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晚安,美利坚(4/6)
站在美国对面,拥有另一半地球的庞然大物,已经摇摇欲坠,就是不知道具体哪一天,才会寿终正寝。”汤米深深吸了口香烟:
“在这个庞然大物瓦解之时,会有无数的重大新闻,比如各个加盟国独立,比如德国统一,比如莫斯科政变,比如戈尔巴乔夫也许叛逃美国,总之什么新闻都可能出现,这种重大新闻,只要有两三次,我们的新闻网成为全球,就会有大量无法及时获取新闻的地区新闻台来寻求合作,就会有大量海外英语订户乖乖付费,那些海外地区的新闻台,我们就像母亲,我们给他们新闻,他们变成我们的子女,美国最大的电视网cbs,也只有三百多个合作电视台,而且只是局限在美利坚,但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把目光放到海外呢?”
柏林墙也好,苏联解体也好,吉姆,苏珊以及本杰明并不觉得汤米危言耸听,事实上,就像汤米说的,苏联如今已经是个行将朽木的老人,不知道再过多久,就会寿终正寝,现在连很多美国报纸都已经能语气轻松的讨论苏联,早在两年前,苏联在美国人眼中,就已经不再是几年前那个军演一次就让全世界发抖的红色巨人。
在美国人眼中,苏联现在是一个和美国有些类似,但比美国更糟糕的国家,它们的相同点,对美国普通人而言,就是美国当年在一个大多美国人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越南陷入泥潭,苏联则同样在大多美国人在地图上找不到的阿富汗陷入泥潭。
苏联在阿富汗的失利,让大多数美国普通人松了口气,苏联连阿富汗都打不过,所以应该也不太可能打来美国。
本杰明看向电视机里滔滔不绝聊着黑人新闻的主持人,脑中却在思索汤米的全球新闻网概念。
就像汤米说的,世界上的确没有一个全球英语新闻网络,目前唯一一个勉强与全球沾边的,就只是默多克集团的新闻网络,他如今在欧洲的英国,大洋洲的澳大利亚都实现了近乎垄断的局面,撒切尔能坐稳英国首相,得益于默多克集团铺天盖地的宣传,让她的声音,样貌比竞选对手出现在英国民众面前的次数多了不知道多少倍,至于默多克的老家澳大利亚,更不用说,澳大利亚两党都要看默多克的脸色,他能决定哪个候选人最大限度出现在选民面前。
但即便是野心勃勃的默多克集团,也没有敢冒然去构建一个全球英语新闻电视网络,而是选择了稳扎稳打,在澳大利亚彻底掌握舆论,让政客全部都要对他卑躬屈膝,确定自己没有后顾之忧之后,他才大举攻入英国,与英国那些传媒公司厮杀,他搞定英国,才敢挟两国之力登陆美利坚,即便如此,为默多克提供贷款的金主们仍然心惊胆战,因为澳大利亚也好,英国也好,都与美利坚没有可比性,事实也是如此,在澳大利亚和英国无往不利的默多克,在美国步履维艰。
本杰明相信默多克那位犹太同胞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因为汤米这种思路的风险比稳扎稳打高出不知多少,背负近百亿美元债务,最近两年在财务上始终捉襟见肘的默多克集团不敢尝试,本杰明出身华尔街,他知道很多投行因为默多克集团这两年的大额亏损以及大量现金收购行为,开始考虑停止它。
“风险不是一般的大,汤米,我知道你是想要赌重大新闻,就像cnn当年运气好,遇到挑战者号空难,当月就增加三百多万订户一样,像这种全球关注的重大新闻,我相信,只要你能抢先发布一次,就能让你在全球范围增加上千万的订户,但问题是,你不能保证,你的新闻网,就一定能抢先发布,你怎么知道哪里会发生重大新闻。”本杰明没有否定汤米的思路,只是说出了自己担心的问题。
做电视的媒体人,都清楚只要抢先发布重大新闻,就能带来大量收益,问题就是,没有人知道哪里会发生重大新闻,没有人知道第二天发生什么,也许你的新闻团队正聚精会神盯着莫斯科,等待莫斯科发生随时都会出现的政变,但也许可能,你在镜头前喋喋不休莫斯科时,美国总统突然被枪杀了呢?
“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二个问题,主动出击。”汤米看向本杰明说道:
“我不知道柏林墙什么时候被拆除,不知道苏联哪一天寿终正寝,也许今年,也许明年,也许十年之后,但我可以主动出击。”
“首先,和cnn一样,招几名被洗脑肯吃苦热爱新闻工作的年轻人,什么都他妈不用做,给我飞去德国驻扎在柏林墙边报道,都围绕这面墙开展他妈的新闻工作,我比cnn会更大方,我会报销他们的机票,当地食宿以及差旅费,只要他们确保演播室的新闻主播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段想要连线那面墙,都有记者守在那里,对着镜头有话说!”
