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逃(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中秋刚过,恰逢一场大雨后,冰凉夜风吹刮在宛口防线。  

明净透亮的月光下这里旗帜猎猎招展,宛口防线东二营,这里是平虏中郎将李绪的驻地,李绪站在几面旗帜下眺望南方十余里外的汉军前锋营垒。  

宛口长城正面有五座营垒,东二营在澧水西岸,澧水东岸还有一座东一营垒。  

东二营以北,隔着澧水支流,河北还有后备三营,宛口长城前后两层共有八座坚固营垒。  

张辽大本营设立在叶县,又在叶县之西的尧山修筑山寨,以作固守、待援的打算。  

在这里睁开眼睛仿佛就能看到弟弟跟随汉军战旗朝这里奔来,闭上眼睛又能看到在洛阳担任宿卫的儿子身影。  

李绪面无表情,更无情绪流露。  

此刻他不由想到了典农中郎将裴潜,听说他的弟弟裴俊裴奉先现在是关羽的从事中郎。  

关羽水淹七军以来,还有田信迫降的一些军队。  

现在这样父子、兄弟分立一方,即将兵戈相见的现象已愈演愈烈。  

营垒背后,是从颍川典农部征发来的辅军,月光下邓艾正坐在本屯营区门口用蒲草编织外衣。  

这种草衣里外两重,中间填塞采集来的芦苇絮,这种块状的外衣充当盔甲的内衬。  

辅兵即将要从宛口防线撤离,返回本郡去增修第二道防线。  

脚步声从外走来,是参加完会议的屯将的脚步声,这个屯将体型矮壮,步伐沉重。  

“邓艾艾,今日军市里,我见你拿短匕换了一瓮酒?”  

面容粗红,有疤痕的屯将用谯沛口音询问,目光打量邓艾:“可是送给了柳书吏?”  

月光下邓艾手上不停,抬头露出同样风吹日晒显得粗糙的脸:“哎,是…是这样,可柳,没收。”  

邓艾有些失落,又挤出笑容:“酒…蓑衣里,丁屯…喜欢,喝。”  

“这怎么好意思呢?”  

屯将抿抿口唇:“夜里寒冷,我就喝一点。三更后记得唤醒我,你我换岗。”  

“哎。”  

邓艾抬头看着屯将走向边上的草庐,草庐前拴着的猎犬眼皮都没抬一下,继续趴在那里沉睡,死了一样。  

屯将用脚尖碰了碰狗,低声笑道:“邓艾艾,这死狗叫都不会叫,该换一条机敏、会叫的好狗。”  

“哎。”  

邓艾应一声,坐在原地继续编制草衣。  

作为一个没有家室的光棍,微薄的俸禄让他吃不饱,故身形单薄,长得高瘦。  

就连身上的吏服,也缝补了许多补丁,也只是执勤时才会穿在身上,平日另穿其他破旧一副。  

军中衣服再破旧,也要时常清洗…衣服污秽不洁,碰上军正官整肃风纪,能按着军法杀了。  

《防疫救护十二策》发布、流传以来,军中更重视军容整洁,有条件的军队会组织人手进行剃须,让低级军吏、军士只留小胡子。  

“当!当当!”  

巡夜军吏怀抱木梆子从邓艾守着的营区门口经过,一名邓艾的乡党被抽中,跟在军吏身后举着火把。  

只是辅军,军纪抓的并不是很严格。  

这乡党认出邓艾,语气抱怨:“士载,可知你部冬衣料何时发放?”  

“不知,应在冬…冬月前。”  

“也不知给我等辅军发不发冬衣料,听说今年前将军麾下的部分夏衣料格外轻薄,极不耐穿,又补发了夏衣料。这种好事也就前将军麾下能有,啥时候能轮到我等?”  

乡党说了几句话,见梆子声已到五六步外,赶紧提着火把跟上去。  

辅军也是兵役,要发冬衣料的。  

哪怕是出于军服颜色一致的考虑,也要发放衣料。  

只是屯田客最初是徭役,五月时才改为辅军,错过了年初四月的夏衣料。  

“当!当当当!”  

三更时的梆子声在远处响起,邓艾返回草棚,就见屯长已经熟睡,手里握着空荡荡的酒瓶。  

邓艾扶着迷糊糊的屯长走出草庐,屯长酒醉难醒,但也知道夜里执勤的重要性,关系自己脑袋,脚步勉强用力,被邓艾扶到营区门口。  

屯长坐下后,才松一口气,迷糊糊摆着手说:“去睡吧。”  

军队是一个生活集体,低级军吏时时刻刻都与军士在一起,根本没有单独行动的机会。  

“当!当当当!”  

梆子声从营门经过,巡夜的军吏检查营门当值的军吏,屯长也不睁眼,右手抬起挥了挥,表示自己还活着。  

不出意外,梆子声渐行渐远。  

许多应付检查的军吏见巡夜军吏远去,或裹上粗布质地的斗篷,或裹着羊皮、鹿皮,让自己睡的更舒服一点。  

邓艾从草庐里找到屯长的素色帛衣,套在自己身上,脱了草屑提在手里,小心翼翼走出本屯营门。  

如霜月华落在地面上,邓艾手脚并用,仿佛蜘蛛侠一样沿着营区之间的通道缓缓移动。  

来到本营东侧的栅栏、鹿角处,邓艾轻易钻出自己留下的孔隙。  

涓涓流淌的澧水就在他面前,明亮月光下,河面泛着蓝白光泽。  

邓艾取出腰间插着的竹笛,竹笛孔眼已被堵塞。  

凭着记忆,他绕开栅栏外的陷阱,摸到河边。  

脚踩河畔冰冷淤泥,邓再检查一圈,将全身衣物打包裹着草鞋,用布腰带死死绑结实后,他蹲在河边用冰冷河水搓洗两腿、手臂。  

待适应后,淌入河水,向上游游泳。  

沿途遇到河边哨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