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中秋灯会有奇人(1/2)
想不出来,便暂时不想。
回身叫上三花娘娘,生火做饭。
宋游既未去过北方,也未去过丰州,对国师的大计也了解不多,实在难以挑出毛病来。
天道演变,人死变鬼难度略降、概率略增,北方和边境死人无数,又因为边军多有武艺高强、死不甘心之人,边境多有枉死怨恨之人,所以在北方和边境应当会出现不少鬼魂。被国师麾下的道人僧人和老鬼押往丰州,避免四处作乱,于是便有人见到了百鬼夜行的骇人场面。
只是心中却也有些别扭。
然而国师走后,宋游却皱了皱眉。
邻居女侠也没有回来。
倒是长京迅速热闹了起来。
中秋晚上有灯会。
长京本就是一座热闹的不夜之城,今日又变得更热闹了一些——从半个月前开始,有些店家就开始在门口搭架子了,到了今天,似乎大家从睡醒的早晨就在期待着今晚的日落,尤其是那些文人士子、大家闺秀,听惯了灯会上的故事,怕是过了中午就开始在家中演练了。
道人下午得闲,睡了一下午,醒来吃了晚饭,便已是黄昏。
天色慢慢暗了下来,借着月光,能见屋前柳枝儿招招,古建筑连成片,檐牙之上挂着明月,黄黄的一轮,千万年来不曾变过。
身后传来一道轻轻细细的读书声: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三花娘娘的声音真是好听极了。
宋游听了却不禁晃了一下神。
慢慢的好像已经分不清哪个才是故乡了,是那片灯火通明的都市,还是那座山上清净的道观。无奈的是,时间它从不留情,离开久了,不仅那片灯火通明的都市在记忆中早已模糊了,甚至仔细想都很难想出细节来,就连阴阳山上的草木也开始有些模糊了。
宋游摇了摇头,转头看向身后那只仰躺在床上盯着瓦顶、尾巴摇晃、口中读诗的三花猫,喊了一句:
“三花娘娘。”
读书声瞬间停止,尾巴也不动了。
三花猫扭头直直把他盯着,却不出声。
“今日中秋,东城河边有灯会,现在天也慢慢黑了。”宋游继续说道,“不如我们也出去逛逛?”
“去哪里?”
“去灯会。”
“好玩吗?”
“很热闹,有很多灯。”
“你去我就去。”
“那三花娘娘是变成人去,还是变成猫去呢?”宋游又问出了这句话,当年在庙会上也说过,“变成人的话,就可以跟在我身边走,变成猫的话可能就会被人踩到。”
“就这样子去。”
“那走吧。”
宋游对她笑了笑,起身下楼。
窦大家的画依旧挂在墙上,不过长京的江湖人已经有段时间没有来打过它的主意了。
当初邻居女侠在的时候还好,她消息灵通,晚上歇凉的时候经常过来讲一讲长京江湖的动静,告诉他外边怎么传他,有些什么想法。现在吴女侠去丰州了,宋游也不知晓他们有没有在酝酿别的什么计划。
不过他也不是很在意。
出门之后,路上人果然好多,似乎都是同一个方向,这般盛景,让他想起了上半年刚解除宵禁的时候。
半年时间,长京安定了许多。
“三花娘娘小心。”
“三花娘娘很厉害。”
“也许…”
宋游迈步跟着人流往前走去,三花猫跟在他的后边。
满街都是出来赏月赏灯的人,满地都是晃动的腿和脚,三花猫身姿敏捷,小心避让着路上行人,行人也避让着她。不时传出一声惊呼,或是有人疑问一句哪家的猫在路上跑,时而还会遇到无礼之人,不过她好像早已习惯了,只当不知道,没听见,继续往前走。
三花娘娘果然本事高强。
不过能避开这么多腿和脚、在其中穿梭已是不易,还要从这么多腿脚和衣袍里辨认出哪个是自家道士,实在艰难而费心。
忽然,道人停下了脚步。
三花猫则依然熟练的在众多腿脚中避让穿梭,小碎步转眼间就迈出不知多少步,然而走着走着,习惯性抬头一瞄,却找不到那熟悉的腿脚了。
猫儿一愣,停住脚步。
随即连忙高仰起头,左看右看,试图从众多人中找出自家道士。
然后人头攒动,尽皆陌生,哪里有自家道士的身影?
“三花娘娘。”
身后传来道士的声音。
三花猫顿时扭头看去。
只见道人不知何时已跑到了自己后边去了,正站着不动,低着头,目不转睛的看着她:“三花娘娘这么走着甚是疲累,不如我抱三花娘娘?”
猫儿仰头直直把他盯着,小脸上没有表情,不知想些什么。
过了会儿,她才慢步走回道人脚边,上身一抬,便直立而起,将两个前爪按在道人小腿上。
道人则弯下腰,将她抱起来。
一人一猫继续往前。
猫儿的身体温热而柔软,不过在怀里抱稳之后,倒也不是想象中那般轻若无物、柔弱无骨、一不小心就会从怀里滑下去一样,而是实实在在的,能感受到她的重量和骨头。
“这样舒服吗?”
“喵?”
