儿子就往回走,玩泥巴玩得正在兴头上的小宝那肯同意,扭动身子挣扎要下地继续玩耍。
无奈只下我只好连哄带骗告诉他回家就买新的玩具,小宝信以为真,还兴奋拍着我的脸要我快点。
进了家门,淑婷正在洗锅刷盆的忙个不停,见我抱着儿子出现,随口问了一句:“老公,今天怎么这么早就回来?”
我”嗯”了一声算作应答。
放下小宝后,我走过去准备去跟她一起收拾。淑婷却不依,她用手肘把我推开,认真的说:“做家务是女人该干的话,男人来做算什么?男人要干就要去干大事。没事干就去多陪陪小宝,算是补偿以往父爱的缺欠。”
一番话说得我哑口无言,我拉过一张凳子坐在门口,看小宝满屋子的追赶几只母鸡,看着母鸡扑打着翅膀四处逃窜,小宝开心的大笑,刚进门还惦记着的玩具,早以抛到九宵云外。
这种农家的乐趣,在东莞,是难得有机会体验到。
闲坐着的我又禁不住想起刚才的情形?大家都好像有事瞒着我,又好像知道了我的秘密一样,感觉诡异得很。
在村里,因为我是第一个在广东创办企业的人,是全村人眼里的能人,所以我非常注意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很少有负面消息出现。
只有这次工厂关门,回家我没有跟任何人提起,这毕竟是一件没有面子的事,难道我还不以为可耻,反以为荣的到处宣扬?
我又不是脑子有病、神经错乱。
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看见父亲肩扛着锄头,低着头匆匆的往家里走。走近来,我看他的脸色阴沉沉的,满腹心事的模样。
看我坐在门口,脸上的皱褶一道一道的,眉头皱得更紧。他放好锄头,走过来拉着我的手往堂屋中间走,生怕说话被外面路过的人听见。
他拖过两条凳子,我们父子俩面对面的坐下。
父亲神情凝重的打量我一陈,犀利的目光简直穿透我的胸膛,我虽然人到中年,但在他的威严注视下还是心里紧张得发怵。他过了一会才开口,不容置疑的问我:“老三,你是不是有事瞒着我,你的工厂怎么样了?好多的人都在说你工厂关门了,还欠了不少的债,是不是真的?”
我的预感没错,早上的人就是再讨论我和我已不存在的工厂。
既然纸包不住火,我也不再隐瞒,就老实的承认:“没错,工厂关门了。”
我作好心理准备,准备接受父亲的审问。
“那些工人呢!”
“全部遣散了,都帮他们找好了工作的。”
“工资发完了没有?儿”
“发完了,工人工资一分都不欠。”
“那还好!那还好!”父亲听说不欠工资,眉头舒展开了许多,他很担心我拖欠家乡员工的工资:“这样就不怕别人背后说闲话,戳脊梁骨了。”他又想起点什么,急急的问我:“你常平的房子卖了没有?”
“卖了,卖了才有钱发工资,还要还债。”
“可惜了,唉”一年前儿子刚生下来不久,父亲想见孙子,来广东住了半年,因为语言不通过于孤独才回了老家,居住期间,他对户型和小区环境赞不绝口,没想到我卖了,感觉好遗憾:“住得好舒服,真舍不得。”
“唉!”父亲又长长叹了口气,看着我若有所思的说:“怪不得这次你回来这么久,也不急着走。”
父亲的脸色憔悴,头发灰白,瞬间感觉苍老了很多。
看得出,在工厂倒闭这件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