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武侠救世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7月27日,《射雕英雄传》小说在秦洲狂销近千万册!  

7月28日,《射雕英雄传》小说气势如虹,冲到了两千八百万册销量!  

7月29日,约莫是第一批读者看完了全本,《射雕英雄传》原著小说在超高的口碑和评分影响之下配合电视剧的热度迎来了一次小爆发,总销量突破五千万册的同时,也以山呼海啸之势,摧枯拉朽的席卷了整个秦洲!  

同一天。  

射雕电视剧迎来大结局。  

华山论剑,郭靖大放异彩,一身功力已经可以与洪七公等人媲美。  

而西毒欧阳锋倒练《九阴真经》走火入魔,虽然疯疯癫癫神志不清但实力却极为恐怖…  

谁才是天下第一?  

这个问题小说和电视剧都没有给出明确答案。  

只是在电视圈,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射雕英雄传》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  

因为这部剧平均收视率破四,最高收视破六了!  

其总成绩已经超过了今年爆红,同样由鲲鹏出品不夜侯编剧的《回家的诱惑》!  

这一刻!  

业内哗然!  

媒体哗然!  

民众哗然!  

极光平台热搜频频!  

无数关于射雕的话题!  

有人在讨论“射雕里谁的武功最高”,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亦或者郭靖?  

有人在讨论“不夜侯射雕三部曲第二部要写什么”,是不是继续写郭靖和黄蓉的故事?  

还有人在盘点这本书里出现的那些高逼格武功,从降龙十八掌到打狗棒法再到九阴真经等等等。  

种种话题中。  

关于郭靖黄蓉的讨论度最高。  

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以及小说的大火,此时郭靖黄蓉之名,已然是响彻了整个秦洲!  

“追完整部剧,彻底爱上了郭靖黄蓉!”  

“郭靖和黄蓉的结合,完美体现了传统思想中的和而不同,他们是武侠小说史上最完美的情侣!”  

“我现在就想看第二部!”  

“天光赶紧拍吧,不夜侯的射雕三部曲我必须追完!”  

“太精彩了!”  

“这部剧让我回忆起曾经对武侠的所有热爱。”  

“原来武侠没有死去,因为观众最关心的从来都是故事本身而不是题材。”  

“还得是不夜侯!”  

“小说和电视剧领域不能没有不夜侯,就像秦洲乐坛不能没有白帝和楚辞!”  

新闻出来了!  

业内。  

“这部剧的收视曲线真是美如画啊!”  

“从低到高一路上扬!”  

“就像新闻说的,这是武侠救世之作!”  

“这部剧又唤醒了所有观众对武侠的热情。”  

“不夜侯真的太可怕了。”  

“神话电视台闹了个天大的笑话啊。”  

“不夜侯的武侠大气磅礴,完全不逊色于仙侠的逼格!”  

当晚。  

新闻脱口秀《娱乐没有圈》也做了一期射雕专题节目。  

男主持人上来就犀利调侃道:“这次神话电视台的新剧,纳森和天光都没有进行狙击,结果他们选择自己狙击自己。”  

观众顿时笑了起来。  

随着射雕的爆红,神话电视台抛弃不夜侯的武侠剧,选择《生死线》的操作,已经彻底沦为小丑。  

“万万没想到,神话电视台被自家拍的电视剧给干趴下了。”  

女主持人也毫不留情的吐槽。  

而今天的嘉宾,是天光电视台电视部长苏婵。  

面对两位主持人的调侃,苏婵笑道:  

“感谢神话电视台,把芝麻留给自己,把西瓜送给我们,所以神话才是三大之首,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非常伟大。”  

杀人诛心啊!  

观众对这位天光娱乐的美女电视部长非常有好感,并不觉得对方得意忘形,反而觉得更加好笑了。  

还有有观众发弹幕道:  

“天光竟然用神话的剧打败神话,这简直像个神话。”  

男主持人接着感慨道:“射雕热的疯狂,超出所有人的预计,不夜侯也让业内狠狠体验了一把过山车的激情,相信苏部长也是这样的吧?”  

苏婵点了点头。  

“记得今年我们天光和鲲鹏合作的《征服》播出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这部剧,一定会成为今年的剧王,包括我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顿了顿。  

苏婵故作苦笑道:“结果纳森那边就杀出了一部收视率更夸张的《回家的诱惑》。”  

观众也感慨。  

可不就是吗?  

当时都以为《征服》就是今年的剧王了。  

没想到《回家的诱惑》这样的狗血剧居然能后来者居上。  

男主持人接着道:“而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这部狗血剧要称霸我们秦洲今年电视圈的时候,《射雕英雄传》出现了,真是一波三折。”  

“应该是一夜三次。”  

女主持人表情古怪的接了一句。  

观众都没反应过来,脸上就出现了两道车轱辘。  

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才意识到女主持人这句话不仅仅是开车,更是一语双关。  

因为这三部剧都是不夜侯编剧的。  

今年的剧王,完全是不夜侯自己在跟自己竞争,所以说“一夜三次”并没有什么不妥。  

观众彻底笑喷。  

而在观众爆笑中,主持人又开口道:“媒体评价《射雕英雄传》是武侠的救世之作,对此苏部长怎么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