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一章 待遇问题(2/3)
活纲领,开发沼泽、湿地地区的天然险阻已然散去,使得农业拥有了极大的发展前景。
这样一个商业、农业双重极大优势的大都市,如果再得到京畿郡县的政治待遇…今后不说发展成何等模样,起码能维护各家的正常发展,不会被北府体系出来的各种集团压制、蚕食。
因此保住江都尹的编制,就是给荆益士人留一个自留地。
这是长远的利好,而江都尹附带的庞大编制又是极好的入仕渠道。
因此既想要江都尹的行政待遇,还想要保住冗杂的江都尹官吏编制。
至于江都尹本地税租不足以支持行政用度…这是注定的,不从周边郡县吸血的都城,就不是好的都城。
不仅诸葛亮的荆益士人亲旧集团在过去几年里迁徙江都,或在江都置业;关羽的荆州军旧部也有很多留在江都发展。
当年荆州军的军吏,与诸葛亮的荆益士人亲旧集团…存在重叠现象也是正常的。
如果江都尹裁撤,恢复荆州建制…那这些人将失去最大的果实。
至于迁徙关中或雒阳,去充实这两个地区…抱歉,先秦、两汉的历史已经证明这是自取死路。
再强的外地豪强,去了畿内只能沦为补血包,是充实京畿的资源,是以血肉的形式去畿内,依附于原有的筋骨。
留在江都、保住江都尹编制,那他们将会有用十分明朗、开阔的未来。
若是执意追求‘畿内’、‘王下民’这类政治待遇,那么就会被北府贵戚碾碎成渣,在两三代人的时间里被吞噬、兼并。
京畿都城,历来是吃人的。
看不上普通百姓那点微末血肉,就喜欢吃大族豪强,开张就能吃三年。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汉末的动乱源头之一…皇帝无法再迁徙地方大族到畿内,借勋戚、宦官等爪牙消磨、撕碎这些崛起的宗族力量;而宗族盘踞地方越发的强盛。
皇帝为了压制外地豪强汲取资源,于是后汉就突然有了典型的宦官集团…这帮家伙是复杂的,即依靠皇帝,帮皇帝汲取外地豪强的资源;他们又出身地方豪强、寒门,依靠皇帝反对、攻击敌对的豪强大族。
如果后汉能向前汉那样将各种崛起的大族强制迁移到畿内,化为王朝的血肉养分…那自然不需要豢养、壮大宦官集团。
原来正常的消化体系完蛋了,无法恢复,才有了宦官集团这种畸形的东西。
而后宦官集团得以传承,不是宦官强大,而是地方大族越发强大、根深蒂固…作为这些人的克星,宦官集团才得以一代代传承。
现在新朝江都尹是否保留编制,影响的十分深远。
甚至一切行政规划安排妥当的话,今后甚至能避免宦官干政…说到底,宦官的职权,与新朝的门下省近臣类似。
当门下省近臣能替皇帝达到任务目标时,自然没必要经营宦官,借这种扭曲、不正常的手段去达成目标。
当然了,如今未来门下省的近臣不能维护皇帝、压制外地大姓,那么宦官集团会再一次苏醒,作为阴暗爪牙去压制、迫害外地大姓。
而这些太过遥远,当下关羽只关心自己荆州旧部能否在新朝站稳脚,获得应该享受的战果。
诸葛亮的回答,也令他明白了。
江都尹这个编制绝对会取消,执意享受京畿王下民政治待遇的人…可以迁徙南阳,去充实南阳。
因为南阳会划入新朝的司州,新朝的司州将是一个很大的州。
不仅会有关中、河东、雒阳地区,还会加上南阳。
南阳是后汉的帝乡所在,一个郡规模、经济、文化、军事实力堪比一个州。
以南阳为参照物,江都士民发展、追求的榜样,就是后汉的帝乡南阳…能享受各种好处。
因此江都的士民会接受一轮割裂,追求京畿王下民政治待遇的可以迁入南阳,追求农业、商业利益的留在南郡本身就能发展。
可若是选择迁入南阳,自然就在京畿贵戚的蚕食范围内,等于羊入虎口…这股力量太过庞大,即很难加入,更非常的难以击败。对于绝大多数的士人家族来说,对待这股力量最佳的方式就是展示自己的才能,融入其中。
形势很简单越发明朗,田信就是要摧毁江都尹,铲除这个滋生不可控因素的温床…正是因为不可控,所以是士人家族壮大自身的风水宝地。
强化中枢统治,打掉各种可能的隐患、窝点,这没什么错。
可关羽只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北府与左军都出自荆州军,是荆州军支系。
北府一场豪赌鲸吞吴质入主关中后有兼并左军,就汲取荆州军吏士,许多用的上的昔日荆州军袍泽都已在北府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可还有一些吏士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融入北府,也没有跟着关兴迁移到江东,只能留在原地。
而这些留在原地,与朝廷立场紧密的荆州军旧部吏士,如果江都尹编制撤销,他们自然会被打击、清算。
诸葛亮短短一句回复,使本就高度关注事态发展的关羽立刻就洞悉了关键。
自己那个女婿,依旧一如既往的冷酷。
对自己宗族冷酷,当年接掌麦城百里之地时就规划方圆,第一刀就砍在人丁单薄的田氏宗族上,给麦城新政打了一个好基础。
