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天色渐亮,四散追击的汉军陆续归营,营中气氛如常。  

最近得到铁骨天赋的郭奕还没睡醒,就被几个夷兵营出身的军吏冲入帐中,摩崇手中匕首抵在郭奕下巴正要刺,被其他军吏拉住:“这么杀他太过便宜!”  

还不知道发生什么的郭奕就被这伙五溪蛮出身的军吏提溜着往外拖,这时候张温领着一伙执勤吏士追上来,一挥手:“摩崇!不可胡来!”  

“不!”  

摩崇匕首抵在郭奕脖子上,怒目张温:“司直公!是这贼子染疫,我见这贼子时常呕血,定是他!”  

四周被执勤吏士包围,摩崇瞪着眼睛:“我要用这贼子血祭,向兵主祷告!不要拦我!”  

僵持时田纪闻讯赶来,阔步上前抄起剑鞘就朝摩崇抽打,摩崇几个人不敢躲,田纪一把扯出不敢动弹的郭奕,又一脚踹翻摩崇:“蠢货,非要惹人笑话不成!”  

摩崇委屈咆哮,又嚎啕大哭,被不明所以的执勤吏士架起,拖走。  

田纪临走也恨恨看一眼郭奕,郭奕惊魂未定冻得瑟瑟发抖:“张公,此系何故?”  

见左右无人,张温压低声音:“昨夜公上呕血,随我来。”  

田信已转移到温室中,地上暖融融,他依旧戴着厚厚口罩,不时轻咳。  

郭奕来时,田信正分批传见各营的营督、军正官,安抚他们。  

郭奕愧疚不已,也不由怀疑是自己所患的疾病传给了田信,特别是田信给他治过病,常有接触。  

“此旧疾,与伯益无关。”  

田信安慰郭奕,用笔书写:“向夏侯伯仁传讯,此我军示弱诱敌之计,告诫他与曹文烈不可追击。”  

夏侯尚、曹休的心气已经被曹丕折腾没了,还有刘阿升、曹洪这层关系在,机会合适可以尝试策反他们。  

曹真却不会,这是个积极性很高的人。  

最近实际交手来看,这个人临阵指挥十分果决,最好引曹真本人来追,设伏除掉这个隐患。  

这么大的消息肯定瞒不过魏军,不管魏军能否分辨真假,魏军必须追。  

追击,失败,魏军可以承受这个打击;不追击,魏军承受不起曹丕的问责。  

这是曹丕性格决定了一场必定发生的追击战,最好不要出现夏侯尚、曹休的部伍,逼曹真本部追击,打不掉曹真,也要打掉曹真的威望。  

原北府兵营地,曹休正与曹演一起下棋,彼此心思皆不在此。  

曹洪先抗令没有迂回侧击刘备大营,导致张郃失去接应;其后又主动撤离战场,陷张郃中军于汉军包围之中。  

若非张郃跑的快,张郃中军会率先遭到汉军包围、聚歼。  

而曹洪撤离战场时还派千骑护卫刘阿升…刘封去见刘备,这千骑之众,根本瞒不住这一举动。  

偏偏又逞能去郾县,企图裹挟家属返回家乡,不想麾下军队军心瓦解,跟着家属向南阳迁移。  

曹洪接连触犯死罪,已到了罪无可赦的地步。  

曹丕如果还想要脸,要保持国家刑纪,就要借曹洪脑袋一用,这是谁都拦不住的事情。  

曹洪是自己嫡亲叔父,自己该何去何从?  

此时此刻,魏军已到了内战边缘。  

这么大的败仗,这么大的损失,曹洪罪责很大,体量也很大,正好用来堵窟窿。  

曹丕称帝,双手沾满血腥,天崩之际,绝无活路可言。  

跟着曹丕的人,绝无好下场。  

曹彰以勇力给曹植换来一条活路,田信也没染曹彰的血,曹植这里有的谈,有活路。  

“内兄托弟转达问候,并说此天下大变之际,大丈夫当顺应本心而动,不枉此生。”  

曹演说完,端起茶碗说:“子恒酷烈,不似天子仪表。”  

顺应本心而动,曹休扭头看帐外远处飘荡旗帜,自己的本心是什么?  

最想回到谯县,守在母亲墓前。  

还有曹仁的托付,带着亲族、谯沛乡党闯出一条活路,把富贵延绵、传承下去。  

还有叔父的命,要保住。  

曹演不仅仅代表着曹纯一系,他是刘备的女婿,还代表另一个女婿曹楷即曹仁一系,也有叔父曹洪的嘱托。  

曹休手握曹仁移交的大将军印,是唯一能在指挥权上与大司马曹真抗衡的存在。  

两个人至今没见面,见面后就要分高低,这是很严肃的一件事情,操作不好会加速内部分离。  

另一边曹真阴着脸来到夏侯尚大营,曹真大司马一职能压住夏侯尚的征南大将军,又是夏侯尚的内兄。  

他阔步而来,就见夏侯尚在帐前舞剑,唱着曹植的《白马篇》,其左右亲兵、吏士或拍打手掌,或击剑伴奏。  

而贾逵、满宠等人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夏侯尚不尽兴又高吟一声,呵呵笑着将手里宝剑递入鞘中,交到儿子手里阔步迎接曹真,脸上没多少表情:“拜见大司马。”  

曹真挥退左右,问:“今早四更时仲权所部拔营向东?可有调令?是何原由?”  

夏侯霸已经率部向东,肯定不是去平叛的。  

“哦?竟有此事?”  

夏侯尚故作惊诧,摊手笑问:“仲权与子建相友善,难道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