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三章 两位孔明(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外,还有心理承受。不断收拾存在人情关系的旧部,是个人都会有心理压力。  

别的不说,新币在益州推行,把益州士族的根本利益给卖了,作为长期益州的实际统治者,丞相终究不是心性凉薄的人,自然很不好受。  

同样道理,天下民心思定,谁鼓动战争,谁就有这种源自道德的心理压力。  

庞林突然逃跑带动豫州郡县的官吏逃亡,原因就在这里,这种压力实在是太大。  

能顶住这种压力的只有大将军、大司马、魏延这些乱世沉浮的宿将。  

而目前朝中,已经没有愿意来承受这种看似忠义道德,实际违背仁善道德的压力。毕竟是先帝旧臣,道德感、责任感相对强烈很多。  

沉默许久,丞相就说:“陈公在关中立大学,今后人心希望应在关学。胡公应知如今天下将定,理当文学兴盛。值此之际,是名师寻觅高徒,高徒亦寻觅名师。良才美玉多往关中,胡公此去正好能一展所长。”  

唯立功、立德、立言,可以不朽。  

胡昭已经六十五岁,心神宽慰高兴的时候精神奕奕,怎么看都比丞相硬朗、旺盛。  

略作思考,胡昭就说:“恐门徒不适。”  

顾虑马秉不愿意跟随他去关中,田信不是逼杀马良的元凶,可在马家人看来,马良死因跟北府是沾边的。  

无关乎道理,是感情上不愿意接受。  

对此丞相不假思索:“马季常儿子岂会如此短见?”  

皇帝坏了另一个马家的退路,那胡昭这条路就不能荒废。  

哪怕马秉想不通,也要想办法让马秉想通这个问题。  

马良是手足兄弟,自己儿子可以吃亏,不能再让马良的儿女吃亏。  

胡昭见了这话,当即也就宽心,江都一行这些年,也就收下一个好徒弟,自然要好好照顾。  

至于皇帝,两位孔明先生都没有提及。  

一个明知在作恶还要作恶的皇帝,违背先帝遗训,已然失去抢救的意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