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致良知(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良心,绝非善心,是有正确认知是非观念的心。  

田信推广的‘致良知’,绝非导人向善与人无争,也非处处退让,委曲求全;而是鼓励人人学习,努力达到一种合乎道德本义,能辨别黑白、是非的认知观念。  

良心,绝非善心,更非退让之心。  

反倒因良心,事情失去缓和余地,就会大刀阔斧进行改动,将一切隐患拔除,为了更多人的幸福安康太平生活,北府吏士能心安理得发动…叛乱。  

正义的叛乱,事情就是这么搞笑、无奈。  

致良知,这种学说就是这么强大,是一种新的道德、舆论理论基础。  

笼罩在北府头顶的忠义枷锁,会被这种名为良知的利剑斩破。  

何况…上司的上司不是我的上司,这是春秋大义,两汉风俗。  

田信不想叛乱,为了主君田信的长远未来,也为了自家的发展,推着田信叛乱…这是北府吏士、陈公国吏士的忠义所在呀!  

因此,旧的经学舆论形成的道德枷锁,实际只笼罩田信一人,反倒会支持北府吏士积极谋求自己主君的利益得失。  

这个封建时期就产生的忠君矛盾思想,两汉时期又重新发展起来,不然哪里来的门生故吏这种说法?  

卿应该效忠于君;而卿的封臣,即大夫们,他们效忠于卿,他们的忠诚极限就是推着卿取代君,而他们来做新的卿。  

关羽不动声色思考惊涛骇浪的事情,语腔从容:“既然难办,就不该擅专。宜移书朝廷,公卿集议才对。”  

廷议、朝议、府议、集议,大朝会,这就是朝廷五个分类不同的议事规格、分类。  

请:shuquge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