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一十九、男儿当如是(4/4)
朗声开口,语气不容违逆:
“就敲定在本月十五了,七日后的响午,东林大佛正式竣工,召开庆功大典,会开放浔阳石窟,官民同乐,届时还会有画师记录当日盛景,画卷呈送洛阳…诸君回去好好准备下吧。”
虽说大人物都喜欢开会,喜欢讲两句。
甚至还有开会迟到,外加翘二郎腿的权力。
但欧阳戎不太爱开会。
因为心中清楚下面的人会如坐针毡,压力山大。
除了当领导的,正经人谁爱开会啊。
开会训人,可以强调权威,但欧阳戎不需要依靠这个来树立威信,也不感兴趣。
因为今日这场会议必须得开,欧阳戎采取了速战速决的方式。
在暂时搁放下安惠郡主那边的事情后,他有些迟到的赶来刺史府议事厅,快言快语的讲完了东林大佛与庆功大典的事。
对于这场庆功大典,就和此前欧阳戎与离裹儿分析的一样,大多数官员都表示了支持,毕竟是帮大伙庆功的,排场越大,陛下越喜欢,众人越会多些封赏,自然是举双手赞成。
不过也有个别官员推崇节俭,反对大办特办的。
欧阳戎综合了下各方的方案,找到了一个相对适中的,让众人先围绕它自由商讨,改进一下。
主座上,欧阳戎低头抿了口茶,润了润快要说干的嗓子。
默默听他们讨论了一阵后,他搁下茶杯,直接朗声敲定了日期。
寂静大厅内,众人都怔了下,旋即纷纷应诺起来。
对日期没有异议。
欧阳戎轻轻颔首,又详细聊了聊布置。
会议很快接近了尾声。
这算是在场一众官员们开的最简短的州级会议了。
特别还是这种大事,以往哪次不是长篇大论。
搁在其它州,那州刺史至少得拉住众人,开个两天起步的会议。
“都散吧。”
欧阳戎一边喝茶,一边摆了摆手。
众人面面相觑,有人看了一眼外面天色。
这正午都还没到呢,这位刺史大人有一种“不想管他们午饭”的既视感。
不过大伙心底还是喜欢这种轻松气氛的。
该办事的时候办事,该休息的时候休息。
可能是有些适应了欧阳戎松紧有度的风格,有一位老县令大着胆子,笑问一句:
“刺史大人,大伙远道而来,您不包个饭吗?”
欧阳戎耸了耸肩膀:
“本官也要按时回家吃饭,有一位婶娘在呢,这刺史府都没怎么住过,厨房在哪都不知道,怎么包你们饭。你们要是愿意,倒是可以跟本官回家吃去,不怕我那婶娘唠叨就行,在这块儿,可以问问元长史,他有经验。”
众人顿时哄笑,元怀民有些红脸,会后的气氛有些活络起来。
有官员问:“对了,听说刺史大人那位婶娘快要办生辰礼了,不知是在何日?”
欧阳戎摇摇头:
“别管何日,这次算是家宴,就几人吃饭,元长史都会请,婶娘说的,嗯,反正话先放这儿,诸君不可送礼,违者处罚。”
说完,欧阳戎站起身,背手走向门口,离开前,丢下一句:
“湖口县的孟县令留下,其他人可以走。”
大厅内准备离去的人群中,一位刚站起身的中年县令愣了一下,手不禁指了下自己的脸:
“啊,刺史大人是喊下官?”
众人侧目,纷纷点头。
欧阳戎身影已经离去,燕六郎留在门口,看了眼大厅内的孟县令,怀中抱刀等待着。
在周围一众同僚的侧目下,孟县令一头雾水的出门,跟了上去。
一个时辰后。
刺史府议事厅不远处的偏堂。
紧闭的大门被从内打开,匆匆走出了两道身影。
分别是一脸严肃的孟县令,和收起了玩世不恭笑脸的王操之。
二人一齐出门,离去的背影不时交头接耳,也不知在谈论什么要事。
重新关门的偏堂内,欧阳戎坐在主座,闭目养神,手边的茶杯已空。
燕六郎、裴十三娘都坐在一旁。
裴十三娘垂目,提前一只茶壶,默默给欧阳戎续上一杯热茶。
燕六郎一叹:“还是明府谨慎,光有王兄过去还不算保险,现在又加上孟县令,能有湖口县衙暗中帮忙,给予方便,查到境内各关卡的通关文书,那个叫钱晨的汉子定然无处遁形。”
裴十三娘有些好奇的问:“公子,妾身不太明白,此人到底什么身份,劳您费神,另外,湖口县哪边难道是什么重要地方,是有什么人在吗,公子如此重视。”
燕六郎不动声色说:“近期白虎卫有一位姓段的将军在那边剿匪。”
裴十三娘顿时噤声。
就在这时,欧阳戎睁开眼睛,淡道:
“先别打草惊蛇,不抓人,但要盯住,看看此人到底是去见谁。”
王操之抬头:“明府意思是,他不一定是见段全武。”
欧阳戎已经闭目不语。
