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 君考结束(2/3)
走来走去,在前二十名的考生身边都转了一圈,发现他们的心理素质至少在此时此刻都算不上优秀。
相比起来,依然还能写出文章的诸葛亮已经是最优秀的一个了。
徐福看到刘备来了,直接写不出东西了,石韬看到刘备来了,笔都掉到了地上,鲁肃看到刘备来了紧张的身子开始发抖。
司马懿倒是好一点,但是刘备也发现他在不停的吸气,吐气,吸气,吐气,似乎很想让自己冷静下来继续答题,然后,他还真的就开始恢复答题了。
不错,这小子颇有几分苟王之王的味道了。
小小年纪,就有很好的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这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掌控的,而司马懿却能做到,可想而知,这或许也是一种天赋。
司马氏能赢,除了二代三代比较给力之外,司马懿本人能活能苟也是重要原因,他的经历非常有力的证明了活到最后就算胜利这个道理。
只要敌人都死了,自己还活着,那就是一种胜利,不算胜利也算胜利。
你诸葛亮再强,活得有我时间长吗?
没有吧?
刘备觉得,应该让身边人都去学学司马懿的这种心态,就算不能完全学会,也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些时候,人的情绪真的能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难道我真的那么可怕吗?
刘备感到无奈,只能摇摇头走开,然后又回到了诸葛亮身边,看着诸葛亮写文章。
这一次刘备发现诸葛亮的笔触并没有停止,依旧保持着奋笔疾书的状态,就算自己站在他身边也是一样,这让刘备有些好奇,有些高兴,他低头看去,发现诸葛亮正在就开拓交州的那道题目进行回答。
站在他身边稍微看了一会儿,刘备勾起了嘴角,感觉诸葛亮写的挺有意思。
对于开拓交州的事情,诸葛亮认为是正确的,朝廷的策略没有问题,在朝廷留有余力的情况下,开拓交州完全是可以的。
不过朝廷需要考虑到开拓交州所需要的数量庞大的物资和钱财还有人力,妥善规划,将开拓交州的时间拉长,以此减轻整合汉帝国的综合压力。
只要时间拉得够长,那么汉帝国的财政压力就不会很大,但如果好大喜功、想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强行开发交州,只会引发不必要的悲剧。
在这一点上,诸葛亮引用了王莽的悲剧。
他认为王莽的很多政策都是有点意思的,如果顺理成章的慢慢推动,一个一个的推动,每一个政策推动之前可以像当今天子这样做充足的准备,也不至于被天下人背叛、抛弃。
可惜他没有,他过于仓促且武断的推动了很多需要长时间铺垫和准备之后才能推行的政策,以至于天下人没有时间适应新的局面,本来是好事,落到地方,就成了要命的恶政。
他太过于骄傲、自负了。
所以诸葛亮希望朝廷吸取王莽失败的经验,不要冒进,而要制定详细周密的计划,步步推进,一个周期完成一个计划,以计划的方式推动开拓,严格执行计划,不要破坏计划。
时间,最重要的是时间,与时间配套的定力也非常重要。
很快,洋洋洒洒千余字被诸葛亮写了出来,言简意赅,还有史料引用,这张卷纸已经很大了,但还是被诸葛亮写的满满当当,若非限制了字数,可能诸葛亮还会写一个长篇大论出来。
等这篇文章写完之后,诸葛亮松了口气,一转眼看到一个人站在自己边上,一抬头,好嘛,皇帝陛下又在用很温柔的眼神看着自己。
这感觉……
怎么那么像之前生病的时候兄长诸葛瑾看待自己的眼神?
啊这……
我此前认识皇帝陛下吗?
我们见过面吗?
诸葛亮有点不会了。
不过好在刘备没有做什么,笑了笑,转身就看起了庞统的卷子,去折磨其他人了,没有盯着诸葛亮一个人折磨。
随着时间的缓缓推移,再怎么迟钝的考生也察觉到了这场君考的难度之所在。
不单单是题目的难度增加,更关键的是,心里的压力不断增加,尤其是皇帝本人亲自下场巡查之后,这种压力就更大了。
那是皇帝,万王之王的天子,四海之主,天下至尊,出身微寒却一朝登顶的天子,威震四方,无人敢于抗拒,如此强悍的主宰者就站在自己面前看着自己答题,这……
能不紧张吗?
很多考生本来是不怎么紧张的,但是看到有人站在自己身边,就开始紧张了,思维也没有那么活跃、稳固了,开始慌了,对于整个答题的过程也不怎么绷得住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个时辰之后,正午时分,君考正式结束,大汉帝国第一届科举考试正式宣告结束,所有考生停笔,由巡查考官将考卷收走,随后不是离开,而是天子赐宴,对于所有考生赏赐一顿天子的饭食。
不过这顿饭他们到底是吃得欢快轻松还是吃得沉重,就不好说了,很多考生苦着脸看着周围的人,如果发现对方和自己一样苦着脸,那就相视苦笑,如果发现对方喜笑颜开、一脸轻松,那就别过脸去诅咒这混蛋考不好。
庞统看了看诸葛亮,用眼神询问他考得如何,诸葛亮笑了笑,摇了摇头。
难道考得不好?
