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血光之灾(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罗汉寺,原名治平寺。  

寺因罗汉洞而建,寺内主要建筑有大山门、明碑亭、古佛岩、大雄宝殿、五百阿罗汉堂、禅堂、妙香餐厅等;有长20多米的古佛岩,存有宋代摩岩石刻佛像400余尊。  

其中卧佛涅像(俗称“睡佛”)、观音像和供养人像等,风格颇近大足宝顶山石刻。  

下了公交车,江云带着许倾悠不紧不慢的走入罗汉寺。  

“走吧,咱们先去大雄宝殿上柱香。”说着话,江云就朝着大雄宝殿走去。  

不多时,二人来到大雄宝殿,只见殿宇广阔,宝相庄严。  

临近过年,上香祈福的人很多,香炉内香火旺盛,烟气萦绕在整个寺庙,闻起来让人清净安心。  

纵使身处闹市,这里也是另一个世界,安静自在。  

然而,让江云十分意外的是。  

许倾悠直径走入大殿,双手合十,美目轻闭,双腿盈盈拜倒。  

上面是释迦牟尼,殿内两侧有16尊佛像,雕刻的是释迦牟尼学生中学问最好的16位学生。  

二者隐隐组成一幅画卷,犹如青灯古佛。  

江云没有跟着走进去,而是走到香炉前,点燃三炷香,插入香炉里面,双手合十,轻轻拜了几下。  

二人离开大雄宝殿,江云就带着许倾悠到处转了转。  

罗汉寺地处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寺内略显拥挤,甬道内还有着一些商店,售卖着各种佛教用器。  

“这位施主请留步。”  

刚走出去没有几步,江云就被人叫住,转身一看,是一位穿着黄色僧袍的中年和尚。  

“这位施主有礼了。”中年和尚走过来作了个揖。  

“有事吗!”江云好奇问道。  

他刚才好像没干什么。  

“刚才贫僧见施主面有异色,可否坐下来抽一支签。”中年和尚说道。  

闻言,江云嘴角一抽,说道:“大师,我是不是有血光之灾?”  

“贫僧确实看见施主双眉紧锁,印堂发黑,今后恐有不顺,甚至是血光之灾。”中年和尚面不改色的说道。  

听得江云一阵无语,你才有血光之灾。  

他差点忍不住想要打人。  

见此情景,许倾悠俏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磨了磨牙,江云没好气的说道:“大师是不是想让我买件法器破解一下!”  

上辈子,他就在罗汉寺买过法器,而且不止一次,每次套路都跟眼前差不多,不是血光之灾就是有缘什么的。  

“施主不是买。”  

中年和尚一脸严肃说道:“是请一尊法钵回去,自可灾祸全效。”  

“只要我买法钵回去供着,就能平安无事?”  

“确实如此。”  

“可是不对呀!”  

“施主有何不对?”  

“全可大师上次说我多子多福,跟大师你说的正好相反。”  

“…”  

“大师,你说我该信谁的?”  

“…”  

上辈子,江云还真见过全可大师一次,而且就是这么说的。  

这位全可大师是罗汉寺的坐堂大师,学佛修行40多年,偶尔会亲自开光法器,看照片就可以确定财位,还能指导奉请摆放,算命也是一把好手。  

江云翻了翻白眼,他连穿越都遇到过,还怕血光之灾?  

再说,他又不是冤大头,要请法器也是去罗汉寺里面请,而不是去罗汉寺里面的商店买。  

那里面的东西,很多都是从义乌进的,能不能驱邪消灾不清数,但肯定挺便宜的。  

刚才的一幕,看的许倾悠忍不住笑出声来。  

听到许倾悠的笑声,江云好奇问道:“许经理也信佛?”  

刚才她在大雄宝殿的神态,似乎非常虔诚。  

“我不信佛。”  

许倾悠俏脸上的笑容一收,随后淡淡解释一句,说道:“我只是习惯进去拜一下。”  

很多人都是如此,信与不信,遇到都会拜一下。  

江云点了点头,拉着许倾悠继续逛了起来。  

罗汉寺可以看的地方很多,像是山门、明碑亭、古佛岩、五百阿罗汉堂、禅堂、妙香餐厅等等,全都仔细逛一圈下来得两个来小时。  

二人走走停停,走马观花的大致逛了一圈。  

即便这样一圈下来,也是一个多小时过去了。  

二人回到山门前,在西面一侧停了下来。  

这是一个青砖庭院,院里种着几株松柏,院外是进入山门的蜿蜒青石小道,中间还有着一栋二层古代建筑。  

见此处没有什么人来,江云就带着许倾悠走了进去,依靠在石栏上面歇息。  

今天天气不错,天上没有云层,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来,给人一种暖洋洋的感觉。  

不然,许倾悠一身职业套装与高跟丝袜,非得冻个半死不可。  

即便如此,她依然觉得有些凉,还好刚才走出一身细汗,倒不会真的感觉到冷。  

此处乃是闹中取静,她看着院外来来往往的游客,跟院落中的松柏,莫名觉得十分清静,心中烦恼消散。  

“许经理不想说点什么吗?”江云瞥了一眼许倾悠问道。  

“江先生,我希望你能信守承诺。”  

许倾悠收回目光淡淡的说道:“今后可以划清界限,不要有任何牵扯。”  

“许经理,我说过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江云笑着说道:“其实,那天晚上的事情非常简单。”  

“根本没有发生你想象中的任何事情。”  

“许经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