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江京酒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几人来到仓库,江云叫人打开仓库里面照明设备。  

刹那间,眼前密密麻麻一片的库存,几乎将占地4亩多的仓库摆满了。  

这还仅是眼前的一个仓库,不远处,酒厂还有其余两个大型酒窖,同样储存了大量白酒。  

“这里堆积了差不多年前几个月的全部存货,另外两个酒窖里面储存的更多。”  

黄莹简单介绍了一下说道:“咱们酒厂酿造的是清香型白酒,酿造周期短,所以库存积压比较严重。”  

不同类型的白酒,其酿造的周期也不相同。  

比如常见的浓香白酒,其型酿造周期大概在45-90天,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周期,则是长达一年左右,而清香型白酒的酿造周期偏短,一般在25天左右。  

大江酒厂酿造的新品白酒,正是清香型白酒中的一种小曲清香,其酿造周期需要7到25天不等。  

这也是大江酒厂为什么积压了大量库存白酒的原因之一。  

一来是卖不出去,二来是酿造周期短。  

“这些白酒大概价值多少?”江云大致听了一下,随即对着身旁的黄莹问道。  

“大概在3000万左右。”  

黄莹对于酒厂的各种数据了解的非常清楚:“当然,这仅是成本价,如果按照最初制定下来的终端销售价格,至少要翻上几倍不止。”  

“也就是说,抛开购买设备的贷款以外,酒厂账上的所有资金,包括欠下的外债与拖欠供应商的货款,全都在这里?”江云再次开口问道。  

“没错。”黄莹点了点头。  

“如果可以重新打开销路,清空仓库中的库存,我们不但可以还清全部欠款,甚至获得不菲的盈利。”江云说道。  

“按理来说是这样的。”黄莹有些犹豫的说道:“但是想要重新打开销路,只怕有些困难。”  

实际上,何止是有些困难!  

眼下大江酒厂压根谈不上什么销路可言,一众经销商更是敬而远之。  

“降价销售也不行?”江云疑惑问道。  

“降价也不是不可以。”黄莹忍不住提醒说道:“只是这样一来,同样面临很多问题。”  

“这批白酒不论是包装成本,还是酿造工艺、材料等等,都跟以前厂里酿造的白酒不同。”  

“如果价格过低,我们根本无法收回成本,而价格高的话…”  

江云摆了摆手,表示已经听明白了。  

说白了,就是这批白酒的生产成本高,同时又是用高粱酿造的粮食酒,无法享受红薯酒的低廉税收政策,一旦大幅度降价销售,酒厂必然面临大规模亏损。  

即使可以回笼一部分资金,估计也不够用来偿还欠款的。  

再说,来年的原材料费用怎办?工人的工资怎么办?酒厂怎么开工?剩下的欠款怎么解决?银行的贷款怎么偿还?以及等等一众问题。  

可以说,只要酒厂选择大幅度降价销售,那么真的就离破产不远了。  

加上江建国的突然去世,高慧住院需要静养,也就自然没有人敢提降价销售的事。  

再说,降价并不能真的解决问题。  

“有没有调查过,为什么咱们的新酒卖不出去?”江云又一次问道。  

一说起这个来,一旁的何军就是一脸的恼火,愤怒说道:“还不是江京酒厂那帮龟儿子干的。”  

“现在市面上都在传,咱们酒厂酿造的新品中高档白酒,跟江京酒厂酿造的低价老白干是一个味道”。  

“还有人说,咱们酒厂的酿造工艺,跟江京酒厂老白干的酿造工艺一模一样。”  

说起来,大江酒厂与江京酒厂的关系,比较复杂。  

原本江建国与高慧以前都是江京酒厂的员工,而大江酒厂里的一些老员工,同样是来自江京酒厂的,包括几位资深酿酒师傅。  

所以大江酒厂的酿酒工艺,可以说是传承自江京酒厂。  

另外大江酒厂、江京酒厂又同在山城一地,酿造的又都是清香型白酒,所以两家酒厂难免产生一些矛盾。  

这次大江酒厂的新品白酒一上市,市面上就传出各种负面消息,不用问,肯定跟江京酒厂有关。  

偏偏,大江酒厂还没有什么好办法应对,连解释都解释不清楚。  

江京酒厂是一家大型国有酒厂,前身是“宏美槽坊”,创立于1908年,拥有100多年的酿酒历史。  

早在明嘉靖年间,巴蜀地区就有人取江心之水,酿高粱为露,其酿造的“江京老白干”,更是美名远扬。  

而大江酒厂的酿酒工艺,正是从江京酒厂的酿酒工艺改良而来,降低酒精度数,从江京老白干的50度到60度,降到38度到42度,主打低度白酒。  

江京老白干是高度白酒,大江酒厂的新品白酒,则是低度白酒。  

二者唯一相似之处,只有酿酒工艺上面。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国内清香型白酒只有两种风格,其中一种正是以江京酒厂为代表的小曲酒。  

只不过,江京老白干一直都是低端高度数白酒的代名词,哪怕是二十年以后都是如此。  

大江酒厂的新酒,则是奔着中高端白酒市场去的。  

奈何,这个时候传出二者味道相差不多,又是同样的酿造工艺。  

那些原本购买中高端白酒的消费者,自然不会去买跟江京老白干一个味道的白酒,购买低端白酒的消费者,更不会花那个冤枉钱。  

这样一来,大江酒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