庞统觉得就算诸葛亮没考好,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这场考试期间,天子本人至少在他们周边活动了一个时辰之久,动不动停下来看他们的回答,给他们带来了莫大的心理压力,庞统都感觉自己有点发挥失常了。
虽说君考原则上不做罢黜,但如果真的考得太差,真的被罢黜了,可怎么办
相比起来,依然还能写出文章的诸葛亮已经是最优秀的一个了。
徐福看到刘备来了,直接写不出东西了,石韬看到刘备来了,笔都掉到了地上,鲁肃看到刘备来了紧张的身子开始发抖。
司马懿倒是好一点,但是刘备也发现他在不停的吸气,吐气,吸气,吐气,似乎很想让自己冷静下来继续答题,然后,他还真的就开始恢复答题了。
不错,这小子颇有几分苟王之王的味道了。
小小年纪,就有很好的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这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掌控的,而司马懿却能做到,可想而知,这或许也是一种天赋。
司马氏能赢,除了二代三代比较给力之外,司马懿本人能活能苟也是重要原因,他的经历非常有力的证明了活到最后就算胜利这个道理。
只要敌人都死了,自己还活着,那就是一种胜利,不算胜利也算胜利。
你诸葛亮再强,活得有我时间长吗?
没有吧?
刘备觉得,应该让身边人都去学学司马懿的这种心态,就算不能完全学会,也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些时候,人的情绪真的能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难道我真的那么可怕吗?
刘备感到无奈,只能摇摇头走开,然后又回到了诸葛亮身边,看着诸葛亮写文章。
这一次刘备发现诸葛亮的笔触并没有停止,依旧保持着奋笔疾书的状态,就算自己站在他身边也是一样,这让刘备有些好奇,有些高兴,他低头看去,发现诸葛亮正在就开拓交州的那道题目进行回答。
站在他身边稍微看了一会儿,刘备勾起了嘴角,感觉诸葛亮写的挺有意思。
对于开拓交州的事情,诸葛亮认为是正确的,朝廷的策略没有问题,在朝廷留有余力的情况下,开拓交州完全是可以的。
不过朝廷需要考虑到开拓交州所需要的数量庞大的物资和钱财还有人力,妥善规划,将开拓交州的时间拉长,以此减轻整合汉帝国的综合压力。
只要时间拉得够长,那么汉帝国的财政压力就不会很大,但如果好大喜功、想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强行开发交州,只会引发不必要的悲剧。
在这一点上,诸葛亮引用了王莽的悲剧。
他认为王莽的很多政策都是有点意思的,如果顺理成章的慢慢推动,一个一个的推动,每一个政策推动之前可以像当今天子这样做充足的准备,也不至于被天下人背叛、抛弃。
可惜他没有,他过于仓促且武断的推动了很多需要长时间铺垫和准备之后才能推行的政策,以至于天下人没有时间适应新的局面,本来是好事,落到地方,就成了要命的恶政。
他太过于骄傲、自负了。
所以诸葛亮希望朝廷吸取王莽失败的经验,不要冒进,而要制定详细周密的计划,步步推进,一个周期完成一个计划,以计划的方式推动开拓,严格执行计划,不要破坏计划。
时间,最重要的是时间,与时间配套的定力也非常重要。
很快,洋洋洒洒千余字被诸葛亮写了出来,言简意赅,还有史料引用,这张卷纸已经很大了,但还是被诸葛亮写的满满当当,若非限制了字数,可能诸葛亮还会写一个长篇大论出来。
等这篇文章写完之后,诸葛亮松了口气,一转眼看到一个人站在自己边上,一抬头,好嘛,皇帝陛下又在用很温柔的眼神看着自己。
这感觉……
怎么那么像之前生病的时候兄长诸葛瑾看待自己的眼神?
啊这……
我此前认识皇帝陛下吗?
我们见过面吗?
诸葛亮有点不会了。
不过好在刘备没有做什么,笑了笑,转身就看起了庞统的卷子,去折磨其他人了,没有盯着诸葛亮一个人折磨。
随着时间的缓缓推移,再怎么迟钝的考生也察觉到了这场君考的难度之所在。
不单单是题目的难度增加,更关键的是,心里的压力不断增加,尤其是皇帝本人亲自下场巡查之后,这种压力就更大了。
那是皇帝,万王之王的天子,四海之主,天下至尊,出身微寒却一朝登顶的天子,威震四方,无人敢于抗拒,如此强悍的主宰者就站在自己面前看着自己答题,这……
能不紧张吗?
很多考生本来是不怎么紧张的,但是看到有人站在自己身边,就开始紧张了,思维也没有那么活跃、稳固了,开始慌了,对于整个答题的过程也不怎么绷得住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个时辰之后,正午时分,君考正式结束,大汉帝国第一届科举考试正式宣告结束,所有考生停笔,由巡查考官将考卷收走,随后不是离开,而是天子赐宴,对于所有考生赏赐一顿天子的饭食。
不过这顿饭他们到底是吃得欢快轻松还是吃得沉重,就不好说了,很多考生苦着脸看着周围的人,如果发现对方和自己一样苦着脸,那就相视苦笑,如果发现对方喜笑颜开、一脸轻松,那就别过脸去诅咒这混蛋考不好。
庞统看了看诸葛亮,用眼神询问他考得如何,诸葛亮笑了笑,摇了摇头。
难道考得不好?
庞统觉得就算诸葛亮没考好,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这场考试期间,天子本人至少在他们周边活动了一个时辰之久,动不动停下来看他们的回答,给他们带来了莫大的心理压力,庞统都感觉自己有点发挥失常了。
虽说君考原则上不做罢黜,但如果真的考得太差,真的被罢黜了,可怎么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