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第一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临考前一天,宋二才到了。  

他顾不上歇息,匆匆去书院见了儿子。  

宋添还以为父亲有事耽搁了,这下见着人十分高兴,跟夫子说了声便跟父亲去了曹府。  

出了上次的事,宋二才在外多了个心眼,来到府城也不打算住客栈,准备上曹府打扰一段时间。  

曹烈专程让人备了一桌席面,给宋二才接风洗尘,提前祝宋添取得好的成绩。  

明日宋添参考,还得早点回去休息。  

父子俩人都没有在饭桌上久留,吃完饭很快就回了院子。  

宋二才来的时间太急了,也没空问儿子这几月过得好不好,便看起他的笔记跟学习资料。  

他在灯下细细看着,宋添在旁边默默等候。  

良久,宋二才长叹一气,笑道:“很好,我已经没什么可教你的了,明日你好好努力。”  

县试府试宋二才都给儿子审过题,这下他觉得没必要了。  

宋添点头,事后问起家里的情况。  

宋二才从临江直奔梁州,已经离家二个多月了,什么情况他也不知。  

不过…  

宋二才眉目含笑,瞧了儿子好几眼道:“你娘,有了身孕,算算快六个月了。”  

“什么?”  

宋添一怔,惊得身子都僵了。  

宋二才咳了咳,将刚刚的话又复了一遍。  

“爹,这,这是好事啊!”  

求了这么久,自己总算有弟弟或妹妹了,宋添自然高兴,也替父母亲高兴。  

儿子满脸欣喜,宋二才想到跟妻子老夫夫妻了还怀了孩子,倒是有些不好意思。  

“行了,早点儿休息吧,等考完回去一趟,看看大家。”  

宋二才准备走了,宋添一愣,赶紧叫住人道:“爹,阿绣呢,她也好吧?”  

刚刚只顾着说喜事,父亲将阿绣给忘了,他却没忘。  

“她,挺好的。家中一切都安。”  

“这就好。”  

宋添喃喃,太久没见心里无比想念,好在院试过后便能回去看她了。  

离开儿子的房间,宋二才抬头看了看空中的月色,唇角不自觉得地翘起。  

临行前阿绣说过会过来看儿子,他自然是信的。  

这事儿先别告诉他,晚点给他一个惊喜吧。  

翌日,开还未亮宋添便拎着东西出门了。  

汤海兄弟两人护卫赶车,宋二才随行。  

曹府离衙门很近,一柱香的功夫便到了。  

他们来到的时间早,马车还能通行。等后面去到约定好的地方,人便渐渐多了起来。  

院试人员本比不过县试跟府试,可耐不住送考的人多,硬是将衙门外挤了个水泄不通。  

后面衙役出来了,敲锣让闲杂人等后退,才将地方空了出来。  

宋添总算找到苍山学馆一众人,待夫子点名之后,便在衙役的指引下排队进场。  

院试跟府试类似,共考三场,时间也是一天,以掌灯为终。  

这次的主考官不再是吴知府,而是京中专程安排下来的提学官,也就是常称的案临。  

这些人一般都是进士出身,来自翰林院,六部等地方。时下的官职虽不算太高,但所在部属前途无量,在外赚够了功绩,回去便能升职留京。  

宋添作为两榜案首,这次意外地没有安排在前面,而取了一个中间位置。  

地方说好不好,说坏不坏,虽没有在阴凉舒适的正堂,也不用面对正位上的主考官。  

时辰到,关大门,全场禁声。  

身着青色官袍的案临大人与吴知府一同来到台前。  

案临大人三十出头的模样,看着很是年轻。  

这般年纪便进了翰林院或是六部着实让人羡慕,想来年少时便一举中了进士。  

几句场面话说完,众人一同敬了圣人,院试第一场便开始了。  

能不能参加乡试,临门一脚便看这次。  

中午饭后无人提前交卷,等到西阳西斜,才有零星几人站起。  

宋添便在这几人之中,去到外面没见着胡柯,却意外瞧见了田茂。  

原来他也来了,宋添瞧了一眼,偏开了头。  

田茂一笑,远远地也找了个地儿坐着。  

两人很有默契地并没有凑在一起,各坐一边。  

能提早交卷的,都是有点本事的。  

这些人往往都会有文人的傲气,来到这里各自呆坐,没有与旁边人讨论对题。  

宋添跟这些人不熟,自然也不会故意凑过去。  

不多会,又有人出来了,宋添转头看去,发现是个熟脸。  

“宋兄,真巧。”  

来人是高烨华,上次在青云书院的诗会上输了一块玉佩给宋添的那位。  

宋添对这位公子哥儿的印象不坏,拱手招呼。  

高烨华很自然地坐到宋添身边,问起他试题如何?  

这人说话无比直接,又欠考虑。  

宋添为难,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真不知道要如何答他,可很显然他觉得这人并非故意,而是个直肠子罢了。  

看见旁边的几人都支起了耳朵,宋添反问,“高兄,你考得如何?”  

“我?”高烨华笑,“别的不敢说,一个禀生不在话下。”  

这还真是个实在人,宋添拍了拍他的肩膀,“高兄,我信你。”  

“你没有理由不信。”  

宋添,“…”  

两人你一言,我一句,倒是将先前的问题揭过去了。  

没多会,十人凑齐,衙役过来开了大门。  

一出大门,宋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