“第二,疏通公关,吉姆在麦肯锡工作过,对这种事应该很熟悉,不需要拿到拆墙的时间,只需要疏通东德,花钱也好,卖屁股也好,总之让东德政府部门允许我们的记者驻扎在那里,直到那堵墙被拆除,而且看在我们花了大价钱的份上,必须是独家,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有其他新闻机构在西德抢先,我们也能有另一个视角的,我们永远有多视角。”
“第三,技术,我研究过cnn和其他各个国家知名新闻频道的记者通讯装备,他们的驻外记者依靠当地电话线路与自家演播室连线,如果电话线路被破坏或者被勒令暂停
“在这个庞然大物瓦解之时,会有无数的重大新闻,比如各个加盟国独立,比如德国统一,比如莫斯科政变,比如戈尔巴乔夫也许叛逃美国,总之什么新闻都可能出现,这种重大新闻,只要有两三次,我们的新闻网成为全球,就会有大量无法及时获取新闻的地区新闻台来寻求合作,就会有大量海外英语订户乖乖付费,那些海外地区的新闻台,我们就像母亲,我们给他们新闻,他们变成我们的子女,美国最大的电视网cbs,也只有三百多个合作电视台,而且只是局限在美利坚,但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把目光放到海外呢?”
柏林墙也好,苏联解体也好,吉姆,苏珊以及本杰明并不觉得汤米危言耸听,事实上,就像汤米说的,苏联如今已经是个行将朽木的老人,不知道再过多久,就会寿终正寝,现在连很多美国报纸都已经能语气轻松的讨论苏联,早在两年前,苏联在美国人眼中,就已经不再是几年前那个军演一次就让全世界发抖的红色巨人。
在美国人眼中,苏联现在是一个和美国有些类似,但比美国更糟糕的国家,它们的相同点,对美国普通人而言,就是美国当年在一个大多美国人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越南陷入泥潭,苏联则同样在大多美国人在地图上找不到的阿富汗陷入泥潭。
苏联在阿富汗的失利,让大多数美国普通人松了口气,苏联连阿富汗都打不过,所以应该也不太可能打来美国。
本杰明看向电视机里滔滔不绝聊着黑人新闻的主持人,脑中却在思索汤米的全球新闻网概念。
就像汤米说的,世界上的确没有一个全球英语新闻网络,目前唯一一个勉强与全球沾边的,就只是默多克集团的新闻网络,他如今在欧洲的英国,大洋洲的澳大利亚都实现了近乎垄断的局面,撒切尔能坐稳英国首相,得益于默多克集团铺天盖地的宣传,让她的声音,样貌比竞选对手出现在英国民众面前的次数多了不知道多少倍,至于默多克的老家澳大利亚,更不用说,澳大利亚两党都要看默多克的脸色,他能决定哪个候选人最大限度出现在选民面前。
但即便是野心勃勃的默多克集团,也没有敢冒然去构建一个全球英语新闻电视网络,而是选择了稳扎稳打,在澳大利亚彻底掌握舆论,让政客全部都要对他卑躬屈膝,确定自己没有后顾之忧之后,他才大举攻入英国,与英国那些传媒公司厮杀,他搞定英国,才敢挟两国之力登陆美利坚,即便如此,为默多克提供贷款的金主们仍然心惊胆战,因为澳大利亚也好,英国也好,都与美利坚没有可比性,事实也是如此,在澳大利亚和英国无往不利的默多克,在美国步履维艰。
本杰明相信默多克那位犹太同胞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因为汤米这种思路的风险比稳扎稳打高出不知多少,背负近百亿美元债务,最近两年在财务上始终捉襟见肘的默多克集团不敢尝试,本杰明出身华尔街,他知道很多投行因为默多克集团这两年的大额亏损以及大量现金收购行为,开始考虑停止它。
“风险不是一般的大,汤米,我知道你是想要赌重大新闻,就像cnn当年运气好,遇到挑战者号空难,当月就增加三百多万订户一样,像这种全球关注的重大新闻,我相信,只要你能抢先发布一次,就能让你在全球范围增加上千万的订户,但问题是,你不能保证,你的新闻网,就一定能抢先发布,你怎么知道哪里会发生重大新闻。”本杰明没有否定汤米的思路,只是说出了自己担心的问题。
做电视的媒体人,都清楚只要抢先发布重大新闻,就能带来大量收益,问题就是,没有人知道哪里会发生重大新闻,没有人知道第二天发生什么,也许你的新闻团队正聚精会神盯着莫斯科,等待莫斯科发生随时都会出现的政变,但也许可能,你在镜头前喋喋不休莫斯科时,美国总统突然被枪杀了呢?
“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二个问题,主动出击。”汤米看向本杰明说道:
“我不知道柏林墙什么时候被拆除,不知道苏联哪一天寿终正寝,也许今年,也许明年,也许十年之后,但我可以主动出击。”
“首先,和cnn一样,招几名被洗脑肯吃苦热爱新闻工作的年轻人,什么都他妈不用做,给我飞去德国驻扎在柏林墙边报道,都围绕这面墙开展他妈的新闻工作,我比cnn会更大方,我会报销他们的机票,当地食宿以及差旅费,只要他们确保演播室的新闻主播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段想要连线那面墙,都有记者守在那里,对着镜头有话说!”
“第二,疏通公关,吉姆在麦肯锡工作过,对这种事应该很熟悉,不需要拿到拆墙的时间,只需要疏通东德,花钱也好,卖屁股也好,总之让东德政府部门允许我们的记者驻扎在那里,直到那堵墙被拆除,而且看在我们花了大价钱的份上,必须是独家,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有其他新闻机构在西德抢先,我们也能有另一个视角的,我们永远有多视角。”
“第三,技术,我研究过cnn和其他各个国家知名新闻频道的记者通讯装备,他们的驻外记者依靠当地电话线路与自家演播室连线,如果电话线路被破坏或者被勒令暂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