三花猫回头把道人盯着。
“我以前看别人学的抱猫的方法,要是抱得三花娘娘不舒服,就调一下。”道人说道。
三花猫收回目光,转而贴在他的胸膛
回身叫上三花娘娘,生火做饭。
宋游既未去过北方,也未去过丰州,对国师的大计也了解不多,实在难以挑出毛病来。
天道演变,人死变鬼难度略降、概率略增,北方和边境死人无数,又因为边军多有武艺高强、死不甘心之人,边境多有枉死怨恨之人,所以在北方和边境应当会出现不少鬼魂。被国师麾下的道人僧人和老鬼押往丰州,避免四处作乱,于是便有人见到了百鬼夜行的骇人场面。
只是心中却也有些别扭。
然而国师走后,宋游却皱了皱眉。
邻居女侠也没有回来。
倒是长京迅速热闹了起来。
中秋晚上有灯会。
长京本就是一座热闹的不夜之城,今日又变得更热闹了一些——从半个月前开始,有些店家就开始在门口搭架子了,到了今天,似乎大家从睡醒的早晨就在期待着今晚的日落,尤其是那些文人士子、大家闺秀,听惯了灯会上的故事,怕是过了中午就开始在家中演练了。
道人下午得闲,睡了一下午,醒来吃了晚饭,便已是黄昏。
天色慢慢暗了下来,借着月光,能见屋前柳枝儿招招,古建筑连成片,檐牙之上挂着明月,黄黄的一轮,千万年来不曾变过。
身后传来一道轻轻细细的读书声: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三花娘娘的声音真是好听极了。
宋游听了却不禁晃了一下神。
慢慢的好像已经分不清哪个才是故乡了,是那片灯火通明的都市,还是那座山上清净的道观。无奈的是,时间它从不留情,离开久了,不仅那片灯火通明的都市在记忆中早已模糊了,甚至仔细想都很难想出细节来,就连阴阳山上的草木也开始有些模糊了。
宋游摇了摇头,转头看向身后那只仰躺在床上盯着瓦顶、尾巴摇晃、口中读诗的三花猫,喊了一句:
“三花娘娘。”
读书声瞬间停止,尾巴也不动了。
三花猫扭头直直把他盯着,却不出声。
“今日中秋,东城河边有灯会,现在天也慢慢黑了。”宋游继续说道,“不如我们也出去逛逛?”
“去哪里?”
“去灯会。”
“好玩吗?”
“很热闹,有很多灯。”
“你去我就去。”
“那三花娘娘是变成人去,还是变成猫去呢?”宋游又问出了这句话,当年在庙会上也说过,“变成人的话,就可以跟在我身边走,变成猫的话可能就会被人踩到。”
“就这样子去。”
“那走吧。”
宋游对她笑了笑,起身下楼。
窦大家的画依旧挂在墙上,不过长京的江湖人已经有段时间没有来打过它的主意了。
当初邻居女侠在的时候还好,她消息灵通,晚上歇凉的时候经常过来讲一讲长京江湖的动静,告诉他外边怎么传他,有些什么想法。现在吴女侠去丰州了,宋游也不知晓他们有没有在酝酿别的什么计划。
不过他也不是很在意。
出门之后,路上人果然好多,似乎都是同一个方向,这般盛景,让他想起了上半年刚解除宵禁的时候。
半年时间,长京安定了许多。
“三花娘娘小心。”
“三花娘娘很厉害。”
“也许…”
宋游迈步跟着人流往前走去,三花猫跟在他的后边。
满街都是出来赏月赏灯的人,满地都是晃动的腿和脚,三花猫身姿敏捷,小心避让着路上行人,行人也避让着她。不时传出一声惊呼,或是有人疑问一句哪家的猫在路上跑,时而还会遇到无礼之人,不过她好像早已习惯了,只当不知道,没听见,继续往前走。
三花娘娘果然本事高强。
不过能避开这么多腿和脚、在其中穿梭已是不易,还要从这么多腿脚和衣袍里辨认出哪个是自家道士,实在艰难而费心。
忽然,道人停下了脚步。
三花猫则依然熟练的在众多腿脚中避让穿梭,小碎步转眼间就迈出不知多少步,然而走着走着,习惯性抬头一瞄,却找不到那熟悉的腿脚了。
猫儿一愣,停住脚步。
随即连忙高仰起头,左看右看,试图从众多人中找出自家道士。
然后人头攒动,尽皆陌生,哪里有自家道士的身影?
“三花娘娘。”
身后传来道士的声音。
三花猫顿时扭头看去。
只见道人不知何时已跑到了自己后边去了,正站着不动,低着头,目不转睛的看着她:“三花娘娘这么走着甚是疲累,不如我抱三花娘娘?”
猫儿仰头直直把他盯着,小脸上没有表情,不知想些什么。
过了会儿,她才慢步走回道人脚边,上身一抬,便直立而起,将两个前爪按在道人小腿上。
道人则弯下腰,将她抱起来。
一人一猫继续往前。
猫儿的身体温热而柔软,不过在怀里抱稳之后,倒也不是想象中那般轻若无物、柔弱无骨、一不小心就会从怀里滑下去一样,而是实实在在的,能感受到她的重量和骨头。
“这样舒服吗?”
“喵?”
三花猫回头把道人盯着。
“我以前看别人学的抱猫的方法,要是抱得三花娘娘不舒服,就调一下。”道人说道。
三花猫收回目光,转而贴在他的胸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