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地制宜(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停止,节省大量的资源。  

所谓的灵渠修缮计划,只是重新疏浚河道,清理灵渠河道里的砂石,增加水深,以方便今后船只往来。  

这是个小工程,甚至不需要动脑子。  

朝令夕改?  

不,这是顺应人心。  

田信神色坦然,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继续说:“子度公,轨车于岭南开发并无大用。还请子度公移步武昌,在武昌开建木轨,以方便夏侯国转运物资。”  

夏侯国围绕着武昌铁矿建立,辖地方圆五百里,如果以木轨连接夏口、武昌、夏侯国铁坊,自能精简运输人力,提高效率,加速发展。  

孟达面有难色:“公上,轨车原理简易,恐敌国效仿。”  

“无碍,曹丕大力修筑轨车,虽方便魏军转运,也能方便我军。”  

田信正色回答,见孟达欲言又止的模样,知道他不愿意把这么重要的技术分享给汉室朝廷。  

如果有专利法案就好了…自己都有些不乐意,更别说有些小器的孟达。  

可问题也在这里,大汉帝国现在也用不上轨车。  

皇帝在,中原大地修筑轨车,加速物资运转效率,能极大裨益北伐。将后勤,由不可能,改为可能;这是质的改变。  

可现在皇帝不在了,今后一段时间里,是要采取守势。  

守势的话,中原大地修筑轨车,等于帮魏军修筑。  

益州、荆州的交通、运输依靠长江,现在人力宝贵,哪有精力修筑荆州、益州之间的轨车线路?  

益州的北伐关中,大片道路是崎岖山道,是陡峭栈道,能修筑木轨的地段是碎片化的,虽有作用,但起不到绝对作用。  

唯一有作用的是在南阳修筑木轨,修好后,还不是方便了北府调兵、运输?  

别的不说,修一条邓邑通向叶县的木轨,曹丕肯定要搬家。  

请:shuquge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