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 小皇帝的策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华在跟沐风讲述自己的想法,时不时在地上勾画一番想要的花样,或者围着织布机指指点点。  

说实话,沐风这个大男人真心理解不了为什么要动脑筋在织花样上,就这么平平的织布不好吗?想要花样,染色就够了啊!  

可这是皇帝的师父,自己小弟的偶像级大兄dei,也是送自己做官的推手,人家的要求咱必须满足!  

想研究出新东西来,先学会使用旧东西是必然的。  

沐风这个工部主事坐到了织布机前,笨手笨脚跟着织女学习织布技能,一会儿梭子丢过了跑远了,一会儿砸到脚…  

最后织出了几行出线不匀疙里疙瘩里出外拐的纹路,主事大人的后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汗湿,官服颜色加深。  

这还不够,宫里又破财了,被抢掠走了三台织布机,并彩色棉线丝线上百轴。  

没办法啊,李师父直接下手强要两台,不能不给吧?沐风大人说要带回家继续研究,也不能不支持工作吧?  

汗湿了的沐风也不是没有收获,看他讨要机器的时候还专门多要了两个配套的梭箱并四个木梭子,就知道他已经有了初步研究方向。  

宫里是没有麻线的,寻常农户才会种麻沤麻用麻线织布裁衣,所以,李华曾经给刘洼村村民分发的棉布被单衣服才会那样受欢迎,一家家全当宝贝放着,干农活的时候万万不敢穿上身。  

这是个李华之前没考虑到的地方,把注意力放在织布机上以后,就不能忽视这个问题了。  

“石头,咱们村里为什么不种棉花?”  

这问题就跟问“何不食肉糜”一样…  

“种子贵,也稀少,听说产量也低,咱村里平整的良田不多,都觉得不如种粮食,能吃。”  

李华扶额:“咱家的编织业最常用的就是棉线,全靠高价从外面采购怎么行?种,得种!”  

石头又露出憨笑:“师父别急,明年咱们还是在村里倡导一下,随各家自愿就行。”  

他这是想起来了今年的辣椒种植,相信李华的村民收了辣椒又吃又买,家里都红火起来了,不相信的,持观望态度的几家只能后悔的前心贴着后背,干眼馋。  

刘里正跟石头一直是李华的拥护者,李华说种辣椒他们就种辣椒,李华说种冬小麦他们就种冬小麦,李华说收了麦子直接播种一茬叫玉米的庄稼,他们也跟着种了,现在已经长成青纱帐样的风景线,郁郁葱葱,走近了都能嗅到一股子清甜味儿,多少村民眼巴巴的盯着玉米秸秆上一颗颗日渐丰满的果实呢!  

老庄稼人都担心把地使过了,累着了,以为必须种半年养半年,以为多种的一茬庄稼肯定不能在霜冻前收获,落个空欢喜…  

其实呢,李华这次进皇城就给小皇帝跟太后娘娘捎来了新鲜的嫩玉米,玉米粒儿像珍珠似的饱含着汁水,蒸着吃煮着吃还能切块儿炒着吃,滋味儿好极了。  

只有李华颇带遗憾的评论说:“一棵玉米上面才结一个穗儿,太少!个儿还小!”  

老天爷,到底结多少才能让师父满意啊?  

太后娘娘母子全喜欢上了玉米这种宝贝儿,还说要让大司农亲自去田地里看看,花高价从村里采购些玉米种子。  

石头接了个任务,替师父去跟大司农接洽,除了实地查看玉米长势跟产量,商谈玉米种子的事儿,还要求给提供棉花种子。  

一瘸一拐的石头开开心心跟着个小太监去找大司农了,这是李华为二徒弟提供的学习机会入职机会,石头本就出自农家,年龄也大些了,不适合走科举入仕的路子…  

被师弟做通了思想工作的小宝老老实实在陪着小皇帝受太傅的荼毒,这是他的仕途之路。  

刘依依留在村里陪伴朱果处理账目,代替李华带领村民晨练,讲故事,教授女孩子们认字算账。  

李华安排了来喜公公派人把两台织布机带线团给送回村里去,刘依依跟朱果肯定会更忙些,再跟着阿兰学习新的织布技术。  

对这个给自己磕了头认了师父的女弟子,李华做不了别的安排,只能让她多长见识学本领积累财富。  

等内城的武馆建好,她肯定会多收些徒弟的,但是,肯定在感情上不如这几个来的深厚,责任感也重,总要给每一个都安排的妥妥的才觉得舒服。  

不知道为什么,李华这次进京很是不乐意踏进重新修建的武馆一步,她努力不去想到那个地方,努力让自己忙起来,更忙些。  

小皇帝刚给了师父几本武功秘籍,说是暗卫营营主请他转交的,小皇帝脸上带着睥睨天下的意思说:“朕都能看得懂学得会的招数,偏偏都要叫做什么‘武功秘籍’,名不副其实啊!”  

自家这个小徒弟确实聪明,梁王被诛杀之后,小皇帝彻底的不肯藏拙了,据说在朝堂上常常发问,咄咄逼人,每每问的老大臣们汗流浃背。  

他年龄小见识少是不错,那大家伙都别藏着掖着说话,能让小皇帝听明白听信服的举措才能被推行,你给朕都交代不明白,那如何去宣告给天下百姓?  

他是个谈笑间就能亲手击杀皇叔梁王的小皇帝,叫做手木仓的精致武器常在手里把玩着,臣子们哪个敢不小心翼翼听指令解释再解释?  

今天下课后的小宝明显情绪很亢奋,趁着小师弟更衣的功夫,眉飞色舞讲给李华听:“师父,今天上课可真是大快人心!太傅准备的枯燥课业没有机会讲,小师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