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精神没点问题搞得出的剧本?(3/3)
舟选择了把倾诉版本剪辑出来。
韩舟修改剧本时,根本不会遇到什么无法描写无法串联的问题,因为一旦想到什么剧情,脑海里就能搜索出与之相关的影视作品画面,互相补充。
但这个剧情韩舟真的没想好,因为脑海里也没有答案,所以就写了三个版本。
原版剧情中,因为西方信教的人太多了,所以砸锅的戏剧冲突感很强。
而韩舟拍出来后发现,砸锅版本并不适合套用在华国背景。
所以选择了倾诉版,因为老子本身就是个智者,才有了这种倾诉。
历史学家很笃定,身体往前探:“不愿意说?”
“难道……你就是老子!”
虽然古郎不愿意谈,但是被看穿后,并没有否认。
老太太第一次失态,翻白眼:“老子可是一个生而老的人,而你是一个永远年轻的人。”
“再说,道教史上对老子有很多描述,唯独没有描述成一个一米八几的大帅哥。”
古郎却反问:“你说的是哪个道教?”
“是黄老道?还是春秋的道家?”
“或者是五斗米教?甚至与之同时期存在的借用道字的黄巾军太平道?”
“还是北派茅山?又或者是终南山?还是后来的武当,或者四百年前被册封的神霄道?正一道?还是天师家族世代家传的天师道?”
“历史上有过很多个道教,他们每一个都距离我被称作老聃的时代相距甚远。”
当一个人承认自己是老子,是老聃,是太上老君,是道德天尊时,对于国人来说,无异于是显圣。
但是对于学者来说,那是另一回事。
“所以……你见过孔夫子吗?”
古郎微笑:“他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人。”
“他向很多人学习,也像我学习。”
“当时我只是教给了一些人一些知识,而他在获取知识后,收了很多很多弟子,把知识传授了出去。”
“现在我在想,如果当初其他人广泛授课,也许贯穿华国历史的儒家都会消失,华国都会深受影响。”
生物学家好奇:“那么,你真的在西出函谷关时被尹喜拦住,写出了道德经。”
古郎:“不是道德经,是德道经,道德经是汉朝之后的人修改出来的,改动过很多。”
“我在离开函谷关后,从另一条路走向了西方。”
“可是我没想到的是,我到达了一个几千年前到达过的地方。”
“在这里,我遇到了那个和我一样声称长生的人。”
“而他坐在一棵树下。”
老太太再次翻白眼:“我研究了一辈子宗教历史,合着就是在研究你一个人呗?”
古郎微笑:“释迦摩尼很年轻,他虽然也长生,但当时却说自己只活了八百岁。”
“于是我把九千多年的经验都传授给了他,包括在中原春秋时萌芽的那些思想。”
“他把这些东西整合起来,而他的传道者,把他称为佛。”
老太太:“幸好还有个基督。”
古郎:“事实上,在和释迦摩尼交流之后,我一路向西,来到了一片黄沙遍地的所在。”
“我告诉那个年轻人了一些东西。”
“后来听说他对外说,有一个比他还智慧伟大的存在。”
“嗯,当我在唐朝时期看到传过来的景教教义时,我才想起了那个我曾经教导过的年轻人。”
生物学家安慰:“至少还剩下一个伊始兰。”
历史学家提醒:“事实上,伊始兰和基督,信仰的是同一个神,圣地是同一座城市,唯一的区别是伊始兰的先知是默罕穆德,而基督教是基督。”
随着讨论的深入,有关神学的一段就此告终。
而韩舟版本的剧情顺序和原版是不同的。
韩舟没有安排心理学家心理学教授陈瑞去而复返,而是安排他此时才到这里。
天色已经暗淡。
心理学家,周国庆饰演的陈瑞对古郎从心理学上进行了考量。
古郎也是一一回答。
陈瑞:“我相信你是一个心智健全的人,那么你有没有思考过,也许从某种生理机制或者心理机制上,你可以吸取别人的生命,让自己永远的活下去。”
“就像是古代传说中的吸阳气,吸取阳寿?”
“这种机制也许你自己都不知道?”
“又或者你的出生根本就不是人类,而是某种类人生物?”
心理学家没办法戳穿古郎的‘谎言’于是选择了转化角度,完全承认古郎说自己长生的事情,反而问起了古郎是否有心理负担。
古郎此时表情非常精彩,比原版精彩的多。
愧疚,回忆,犹疑,沉思,释然,另一份愧疚。
陈瑞不断的观察古郎,最终也没能确定是真是假。
陈瑞摸着自己的大衣:“你知道,现在上面正在宣传收缴枪支,我本来是准备去上缴枪支的。”
“没想到被他们叫了过来。”
“现在我有一把枪,如果我给你来一下,你会死去吗?”
古郎自己都不知道这样会不会死。
陈瑞:“又或者说我给你手臂来一枪,我们能看到它复原?!”
“当一个熟知的人一个亲近的人死去,你有没有感受到愧疚。”
“或者说是那种劫后余生的人,对别人产生是我该死你该活下来那种想法?”
古郎诉说着自己也有愧疚感,也这么想过,但是这么想并没有什么用处。
陈瑞直接把手伸进大衣,这一次,陈瑞拿出了真正的短铳火枪:“你真觉得是这样吗?”
