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护短(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话剧以审判员投票为主线,一个又一个转折,一个又一个高潮,在不同背景、不同理解下,十二位审判员唇枪舌剑,伴着清晰认知的转变,最终12人达成一致,判定少年谋杀罪名不成立。  

整个几乎已经有定论的审判发生了180度的逆转。  

最终。  

当审判员们走出会议室的那一刻,观众们的心也从故事中抽离,恍如隔世。  

当大幕落下时,人们不由自主鼓起了掌。  

落幕之后又起幕,背景音乐想起,是《葡萄藤下的时光》。这首纯音乐是江阳当初在师父张震院子里写推理时,李鱼在葡萄藤下写的吉他指弹谱子。  

现在音乐响起。  

既有好戏散场时的宁静和意犹未尽,亦有一切恍然如梦的意味。  

演员们在音乐中出来,一一鞠躬感谢中间、左边、右边的观众,然后再后退一步,鞠躬感谢所有的观众,观众观众们都站起来,掌声如雷。  

江阳这次没上台接受掌声。  

因为这是演员们的舞台,他就不喧宾夺主了。  

他只是拉着李清宁的手,同文老师,伍修转过身,感谢诸位的捧场。  

然后——  

就是话剧散场,寒暄几句。  

伍修有几句话想跟江阳说,刚张口,在看到江阳身后的人以后,又默默闭上了。  

江阳转过身,见来的是伍修的妈妈和姐姐。  

江阳忐忑。  

他把她儿子从事业单位拐走了,郑老师不会来找他算账的吧。  

江阳默默的把李清宁往身后挡了挡。  

安静片刻。  

文老师醒悟过来,为江阳介绍:“这是郑老师,京艺一级编剧。”  

江阳握手。  

郑老师笑的很和蔼,“剧本写的很好,小五就拜托你照顾和指导了。”  

“哦。”  

江阳有点儿意外。  

他觉得郑老师还挺和蔼谦逊的,不是很可怕啊。  

郑老师又看伍修,缓缓地点了点头:“做的不错。”  

接着。  

她就带着女儿告辞了。  

江阳挠了挠头,看向伍修:“你妈妈也还好——”  

他看见伍修眼眶红了,“你——”  

伍修抱了抱江阳,“谢谢”,他仿佛用尽了所有力气,却只轻轻吐出两个字。  

他拍了拍江阳后背,放开后,“我去方便一下”,他出去了。  

待到卫生间以后,伍修眼眶的闸门大开,许多委屈和压力倾泻而出。  

不错!!  

他以前得到的评价最高评价不过“还行,可以”,这是他第一次得到这样的评价。  

伍修很高兴。  

但不知道为什么,高兴就特别想哭,就好像有一堵墙在堵着。  

江阳望着伍修的背影:“他,没事儿吧?”  

文老师觉得:“没事,哭出来就好了。”  

江阳点了点头,不等回头招呼别的话剧试演嘉宾,就见记者们迫不及待围上来。  

他们约定不宣传话剧,但大魔王和她老公的狗粮的流量还是要吃的。  

再说。  

他们为江南而来。  

这部话剧叫《十二怒汉》,江南新片叫《十二公民》,这里面肯定有新闻。  

他们靠近,先问江阳话剧和新片的关系。  

江阳还是很好采访的,“哦,这部话剧和新片一样,同样来自我岳父的启发…”  

毒蛇有不好的预感。  

记者们又问江阳,“为什么会选定在西方陪审团的背景下呢?”  

江阳:“我岳父在下棋的时候曾经说过,法律就像下象棋,车马卒都有不同立场…”  

记者们觉得不对劲儿了。  

柏美又问了一个话剧中推翻证据时推理的问题。  

“我岳父启发我——”  

这下,李清宁都忍不住拍下江阳肩膀。  

记者们耐着性子听罢,转头问起李清宁:“您觉得——”  

记者本想问江阳这么拍岳父的马屁,大魔王怎么看,但基本的素养让他们换了个委宛的说法:“认同他的说法吗?”  

李清宁:“我婆婆告诉我,江阳——”  

记者们转身采访文老师去了,这对夫妻没救了。  

李清宁挽着江阳的胳膊,靠在江阳肩膀上忍不住想笑,这办法不错。  

嘉宾们陆陆续续离开。  

王铮和王大爷走的时候,还不忘提醒江阳:“以后再有这剧本,让我来试试。”  

他也可以演话剧。  

他觉得8号陪审员特别适合他。  

江阳:“片酬——”  

“再说。”  

王铮告别刚走两三步,就让记者拦住了,在问了关于话剧常规的几个问题以后,记者们问起了他和江阳不久前的合作。  

“一部非常棒的短片。”  

王铮觉得或许立意没有这部话剧高,“但同样精彩,敬请期待。”  

他笑了笑走了。  

留下记者脑袋里冒问号,不是广告,是短片?!  

陆陆续续,嘉宾们走的差不多,天儿也不早了,记者们也该散了。  

忽有记者问了一句:“还宣传话剧吗?”  

这话剧还是很牛掰的,到时候指不定会有不小的热度,不趁着热度没起来的时候宣传一下,总觉得少了些东西。  

记者们有些动摇。  

偏刚才斩钉截铁的小年轻来一句:“还是要坚决抵制这种白嫖行为的。”  

他不忘补了一句:“谁宣传谁是狗。”  

记者们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有的还出言赞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