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江湖有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红粉如将军,旦暮见枯荣。  

将士挣取功名,成败决于一役;美女侍奉君王,荣辱寄人一念。  

黄昏方卿言去见过薛清灵,次日册妃的诏令便下达下来。  

一夜君恩浓,薛清灵从一个不受人注目的次嫔,一步封妃,成为宫中炙手可热的红人,风头直逼宠冠六宫的贵妃方卿言。  

自然,也就盖过了那位“才名动京华”的苏氏娴妃苏小妹。  

起因是天子的一个梦。  

屡次剿匪失利,这一向天子便睡得不大安稳。这一天午睡,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身陷洪沼,百般呼救不得应援。就在这时,从天而降一头发光的鹿,还有一头从洪荒深处辟水而来的白虎。  

白虎在前方开道,天鹿驮着他,一路蹚过茫茫洪流。  

一觉醒来,暴雨初歇。天子安卧在承乾殿的龙塌上,案头放着的,滁州抗瘟和荆州平水患的捷报。  

殿内熏着曲曲缭缭的檀香,殿外响鸣蝉。天子胸臆舒畅,也不嫌那香浓了,也不嫌蝉吵,一切都顺心如意。  

他把这个梦说给自己的爱妃方卿言听,方卿言不会解梦,便替他找来一个擅长解梦的方士。  

方士骨相清奇,颇有仙风。  

听天子细说完自己的梦,方士焚香问天,将焚尽的香灰洒在香案上,请天子闭目作画。  

天子睁眼时,只见得一幅仕女图,画中有两个女子,形状绰约,一舞剑,一卷书。  

方士大喜言贺,称此乃吉兆,寓示陛下今年将得双姝,文为鹿,武为虎,佑我大南朝文武兴邦,国祚绵长。  

刘颛思忖,这一文应当就是新近入宫的才女苏小妹。至于那一武,方卿言替他找到了。  

方士也说,鹿从天来是仙缘,白虎在地是旧人。  

阖宫粉黛,找不出一个如薛清灵这般英姿飒爽的女子。  

方士一顿掐算,给刘颛留了两个字:一曰“贤”,谓广揽天下贤士;二曰“靖”,意为平靖四方疆土。  

“贤”字正好谐音刚刚被册立为娴妃的苏小妹的那个“娴”字;而薛清灵因为持剑一舞太过动惊艳,天子不换音、不换字,破格将立帅封王时才会用到的“靖”字赐给了她,册为“靖妃”。  

同为妃,薛清灵这个妃却比宫中其她同品秩的皇妃高了一格。  

消息传来时,容翊正在清凉亭中与方之栋下棋,闻言淡笑了笑:“卿言这丫头,主意是越来越大了。”  

犹记方卿言初入宫时,偶一与天子使小性,还要提前传回话来,问他允准与否。如今却能自己看着风向,手段风行,替母族分忧了。  

“也无不可。”  

方之栋落下一子,淡淡说道:“人如衣裳,旧不如新。那苏小妹素有才名,赶上母家正受倚重,总要新上一段日子。卿言是贵妃,值此多雨之际,若站出来与之相争,一来忌讳,二来自降了身份。  

你当初扳倒了薛统,无论那岳阳薛氏与建康本家多不亲近,外人看来,总不会以为靖妃是咱们的人。”  

“是可以用上一用。”容翊说道。  

方之栋听出了容翊话里的敷衍,眉头皱了一皱,比着他刚落下的一颗白棋并肩落子,道:“是阿严的事不好解决么?”  

“倒不至于。”容翊说道:“我让容鲲聚酒说了些胡话,京中便揣测四起,认定方容即将起势。有心的人一探查,不难发现王婺直近期异动。这会御前恐怕挤满了人,就等着抢功截胡了。”  

方严素来稳重,但在天子猜忌日深,两姓屡受打压的情况下,他也按捺不住了。  

殊不知此举固然迎合了圣心,却也开罪了大半个江湖。  

昔日武林,在金门的带领下,浊去清扬,拧成一股人心所向的坚实绳索。虽则强大,对朝廷敬之畏之,并无反叛之心。  

现今的江湖,被穆沧平刻意打成一盘散沙。朝廷是放心了,可是茫茫在野,暗流汹涌,积怨不平,不知道蓄积了多少吃人的力量。  

能让他们瞬时凝聚起来的,除了穆沧平,还有旧时的金家。  

一个远在漠北的无辜弱女子,旧时金门的孙媳妇,被邀功心切的方容咄咄相逼,志在斩草除根…一旦江湖中人心中的怨气被激发出来,将是一股力量巨大的骇浪惊涛。  

这波浪头打在谁身上,谁都承受不起。弗论方容这艘大船本来就多风多雨的。  

穆沧平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宁肯在布局中留一个大漏洞,也要打出朝廷的旗号,不愿将这个罪名揽上一身。  

江湖或许还是那个江湖,比起多年前,实力并无多少长进。但是朝廷衰朽了,就显出它的强大了。  

容翊不想要这个功,但方严已然将它抢在了手中,他能做的,就是将这个本来没有多了不起的功劳夸大成一个香气四溢的大饽饽,等人来从方容手中抢走。  

“你不说,我还真想不到这一层。”  

方之栋心有余悸,叹道:“常千佛那个后生,我初见他时就觉得不简单,不想心思之沉,到了这种地步。不然他怎么就绕过了你,直接去找了阿严。”  

“阿严另有考量,此举也算不得错。”容翊说道:“我不过是想稳妥一些。多事之秋,行船莫顶风。”  

他伸手去抓茶杯,水已冷,吃了一口便放下了:“常千佛…毕竟是那位老爷子一手调教出来的,不触他逆鳞,可相安无事。”  

清水镇一行,方之栋也瞧见常千佛的那块逆鳞长在何处了。  

“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