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微服私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光晕正中心的画面上。  

这一支由花云母组成的深海军团,集体空降到了海面,并完成了初步的集结。  

从上方俯瞰。  

只见数万只花云母,排着数十个整齐的阵列,就这么铺展在海面。  

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  

从这一个小细节,不难判断出来,深海军团的战斗力绝对差不到哪儿去。  

而这等纪律性,无疑是在学习万昊族的军团。  

看在各个海族眼中,不免又让它们被震了一把,一双双海怪眼球中闪过了不同程度的震惊。  

数万载以来。  

海族之间的战争,哪一次不是一窝蜂的一拥而上,再一窝蜂的一阵乱打,最后一窝蜂的逃跑或者追杀?  

何曾见过一支海族,玩出这种把戏?  

而“海面列阵”的做法,当然是刻意为之。  

这是隐晦传达信息——各个海族的兄弟姐妹们,我们花云母的战力如此强悍,你们快来和我们一起反抗三大海族吧!  

随后。  

天鹏运输机群,开始进行第二波空投。  

这次投放的不是人员,而是——引导式玄兵。  

一架架天鹏在天空盘旋,投下来了一个个大木箱。  

“砰!砰!”  

伴着一声声爆响。  

木箱砸落在海面,溅射起了大片浪花。  

花云母们迅速游动过来,先利索的拆开了木箱,将其中装载的玄兵取出来,然后一一分配下来。  

十分钟后。  

“咿呀!”  

花云母统领大叫了一声。  

一支支花云母方阵,迅速潜入水中,开始向深海中的战场进军。  

程瀚心中一动。  

又一轮光晕浮现出来。  

这是一副战场态势图。  

可以看到。  

下方四百多公里的深海,聚集着大片小红点,这代表着白鱿族统领的一支海怪大军。  

它们正在朝着远处撤离,准备离开东黎大战区的范围。  

后方两百公里。  

许多蓝色小点,正远远的跟随着敌人。  

正是海霸王军团。  

而深海军团的行军路线,则恰好截向它们的退路。  

这一套战术,就是最典型的两路夹击!  

程瀚咧嘴一笑,在心底嘀咕了一句:“撵着海怪大军打,东黎大战区应该是第一个这么做的吧?”  

他站起身来,目光望向水莲花,吩咐道:“走吧!去看一看连通两座莲岛的‘云母隧道’!”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到处逛一逛。  

“咿呀!”  

水莲花干脆的应了一声。  

半小时后。  

程瀚更换了一身平民装束,带着以头巾遮住面孔的水莲花,低调的抵达了隧道站台。  

该站台的位置,位于一座地下洞窟内。  

云母隧道的起始点,是将督殿所在的灵焰莲岛,终点则是战区中庭所在的云鹰莲岛。  

时至今日。  

东黎战区辖下的人口高达上亿,再加上每座莲岛皆有大量工厂,故而物资、人员转运非常繁忙。  

尽管隧道正式开通才一天时间,可站台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列。  

巡查员们举着喇叭,不断重复喊着话。  

“请有序排队,严禁插队!”  

“请提前拿出铭牌和车票,配合查验身份信息!”  

程瀚顺着人流缓缓前行,竖着耳朵聆听着平民们的议论声。  

“我听说战区中庭,正在准备大规模开发榕岛。”  

“榕岛的高度那么高,肯定比莲岛更安全,要是可以全家搬迁到榕岛就好了。”  

所谓的“榕岛”,即是青木神君降下了漫天流星雨,催生出来的天海榕。  

这种超级巨树的树冠,天然形成了一座平台,面积数倍于莲岛。  

这东西如此显眼,自然成了最近最火热的热点话题。  

此时有人提到榕岛,立即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去不去榕岛也没什么关系,我觉得现在战区有了花云母,各个莲岛也非常安全。”  

“谁知道以后还有多少灾难,上次的鬼风虽然本战区没死人,听说其它战区都是几千几千的死,我觉得还是榕岛更加安全。”  

“咱们这些普通人就别想上榕岛,肯定是各个军团和有钱有势的人,才有机会进入榕岛。”  

程瀚听到这里,忽然“咳”了一声。  

这一声隐含着奇妙的力量,立即将周围人的目光吸引过来了。  

程瀚开口说道:“据我了解的信息,榕岛主要供普通人居住,各个军团不会进入榕岛。”  

这并非瞎编的话。  

而是来自神堡的消息。  

青木神君亲自出手种下天海榕的初衷,正是为普通人提供一个安全的居所。  

虽然这一方海洋世界相当危险,可战士们掌握着力量,遇到危险也有能力应对。  

平民才是最脆弱、最需要保护的对象。  

程瀚又补充了一句:“我还听说,中庭打算将老弱病残较多的家庭,优先迁移到榕岛。”  

这也不是瞎说。  

这本就是他下达的命令,他手底下的三十个战区,哪个将主有胆子违抗大将督的意志?  

不过。  

这一番话,却引来了许多质疑的声音。  

“真的假的?”  

“骗鬼吧!上头的老爷们,怎么可能有这么好心?”  

程瀚没有生气,只是注视着一名汉子,含笑问道:“你才来东黎战区吧?”  

这名汉子,正是质疑声音最大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