韩舟修改剧本时,根本不会遇到什么无法描写无法串联的问题,因为一旦想到什么剧情,脑海里就能搜索出与之相关的影视作品画面,互相补充。
但这个剧情韩舟真的没想好,因为脑海里也没有答案,所以就写了三个版本。
原版剧情中,因为西方信教的人太多了,所以砸锅的戏剧冲突感很强。
而韩舟拍出来后发现,砸锅版本并不适合套用在华国背景。
所以选择了倾诉版,因为老子本身就是个智者,才有了这种倾诉。
历史学家很笃定,身体往前探:“不愿意说?”
“难道……你就是老子!”
虽然古郎不愿意谈,但是被看穿后,并没有否认。
老太太第一次失态,翻白眼:“老子可是一个生而老的人,而你是一个永远年轻的人。”
“再说,道教史上对老子有很多描述,唯独没有描述成一个一米八几的大帅哥。”
古郎却反问:“你说的是哪个道教?”
“是黄老道?还是春秋的道家?”
“或者是五斗米教?甚至与之同时期存在的借用道字的黄巾军太平道?”
“还是北派茅山?又或者是终南山?还是后来的武当,或者四百年前被册封的神霄道?正一道?还是天师家族世代家传的天师道?”
“历史上有过很多个道教,他们每一个都距离我被称作老聃的时代相距甚远。”
当一个人承认自己是老子,是老聃,是太上老君,是道德天尊时,对于国人来说,无异于是显圣。
但是对于学者来说,那是另一回事。
“所以……你见过孔夫子吗?”
古郎微笑:“他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人。”
“他向很多人学习,也像我学习。”
“当时我只是教给了一些人一些知识,而他在获取知识后,收了很多很多弟子,把知识传授了出去。”
“现在我在想,如果当初其他人广泛授课,也许贯穿华国历史的儒家都会消失,华国都会深受影响。”
生物学家好奇:“那么,你真的在西出函谷关时被尹喜拦住,写出了道德经。”
古郎:“不是道德经,是德道经,道德经是汉朝之后的人修改出来的,改动过很多。”
“我在离开函谷关后,从另一条路走向了西方。”
“可是我没想到的是,我到达了一个几千年前到达过的地方。”
“在这里,我遇到了那个和我一样声称长生的人。”
“而他坐在一棵树下。”
老太太再次翻白眼:“我研究了一辈子宗教历史,合着就是在研究你一个人呗?”
古郎微笑:“释迦摩尼很年轻,他虽然也长生,但当时却说自己只活了八百岁。”
“于是我把九千多年的经验都传授给了他,包括在中原春秋时萌芽的那些思想。”
“他把这些东西整合起来,而他的传道者,把他称为佛。”
老太太:“幸好还有个基督。”
古郎:“事实上,在和释迦摩尼交流之后,我一路向西,来到了一片黄沙遍地的所在。”
“我告诉那个年轻人了一些东西。”
“后来听说他对外说,有一个比他还智慧伟大的存在。”
“嗯,当我在唐朝时期看到传过来的景教教义时,我才想起了那个我曾经教导过的年轻人。”
生物学家安慰:“至少还剩下一个伊始兰。”
历史学家提醒:“事实上,伊始兰和基督,信仰的是同一个神,圣地是同一座城市,唯一的区别是伊始兰的先知是默罕穆德,而基督教是基督。”
随着讨论的深入,有关神学的一段就此告终。
而韩舟版本的剧情顺序和原版是不同的。
韩舟没有安排心理学家心理学教授陈瑞去而复返,而是安排他此时才到这里。
天色已经暗淡。
心理学家,周国庆饰演的陈瑞对古郎从心理学上进行了考量。
古郎也是一一回答。
陈瑞:“我相信你是一个心智健全的人,那么你有没有思考过,也许从某种生理机制或者心理机制上,你可以吸取别人的生命,让自己永远的活下去。”
“就像是古代传说中的吸阳气,吸取阳寿?”
“这种机制也许你自己都不知道?”
“又或者你的出生根本就不是人类,而是某种类人生物?”
心理学家没办法戳穿古郎的‘谎言’于是选择了转化角度,完全承认古郎说自己长生的事情,反而问起了古郎是否有心理负担。
古郎此时表情非常精彩,比原版精彩的多。
愧疚,回忆,犹疑,沉思,释然,另一份愧疚。
陈瑞不断的观察古郎,最终也没能确定是真是假。
陈瑞摸着自己的大衣:“你知道,现在上面正在宣传收缴枪支,我本来是准备去上缴枪支的。”
“没想到被他们叫了过来。”
“现在我有一把枪,如果我给你来一下,你会死去吗?”
古郎自己都不知道这样会不会死。
陈瑞:“又或者说我给你手臂来一枪,我们能看到它复原?!”
“当一个熟知的人一个亲近的人死去,你有没有感受到愧疚。”
“或者说是那种劫后余生的人,对别人产生是我该死你该活下来那种想法?”
古郎诉说着自己也有愧疚感,也这么想过,但是这么想并没有什么用处。
陈瑞直接把手伸进大衣,这一次,陈瑞拿出了真正的短铳火枪:“你真觉得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