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局势(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建明皇帝脸上满是笑意,在自己的地盘上比武,那自然是要把风险降到最低,为了避免各个国家出阴招,各个国家的三百人军队彼此征伐之时,身边可是都有大乾的先天级别高手看着的。  

一旦有人隐藏战力,哪怕是一丝,也会让他把招数用出来之前死掉。  

这,就是主场优势。  

“我明白了陛下。”  

李明笑着点了点头,目光继续向下看去,一个头发向后竖起,浑身透露着凌厉气息的剑客出现在了视线之中。  

“木本,东倭大剑豪出身,实力进入一流境界,率领三百弟子皆为三流境界,不懂军阵,个人厮杀能力略强。”  

建明皇帝看了看进入视线之中的木本,轻声笑了笑:“他这个队伍看起来很强,但是面对我大乾的军队却是不堪一击,等到征伐的时候,可以先把他们逐出赛场。”  

李明自然明白三百游兵散勇对三百训练有素的精锐骑士会是什么情况,也只是对这个五十多岁的东倭大剑豪多关注了一下,对其它的弟子,并没有怎么在意。  

再往后,棒韩出场者无良,武林侠客出身,一身武力跻身二流后期,兵力较弱,不善于领兵。  

毛里斯国出场者莱乐尔,天生神力,生性悍勇,堪比二流境界武者,麾下士卒多是善蛮力者,略通配合之道。  

无论是哪一个,都是各个国家找来凑数的,否则的话也不会从武林之中找来的,其实包括大剑豪也是一样。  

只是,同为一流境界,彼此之间的战斗力也是差距极大的,东倭所谓的一流,对于大乾来说,来个二流高手都能与之一战,所以没人为他们担心。  

这些国家正统的军队都派不出人来,仅仅派来一些从武林之中找来的人,如何能是大乾的对手。  

要是从武林之中找,大乾不说别的,仅仅是李明的师承青松观,现在可是有三个一流巅峰的高手随身保护在身边的。  

还都是四十六七的一流巅峰。  

这些国家,哪个能比?  

至于棒韩的二流高手,毛里斯国依靠天生神力跻身二流境界的将军,不需要李明出手,三个百夫长随便一个都能轻松将他们拿下。  

等到比赛开始,这些人,无疑会是最先被扫清出比赛的群体,把擂台留给剩余的强者,进行争锋才是应有之意。  

李明在建明皇帝的带领下,一一看完了之后,就转身回去,开始和属下一起休息,准备迎接第二天的诸国竞技战场。  

经历了高强度训练的士兵们在这一整天的休息下,身体力气迅速的恢复到巅峰。  

并且,新生长的肌肉也在这一天之间长了出来,这就有利于第二天的作战,到时候每个士兵都能发挥出比平时更大的力量。  

大乾的士兵统一修行外功,虽然因为没有内力而没办法评判修为等级,但是个人实力可不低,最起码是不会弱于三流巅峰的武者。  

就以李明现在掌握的中等军队的武力而论,一队五人,可以和二流初期武者相撞。  

一队十人,可以和二流中期的武者相撞。  

一队十五人,可以和二流后期的武者相撞。  

一队二十人,可以和二流巅峰的武者相撞。  

一队五十人,可以和一流初期武者相撞!  

一队八十人,可以和一流中期武者相撞!  

一队一百人,可以和一流后期武者相撞!  

一队一百五十人,可以和一流巅峰武者相撞!  

这就是大乾军队的强大力量。  

只是,如果对方的军队之中士兵素质差不多,且还有一流高手的话,那差距就体现出来了。  

这一个一流武者不需要一个人杀死五十个人,他只需要把自己对敌五十个人消耗的力量分摊到其它人身上,就足以让其他人的战斗力降低,从而在对阵其它士兵的时候,处于下风,乃至被斩杀。  

这就是一个强大降临的作用。  

当然,若是超一流高手,那就需要最少五百人了,这就是这个超一流高手要加个超字的原因。  

而先天高手,一人厮杀三千人,绝无问题!  

先天之上的境界,更加强大,能有多少军队才能拿下一个先天之上的武者,就不得而知了,因为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验。  

这也是为什么,军阵之中不允许出现超一流的武者力量的原因,否则的话,那就直接变成超一流武者大比得了,失去了军队素质比拼的意义。  

而要论顶级高手的强度……没有哪个国家能比得上大乾。  

所以,很多国家也不会自讨没趣的派高手过来,那和送菜没什么区别。  

如此,便在这样的休息之中,一夜的时间眨眼而过。  

不多时,次日清晨,万国大赛召开。  

猎场之上,大日高悬,洒下万千豪光,在猎场之上来自各国的兵马汇聚在一处,听候大乾皇帝对此比赛的献词。  

一直到献词结束,各个国家的兵马就开始一一排出主将抽签决定场上的七个预设位置地点。  

七个国家的兵马自然不可能就这么摆在猎场大平地之中彼此对战,而是要彼此分开到猎场的边缘位置,留一个足够远的距离,等到当天各族兵马到齐之后才开始比赛。  

总体上,七个预设地点基本都处在猎场的边缘,所以抽中哪个位置都无所谓,之所以整这么一遭,就是为了避免小国觉得大乾故意把哪个弱国放在强国的队伍旁边,好让小国先一步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