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牧童骑水牛(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溜烟就往前窜出一截,停下来回头来盯着他。  

小孩儿便咧嘴笑,挥手与她道别:  

“猫猫也慢走。”  

三花猫目不转睛的盯着他,偏头思索片刻,竟也学着宋游的语气,开口说了话:  

“多谢。”  

声音轻轻细细,极度悦耳。  

小孩儿顿时呆住。  

旁边的大人也睁大眼睛,被吓了一跳。  

三花猫则满意了,迈着轻快的小碎步,跟上了宋游和马,最后再停步回头看他们一眼,便小跑着过了转角了。  

“你呀…”  

宋游摇头微微笑。  

仔细想想也有妙趣——  

也许今日过后,自己和三花娘娘也会成为别人口中的故事。多年之后,甚至数十年后,现在的这群小孩儿都已经老了,也许还会在一群顽童的央求下把今日的故事讲给他们听。  

此去安清,多是原路而回。  

山水依旧秀美。  

道路两旁一座座山峰,依旧是江边看到的那种,如破土的春笋,如天降的巨石,上面都长满草木,郁郁葱葱,有时在左右排成一排,有时小路就从这些山峰中间穿过去。眼前刚刚还被阻挡,才过一山,又是广阔的平地。  

一人一马慢慢走着,小猫儿跳脱得很。  

近日阳光好,仿佛画中游。  

尤其清早还有晨雾,于是这万峰丛林又被晨雾缭绕,青山半掩,白云堆积,其间有马铃叮当,从中走来的,安知不是神仙。  

走出不远,宋游却忽然停下了脚步。  

马儿随他停下,三花猫倒是迈着轻快的小碎步一路往前,走到前面去了才发现身后的道士和马没有跟上,于是又停下来,回头盯着他们。  

“怎么了?道士。”  

“有水花声。”  

“又怎么了?”  

“三花娘娘听见了吗?”  

“听见了,都听见几次了。”  

“那我不如三花娘娘。”  

宋游刚刚才听见,听见也很微弱了。  

不是江水湍急处的水流声,不是堤岸高低落差的水花声,而是噗通一声,传到这里时,声音虽然小,但能辨得出其遥远,结合起来,更像是远处江中有巨物砸入水面的声音。  

宋游静立原地,脑中浮现的第一画面便是海中巨鲸跃出水面,黑色的脊背,雪白带条纹的肚皮,身上长的藤壶,在空中优雅的身姿。  

随即陡然砸落海面,水花四起。  

“三花娘娘觉得是什么声音?”  

“鱼儿的声音。”  

“那就是了。”  

“怎么了?”  

“三花娘娘知道在哪边吗?”  

三花猫闻言疑惑,但还是扭头看了眼左边,随即才答:  

“这边。”  

“好。”  

“你想去钓鱼吗?”  

“去看看。”  

宋游看向道路的左边。  

奈何丛林茂密,山峰拦路,实在不知怎么去到江边。  

又在此时,忽闻一阵笛声。  

宋游一下又抿住了嘴,静静倾听。  

只觉这笛声清幽婉转,空灵悦耳,从前方群山林樾中穿来。明明是声音,闻之却好像看到了空谷幽林,带着露水与青草芬芳,身上不由自主的感受到了初春清晨的凉意,耳朵也被洗净了。  

也许这便是诗人口中的仙气。  

才听一会儿,笛声便越来越近。  

宋游稍驻,往前慢走。  

转了一弯,见一少年,十几岁的年纪,穿着麻衣,戴着斗笠,披着蓑衣,侧坐于老牛背上,一腿蜷缩着,垫在身下,一腿悠闲的垂着,身后背着一个竹背篓,里头装满了草。  

一支竹笛,想是格外心爱之物,还系上了红流苏。  

是一牧童,骑牛穿林而来。  

林中青草深深,露水还未干,晶莹剔透,如这骑牛的牧童一样,又如那笛声,丝毫也不染世事尘埃。  

不是凡间景,不是浊世人。  

是从画中来。  

牧童见到道人,忽然闭口立。  

宋游这才躬身行礼:  

“有礼。”  

牧童连忙学着行礼,动作笨拙。  

“怎么了…”  

“足下不要慌张,在下只是来问个路。”宋游顿了下,“不过远远听见足下笛声清幽悦耳,音乐大家返璞归真也不过如此,心中喜爱,不知足下吹的这首曲子可有名字?”  

“我…听不懂…”  

“很好听。”  

“乱吹的…”  

“此曲可有名字?”  

“我不知道,我们这边的人都会,好像没有名字。”  

“可惜了。”  

宋游摇了摇头,倒不是可惜它没有名字,只是觉得有名字才好传于后世,没有名字要更容易落在历史中一些。  

但他还是拱手称赞:“无论如何,足下吹得很好,不输于音乐大家了。”  

“我只会这一首。”  

“原来如此…”  

见牧童露出慌张之色,他虽未失礼,却也觉得自己不该,既不该无端使人慌张,也不该扰了这份灵气,于是便又问道:  

“这边可是有山贼,足下不怕么?”  

“这边挨着城,没有山贼。”  

“也得小心才是。”  

“先生去哪?”  

“去安清。”  

“安清往前走,路上山贼可多了…”  

“山贼也不会为难我这道人。”宋游争取使声音柔和一些,“不过在下并非想问去安清的路,而是想请问足下,附近哪里能走到江边?”  

“先生去江边做什么?”  

“手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