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海上桩(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吸收了,水脉长到了一尺二寸。  

“不知道相当于什么境界?威力会有多强?”  

不过,杨晨很果断地掐断了去尝试地释放道法,确定一下这条水脉相当于什么境界的想法。  

积累这么多的水灵力容易吗?  

消耗光了,这得补充多长时间?  

“去练掌控蟒鳞弯刀!”  

官岛。  

飞机降落,李屈突率领着国家队从飞机上下来。这次官岛的武道协会没有像马代夫那样藏着掖着,而是在将华夏队送到了酒店之后,便告知了李屈突,下午一点三十分,便带领他们去适应场地。  

对于官岛武道协会的态度,李屈突非常满意。中午还和官岛武道协会主席共进了午餐。  

但是…  

下午两点过五分。  

海边码头上,李屈突和整个国家队都黑着脸。  

距离海岸千米之外,有着一根根金属柱子。每根金属柱子直径大约一尺,能够容纳一个人站在上面。每根柱子高出海面大约半米。每两根柱子之间的间距有三米。总共有一千根这样的柱子。  

双方就是要在这些柱子上战斗!  

每根柱子直径一尺,这个面积对于武士来说,已经非常非常够了,在这个面积上,完全可以行动自如地战斗。每两根柱子之间的间距是三米,这个距离对于武士来说,不远。反而很近,对于武士来说,可以轻松自如地在上面飞掠。  

但是…  

队形没了啊!  

间距三米,还站什么队形?  

两个大盾手并肩在前面…  

并肩…  

并得了肩吗?  

之间差着三米好伐?  

那么大…一个空当…  

是间距,还算什么阵型?  

再说两个大盾手的后面,按理说大盾手是保护后面的武者,所以后面的武者要紧挨着大盾手的后背站着。  

现在…  

同样有着三米的距离,那么大…一个空当…  

这还哪里有什么阵型,完全是各自为战了。  

当然,你也可以跳下柱子,在水里组成阵型。  

但是水里…  

十几米深好伐?  

然后被一群水属性修炼者围攻…  

这和找死有什么区别?  

“李先生,请上船!”官岛的工作人员非常客气。  

李屈突知道抗议无效,这就是主场优势规则,但也不能调头就走。这场地还是要适应,便黑着脸走上了船。董林珊的脸更黑,之前看到马代夫那种不要脸的比赛场地,她就已经觉得自己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国。结果,今天可是开了眼界,还是自己太单纯了。  

“大哥,要是我们小队打这场比赛,怎么弄?”杨光低声问道。走在杨晨身前的董林珊也不由竖起了耳朵。  

杨晨淡淡地说道:“一矛一个。”  

董林珊脸色一僵,她觉得杨晨的力量,说不定还真能做到。但是…臣妾做不到啊!  

游船很快就靠近了柱子,包括李屈突教练组在内的国家队都陆续跳上了一根根柱子,或者是站在柱子上沉思,或者是在一根根柱子上飞掠,寻找感觉。  

杨晨站在一根柱子上,眉头也不由微微皱起。在这样一个地方,还真是只能各自为战了。但是,他们只能够各自为战,而官岛却不必。他们多弄几个水属性修炼者,就可以相互配合,先将华夏队员从柱子上轰下去,然后…也就没有然后了。  

一个小时后,众人回到了游船上。每个人都黑着脸,没有人说话。等到回到了酒店,进入到会议室。随队反侦处的人检查过会议室没有任何监听之后,大家落座。李屈突目光扫过众人道:  

“大家先各抒己见,讨论一下。”  

董林珊的小队都望向了董林珊,杨晨的小队也都望向了杨晨。杨晨想了想道:  

“我觉得我投掷短矛,就算不能钉死官岛所有的队员,但是钉死几个应该没有问题。”  

一个助理教练突然开口道:“他们已经在马代夫的身上看到过你的短矛威力,一定会小心。就算挡不住,难道还躲不开?”  

“只要他们是武士一层或者二层,很难躲开我的短矛。”杨晨望向了李屈突道:“官岛有武士三层以上的队员吗?”  

“没有!”李屈突道:“二层都没有,官岛的大学也就这个水平。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他们如果不躲,用盾牌挡呢?”  

“除非他们的盾牌是五星凡器…”说到这里,杨晨的神色突然一僵。  

“想到了?”李屈突问。  

杨晨点点头道:“因为有了马代夫的经验,他们会有准备。哪怕只是普通的盾牌,只要看到我投掷短矛,他们就可以想后跳,同时竖起盾牌。向后跳,身形向着掉落,这原本就是闪躲。而且还能够因为向后跳,还能够卸掉短矛的一些力量,便足够他们保住性命了。”  

众人都陷入了沉默,到了最后,实际上也没有什么总结的,总结出来的结论也只有一个,自己这边只能够各自为战,全看个人的能力。但是对方却可以联手,从比赛一开始,这种地利上的不公平,就让他们处于劣势。  

最后,李屈突目光扫过两个小队道:“世界杯是一个为国争光的荣誉,但是对武者也是磨砺的机会。国家的荣誉重要,你们的未来也重要。如果这场比赛输了,却能够换来你们中的某个人未来突破宗师,那就值了。所以,我不会强制你们怎么去打,我会就这场比赛,给出三个方案,由你们自己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