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棠篱之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穆典可停下来,认真想了想道:“是个很有智慧的长者。慈眉善目,对人很温和,也很…很可怕。”  

果然这样!  

常千佛软声道:“其实他就是个普通的老人,没有你想的那么可怕…”  

穆典可笑了笑,没说话。  

常千佛亦觉得难以为继。  

这些话,说出来便是他自己也不大相信。  

他觉得常纪海只是一个年事已高,苍老得让人心疼的老人,是因为那个老人是他的爷爷,他是他的亲孙。外间人,恐怕没有一个人会这么认为罢?  

穆典可低头默默地吃着米糕。  

她一共买了四块糕,常千佛吃了一块,她吃了两块,将剩下的一块并油纸一起递给常千佛,叫他自个儿拿着吃。  

常千佛这回倒是吃得快,两口就下了肚。  

穆典可便忍不住笑,取了帕子出来,将他嘴角沾着的米粉细细擦拭去。眼神柔和里带着痴迷,让常千佛心头莫名有些慌乱。  

他揽了她的腰,拥她到怀里,脸庞蹭着她柔软的发,紧密相贴,这才觉得略微心安。  

穆典可顺从地依偎在常千佛怀里,头枕着他宽厚的肩膀,望着河水一去无际,目光有些失神:“千佛,你说人这一辈子有多长?”  

从前觉得一生很短暂,说不得哪一刻戛然而止。  

太多事要做,太多事害怕来不及。  

现在却觉得,缺失掉一块,余下的人生,一定是十分漫长而难捱的。  

常千佛嗓音醇厚,磁性里带着温润:“很长,所以要跟喜欢的人在一起。”  

清水河绕着古镇蜿蜒流淌,夹岸杨柳,青草郁郁。  

一株大柳树下泊着一只无人短舟,船板上上堆着已沥干水分的水藻,船头破了一块,露出被破坏的夹层,隐约是把剑的形状。  

瞿涯站在支起的悬窗边往外看,河水徜徉,古镇宁静,断续有行人过,树上有黄莺三两只,宛转鸣啼。  

不见任何异状。  

东护法罂路从已冷的炭炉里搜出了一小块未烧完全的纸片,笔迹如钩,隐约见得是个“瞿”字。  

有内奸泄露消息。  

瞿涯握着纸片,脸沉如水,问道:“是谁?”  

声音不大,却隐怒含威,如怒雷滚于耳边,对屋中静立的四位护法造成极大的心理威慑。  

沉声徐徐道:“是谁自己站出来,念在多年随侍,我可留他全尸。”  

让他来清水镇接穆典可,是金雁尘的主意,亦是金雁尘亲自来同他说,徐攸南都未必知道。能把信息泄露出去的,就只有他身边这四位信任有加的护法了。  

空气凝住,已然能够嗅到死亡的味道。  

三位长老,班德鲁实在憨厚,唯金雁尘之令是从,并不过多插手宫中事务。瞿涯和徐攸南各司其职,行事风格又大不同。  

徐攸南是一双无处不在的眼睛,哪有风吹草动他就出现在哪里。且他是出了名的会折磨人。他不像执行宫的弟子那般,惯爱用刑具去摧残人的身体,而是善于窥知人的弱点,掐准了七寸,反复玩弄,直至将一个人的意志彻底击溃,生不如死。  

然而大家都知道,落在徐攸南手里,不一定会死。相反,只要你有足够的用处,被奉为座上宾都有可能。  

然而瞿涯不同,瞿涯轻易不出手,出手就见人命。  

终是受不了这压抑气氛,南护法棠篱悄悄抬起眼角,看了一眼身边的北护法满乡。  

瞿涯一拳轰了过去。  

不是冲着满乡,而是棠篱。  

棠篱的身体飞了出去,将半尺厚的砖墙一个大洞,撞在门口的舂米对上。  

棠篱觉得自己全身的骨头都碎裂了,手撑着地面,强忍着痛坐起,血沫不停地从口鼻中涌出,眼睛也在流血,让他的视线血色昏糊一片。  

然而意识仍然清明。  

他强自按下心中的恐惧,抬头一脸惊疑不定地望着瞿涯。  

他还活着,说明瞿涯没有下死手,那便有转圜的余地。  

瞿涯已大步至跟前,黑色袍角映入棠篱眼中,因为眼前的血色组个,那袍子看起来竟仿佛是红的。  

没等棠篱叫屈,瞿涯沉声开口:“你跟了我十二年,临了,我让你死得明白。就像只有罂路一人知道你擅使左手剑一样,也只有你一人知晓满乡擅书钩体字。而事实上,你并不会左手剑,满乡也写不出钩体字。”  

棠篱的脸一瞬间死白。  

时至今日,他在知道,他在瞿涯的授意下,做的一些费解的举动,其实是为了迷惑其他人。  

而同样的,他辛苦搜集得来的信息,也不知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一旦生出异心,为求自保,嫁祸同伴,反而将自己暴露得更快。  

棠篱忽然觉得自己蠢得有些可笑。  

他知道明宫很多重要人物都处在徐攸南的监视之下。  

他也知道瞿涯很不喜欢徐攸南那一套,曾用一句“我自己手下的人,我能应付”,便将徐攸南手下一干“随风潜入夜”赶出了通天宫。  

一直以多智机敏的棠篱便在心中暗笑着瞿涯,认为他刚愎自用,过于自信。  

却忘了,能在佐佐木这等阴狠多疑之人手下混得风生水起,手握重权,覆雨翻云的人物,怎么会是个全无心眼的耿直武夫?  

最后的求生意念迫使他迅速地爬起来,向着院门狂奔去。  

瞿涯没有追。  

棠篱感到口中的血沫越涌越急,最后变成了带碎片的粘稠物。他的视线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