现在对不合作、又贪心的荆州军旧部同样冷酷…可这样做的话,马谡、向宠怎可能全
这样一个商业、农业双重极大优势的大都市,如果再得到京畿郡县的政治待遇…今后不说发展成何等模样,起码能维护各家的正常发展,不会被北府体系出来的各种集团压制、蚕食。
因此保住江都尹的编制,就是给荆益士人留一个自留地。
这是长远的利好,而江都尹附带的庞大编制又是极好的入仕渠道。
因此既想要江都尹的行政待遇,还想要保住冗杂的江都尹官吏编制。
至于江都尹本地税租不足以支持行政用度…这是注定的,不从周边郡县吸血的都城,就不是好的都城。
不仅诸葛亮的荆益士人亲旧集团在过去几年里迁徙江都,或在江都置业;关羽的荆州军旧部也有很多留在江都发展。
当年荆州军的军吏,与诸葛亮的荆益士人亲旧集团…存在重叠现象也是正常的。
如果江都尹裁撤,恢复荆州建制…那这些人将失去最大的果实。
至于迁徙关中或雒阳,去充实这两个地区…抱歉,先秦、两汉的历史已经证明这是自取死路。
再强的外地豪强,去了畿内只能沦为补血包,是充实京畿的资源,是以血肉的形式去畿内,依附于原有的筋骨。
留在江都、保住江都尹编制,那他们将会有用十分明朗、开阔的未来。
若是执意追求‘畿内’、‘王下民’这类政治待遇,那么就会被北府贵戚碾碎成渣,在两三代人的时间里被吞噬、兼并。
京畿都城,历来是吃人的。
看不上普通百姓那点微末血肉,就喜欢吃大族豪强,开张就能吃三年。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汉末的动乱源头之一…皇帝无法再迁徙地方大族到畿内,借勋戚、宦官等爪牙消磨、撕碎这些崛起的宗族力量;而宗族盘踞地方越发的强盛。
皇帝为了压制外地豪强汲取资源,于是后汉就突然有了典型的宦官集团…这帮家伙是复杂的,即依靠皇帝,帮皇帝汲取外地豪强的资源;他们又出身地方豪强、寒门,依靠皇帝反对、攻击敌对的豪强大族。
如果后汉能向前汉那样将各种崛起的大族强制迁移到畿内,化为王朝的血肉养分…那自然不需要豢养、壮大宦官集团。
原来正常的消化体系完蛋了,无法恢复,才有了宦官集团这种畸形的东西。
而后宦官集团得以传承,不是宦官强大,而是地方大族越发强大、根深蒂固…作为这些人的克星,宦官集团才得以一代代传承。
现在新朝江都尹是否保留编制,影响的十分深远。
甚至一切行政规划安排妥当的话,今后甚至能避免宦官干政…说到底,宦官的职权,与新朝的门下省近臣类似。
当门下省近臣能替皇帝达到任务目标时,自然没必要经营宦官,借这种扭曲、不正常的手段去达成目标。
当然了,如今未来门下省的近臣不能维护皇帝、压制外地大姓,那么宦官集团会再一次苏醒,作为阴暗爪牙去压制、迫害外地大姓。
而这些太过遥远,当下关羽只关心自己荆州旧部能否在新朝站稳脚,获得应该享受的战果。
诸葛亮的回答,也令他明白了。
江都尹这个编制绝对会取消,执意享受京畿王下民政治待遇的人…可以迁徙南阳,去充实南阳。
因为南阳会划入新朝的司州,新朝的司州将是一个很大的州。
不仅会有关中、河东、雒阳地区,还会加上南阳。
南阳是后汉的帝乡所在,一个郡规模、经济、文化、军事实力堪比一个州。
以南阳为参照物,江都士民发展、追求的榜样,就是后汉的帝乡南阳…能享受各种好处。
因此江都的士民会接受一轮割裂,追求京畿王下民政治待遇的可以迁入南阳,追求农业、商业利益的留在南郡本身就能发展。
可若是选择迁入南阳,自然就在京畿贵戚的蚕食范围内,等于羊入虎口…这股力量太过庞大,即很难加入,更非常的难以击败。对于绝大多数的士人家族来说,对待这股力量最佳的方式就是展示自己的才能,融入其中。
形势很简单越发明朗,田信就是要摧毁江都尹,铲除这个滋生不可控因素的温床…正是因为不可控,所以是士人家族壮大自身的风水宝地。
强化中枢统治,打掉各种可能的隐患、窝点,这没什么错。
可关羽只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北府与左军都出自荆州军,是荆州军支系。
北府一场豪赌鲸吞吴质入主关中后有兼并左军,就汲取荆州军吏士,许多用的上的昔日荆州军袍泽都已在北府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可还有一些吏士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融入北府,也没有跟着关兴迁移到江东,只能留在原地。
而这些留在原地,与朝廷立场紧密的荆州军旧部吏士,如果江都尹编制撤销,他们自然会被打击、清算。
诸葛亮短短一句回复,使本就高度关注事态发展的关羽立刻就洞悉了关键。
自己那个女婿,依旧一如既往的冷酷。
对自己宗族冷酷,当年接掌麦城百里之地时就规划方圆,第一刀就砍在人丁单薄的田氏宗族上,给麦城新政打了一个好基础。
现在对不合作、又贪心的荆州军旧部同样冷酷…可这样做的话,马谡、向宠怎可能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