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谯沛(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丕一点都不喜欢识时务、会说话、会搞事情的人,这种人在曹丕眼里与衣服、鞋子一样,只有合不合身,合不合脚的区别。  

这种人不值得惋惜、在意,杀了就杀了,抛弃就抛弃。  

曹丕喜欢的是顽固之人,听话的顽固人。  

秦朗的表现跟顽固绝缘,现在又这么积极的听曹真的话,可见缺乏恒心,缺乏原则性。  

与之相比,汉军阵营里坚持原则的人太多了。  

正因为有原则,汉军上下、同僚相互信任,隔着数百里地也能相互联动,打出战术配合。  

不由想起了卫将军赵云,这是个很有原则的将军,攻克成都之际依然能保持冷静,以牺牲自己前途的方式避免刘备犯错,将所有吏士对刘备的不满吸引到自己身上。  

大魏怎么就没有这种舍己为国的将军?  

想到这个事情,夏侯尚不由轻哼做笑,思索这个问题没有意义。  

赵云不是谯沛人,敢阻拦谯沛人集体变身为军功地主豪强,为了熄灭谯沛人的不满,只好借赵云头颅一用。  

如果赵云是谯沛人,那肯定先开除赵云的谯沛籍贯,再把这个胳膊肘朝外拐的叛徒砍了,借赵云脑袋安抚军心。  

没法比,也不能比,从一开始就注定了道路、风格。  

或许当年关云长挂印封金而去,除了敬爱刘备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关云长的籍贯…不是谯沛人,不姓曹,也不姓夏侯。  

不是武皇帝诚意不够,而是关羽不姓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