王操之与裴十三娘对视一眼,拱手称是,退了下去。
“就敲定在本月十五了,七日后的响午,东林大佛正式竣工,召开庆功大典,会开放浔阳石窟,官民同乐,届时还会有画师记录当日盛景,画卷呈送洛阳…诸君回去好好准备下吧。”
虽说大人物都喜欢开会,喜欢讲两句。
甚至还有开会迟到,外加翘二郎腿的权力。
但欧阳戎不太爱开会。
因为心中清楚下面的人会如坐针毡,压力山大。
除了当领导的,正经人谁爱开会啊。
开会训人,可以强调权威,但欧阳戎不需要依靠这个来树立威信,也不感兴趣。
因为今日这场会议必须得开,欧阳戎采取了速战速决的方式。
在暂时搁放下安惠郡主那边的事情后,他有些迟到的赶来刺史府议事厅,快言快语的讲完了东林大佛与庆功大典的事。
对于这场庆功大典,就和此前欧阳戎与离裹儿分析的一样,大多数官员都表示了支持,毕竟是帮大伙庆功的,排场越大,陛下越喜欢,众人越会多些封赏,自然是举双手赞成。
不过也有个别官员推崇节俭,反对大办特办的。
欧阳戎综合了下各方的方案,找到了一个相对适中的,让众人先围绕它自由商讨,改进一下。
主座上,欧阳戎低头抿了口茶,润了润快要说干的嗓子。
默默听他们讨论了一阵后,他搁下茶杯,直接朗声敲定了日期。
寂静大厅内,众人都怔了下,旋即纷纷应诺起来。
对日期没有异议。
欧阳戎轻轻颔首,又详细聊了聊布置。
会议很快接近了尾声。
这算是在场一众官员们开的最简短的州级会议了。
特别还是这种大事,以往哪次不是长篇大论。
搁在其它州,那州刺史至少得拉住众人,开个两天起步的会议。
“都散吧。”
欧阳戎一边喝茶,一边摆了摆手。
众人面面相觑,有人看了一眼外面天色。
这正午都还没到呢,这位刺史大人有一种“不想管他们午饭”的既视感。
不过大伙心底还是喜欢这种轻松气氛的。
该办事的时候办事,该休息的时候休息。
可能是有些适应了欧阳戎松紧有度的风格,有一位老县令大着胆子,笑问一句:
“刺史大人,大伙远道而来,您不包个饭吗?”
欧阳戎耸了耸肩膀:
“本官也要按时回家吃饭,有一位婶娘在呢,这刺史府都没怎么住过,厨房在哪都不知道,怎么包你们饭。你们要是愿意,倒是可以跟本官回家吃去,不怕我那婶娘唠叨就行,在这块儿,可以问问元长史,他有经验。”
众人顿时哄笑,元怀民有些红脸,会后的气氛有些活络起来。
有官员问:“对了,听说刺史大人那位婶娘快要办生辰礼了,不知是在何日?”
欧阳戎摇摇头:
“别管何日,这次算是家宴,就几人吃饭,元长史都会请,婶娘说的,嗯,反正话先放这儿,诸君不可送礼,违者处罚。”
说完,欧阳戎站起身,背手走向门口,离开前,丢下一句:
“湖口县的孟县令留下,其他人可以走。”
大厅内准备离去的人群中,一位刚站起身的中年县令愣了一下,手不禁指了下自己的脸:
“啊,刺史大人是喊下官?”
众人侧目,纷纷点头。
欧阳戎身影已经离去,燕六郎留在门口,看了眼大厅内的孟县令,怀中抱刀等待着。
在周围一众同僚的侧目下,孟县令一头雾水的出门,跟了上去。
一个时辰后。
刺史府议事厅不远处的偏堂。
紧闭的大门被从内打开,匆匆走出了两道身影。
分别是一脸严肃的孟县令,和收起了玩世不恭笑脸的王操之。
二人一齐出门,离去的背影不时交头接耳,也不知在谈论什么要事。
重新关门的偏堂内,欧阳戎坐在主座,闭目养神,手边的茶杯已空。
燕六郎、裴十三娘都坐在一旁。
裴十三娘垂目,提前一只茶壶,默默给欧阳戎续上一杯热茶。
燕六郎一叹:“还是明府谨慎,光有王兄过去还不算保险,现在又加上孟县令,能有湖口县衙暗中帮忙,给予方便,查到境内各关卡的通关文书,那个叫钱晨的汉子定然无处遁形。”
裴十三娘有些好奇的问:“公子,妾身不太明白,此人到底什么身份,劳您费神,另外,湖口县哪边难道是什么重要地方,是有什么人在吗,公子如此重视。”
燕六郎不动声色说:“近期白虎卫有一位姓段的将军在那边剿匪。”
裴十三娘顿时噤声。
就在这时,欧阳戎睁开眼睛,淡道:
“先别打草惊蛇,不抓人,但要盯住,看看此人到底是去见谁。”
王操之抬头:“明府意思是,他不一定是见段全武。”
欧阳戎已经闭目不语。
王操之与裴十三娘对视一眼,拱手称是,退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