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归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宴中,宋添也见到了几个熟人,其中便有宿明县县试案首蔡忠。  

蔡忠排名取在中间,不过好歹也中了。  

放眼看去,当初他们十个县试案首实际上只中了一半。  

有些时候运气是一方面,还有就是要看临考前这一年有没有努力,是否找对了方向。  

一县案首,一个秀才功名跑不掉,可举人就难说了。  

差不多半个小时的样子,在两侧的考官们便陆续离开了。  

宋添等人走光,收拾了一下也准备离开。  

平阳县一众人见他要走也都不喝了,准备跟着一起。  

宋添在这一行人中最小,却成了领头人的存在。  

汤海一直赶着马车在外面等着,接了几人一起相继将他们送往租住的房子。  

乡试的狂热从放榜之日起便开始迅速消退。  

宋添次日跟胡柯和纪英两人回了一趟书院,向夫子和院长辞行。  

他们要回乡了,之后便是准备上京赴考院试跟殿试。  

宋添打算早点上京,回乡一趟之后便不再回来了。  

胡柯准备开年之后再上京,剩下的这些日子他跟几个同窗约好了,准备外出游历增长见识。  

三人中也就纪英继续留在书院读书,等年底再启程上京。  

庞子默也决定回家之后来书院进学,到时跟纪英一起过去。  

书院也专为举子们开设了一个班,只要中举都能来上,毕竟这些人以后就要入朝为官了,没有谁会拒绝这种现成的机会。  

这次青云书院的人成绩不错,有十八人过榜。  

大家一起去向院长辞行,最后宋添被留了下来。  

徐行给了他一张推荐信,是举荐去京中的麓林书院。  

“上去的时间也不要浪费了,难得一举夺了解元,这个势头继续保持下去。”  

宋添能夺得解元徐行还是很高兴的,证明当初并没有看错人。  

京中的麓林书院宋添听说过,不是官学,但在京城那边也能排上名号,算不错了。  

“谢先生。”  

宋添没有客气,直接将东西收了,之后他想到荀德,开口问起何为保人。  

徐行问他,“可是有人对你说了些什么?”  

“高氏,高家三公子。”  

宋添如实说了,徐行又问,“你跟他很熟?”  

“算不得熟,学生跟他有一些接触,关系只能算普通。”  

普通人那高家三公子居然透露了这些。  

徐行皱眉,不过还是回道“那些人是专程为了名次从别处而来的考生,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很有信心,一般会有几个差不多的同窗,为了不占用本地名额,会想办法到别处去,以此获得更好的名次。”  

还能有这样,可随随便便就能到这里参考,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吧。  

宋添拱手,“学生知晓,此去上京还望先生在他乡保重身体,他日荣归再来看望。”  

宋添无比恭敬,徐行点了点头道“麓林书院的院长是我的学生,在京中那边要是遇上什么不好解决的,也可以找他帮忙出个主意。”  

徐行像是看出了宋添的一些抵触情绪,捏着胡须说道“殿试之前别想太多,一切以学习为重。”  

“学生谨记。”宋添拱手,接着又道“京中之地卧虎藏龙,贵勋云集,学生前往难免会与人接触,还请先生明示我当以何为尊,以何为伍。”  

宋添垂下眼眸,既然心思给察觉了,索性就挑明了它。  

他清楚自己现在是徐行这边的人了,可上头的到底是谁,好歹让他有个明白吧。  

徐行看着这个倔强的少年沉默了片刻,想了想道“去年院试,两位副考各举一人,一个是你,一个是高家三公子,最后知府大人提意以抓阄的方式定下案首。那并不是运气,都有心人的动筹。”  

“为什么会有案首相争,相信你也听明白了。”  

徐行的确已经说得相当明确了,他与高烨华是对立面。  

高烨华的背后是高家,是入阁的高阁老。  

怪不得先前先生会问他是不是跟高烨华很熟,原来关键在这儿。  

“学生明白。”  

宋添行礼,很快就退了出去。  

朝中局势他这个连梁州都没出去的少年自是不知,可那些事只要去到京中稍着打听,什么都明白了。  

九月,宋添向曹府送去一封带给阿绣的信,之后一家人便起程回平阳去了。  

这次回去主要是回家看看,顺便探望一下俩老口,报一下喜。  

毕竟之后上京真不知道啥时候能回来了,而且就算回来了也不好说会回到哪里。  

五天后,一行四辆马车回到河口镇上。  

庞子默跟胡柯已经提前回来了,宋添中解元的消息被两人奔走相告,而今的宋添不光是河口镇,更是平阳县的名人。  

当初放榜之后,平阳县令又来到何口镇上,名义上还是来巡视苍山学馆,可谁不知道他是来看解元郎的。  

那时宋家一行人还未归来,不过有宋明在,县令大人还是跟宋明和宋老爷子,以及李馆主等人吃了一个饭。  

这会,当大家知道宋家人回来了,都出门相迎,马车直接走不动了,给镇上的乡亲们围了起来。  

“唉啊,我们的解元郎回来了!”  

“真的啊,快,老大媳妇,上去沾沾喜气,这胎出个小子说不准也是个读书的料。”  

“宋掌柜啊,这大半年在那边可安?”  

“还好,一切都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