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四、登天之阶,未寝学士(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糊不清,说是让陛下定夺。  

灵真某刻飞速瞥了眼女皇陛下板脸的表情。  

深知,这次不能再让欧阳良翰找借口婉拒了。  

以“孝”为由辞拒一次也就算了,再“三辞三让”多来几次下去,朝廷的面子不要了?  

“什么亲长身体不适,之前还好好的,接到陛下诏书,就身体不适了?”  

坐在炉火边的卫继嗣,没有喝杯中赐酒,脸色有些不爽的嘟囔。  

卫思行点头,面无表情道:  

“那就派御医过去,给他婶娘看一看,这样总能接旨了吧。”  

相王离轮站起身,面色认真劝:  

“母皇,两位王爷所言不妥,有才之士还是需要安抚的,奖励之事,何不从欧阳良翰的婶娘入手,册封诰命…”  

长乐公主也适时点头。  

卫继嗣、卫思行闻言,只好勉强点头应和。  

“可。”  

女帝卫昭轻轻颔首,又问:  

“还有呢?只加一个,是否太小家子气了。”  

众人一时无言。  

就在这时,一位宫人捧着托盘,小步入内,低头禀告:  

“陛下,国老说自己记性不太好,原本刚刚要敬献一物给陛下的,走到皇城外才想起此事,托奴婢立即送来。”  

“什么东西?”  

女帝卫昭饶有兴致的捻起托盘上一张孤零零的纸,展开了它。  

“一诗一文?”  

她微微挑眉。  

围炉烤火的离轮似是想起什么,忍不住抬头看去。  

只见珠帘内的母皇,好像垂目浏览了会儿此份稿子,某刻,她轻笑声传来。  

“国老啊国老,真是…真是提携这后辈啊。”语气感慨。  

“陛下,国老说什么了?”长乐公主好奇问。  

“没什么,什么也没说,国老只送了一首咏菊词,还有一篇叫《师说》的文章。两篇诗文的主人,你们都认识。”  

“谁?”  

说完,女帝卫昭抬头,不给众人咀嚼时间,淡淡道:  

“朕知道赏他什么了。”  

女帝吐出两字,珠帘内外,陷入寂静。  

卫继嗣与卫思行脸色有些匪夷所思。  

哪怕是相王离轮与长乐公主也停下饮酒,对视一眼,皆能看到对方眼中诧异…  

元旦后几日,一场宫廷举办的文华宴正在热闹进行。  

一年一次的文华宴上,女帝接待了洛阳的文士大儒们,还有各地选拔的优秀士子,收到了雪花般纷飞传阅的歌功颂德文章。  

晚宴进行到一半,相王离轮当众进献给女帝、两篇在洛阳暂时无人知晓的无名作品。  

一首叫《题菊花》,一篇叫《师说》。  

作者都是同一人,也是一个当下某些朝堂事务上高频出现的名字…欧阳良翰。  

不过此前士林对这个名字的印象,更多的是死不奉诏的正人君子,还有精通江南水文的水利大家。  

而这两篇文章…一经现世,就让整个文华宴后面的其它文章彻底黯然失色。  

洛阳名士们诧异非常,交头接耳,皆在议论原来欧阳良翰还有如此文华?以前怎么不知?  

女帝龙颜大悦,令人点评,褒奖绝伦,宴后直接封江州司马欧阳良翰为修文馆学士。  

一时间,士林热议,文人咂舌,纷纷艳羡。  

宰相府书房内,连早有心理准备的谢旬也一脸意外,看向书桌后面低头办公的噙笑胖老头…  

修文馆学士职务,最初是大乾太宗设立的,入馆学士,史称十八学士,其中大都是潜邸旧人,太宗的心腹智囊,相当于智库,主导大乾国策。  

后来,高宗、卫后“二圣临朝”时期,渐有绕开现有门阀官僚体系的掣肘,对政事进行决策的需要,于是册封了一小批心腹官员,为修文馆学士,能直接入宫奏事、草制、参预机要,相当于二圣的“秘书团队”,这批人当时雅称“北门学士”,权倾朝野。  

眼下,大周已立,卫氏女帝不再需要利用修文馆学士,去分摊宰相职权,但是修文馆依旧还在,学士更多成为了荣誉性质的职位,开始起到大周官场快车道的用处。当然,还是有硬性条件的,必须有公认的文华!  

修文馆学士虽然只有五品,也只是挂职虚名,但是入馆者,个个都是朝野默认的未来政事堂潜力股…渐渐的,天下皆知,大周女帝“重学士轻儒士”,天下文士开始以文华相尚。所谓儒士就是一步一步考上来的,学士则是文采斐然之辈。  

但是,这里其实有一个潜规则!因为视野与资源受限,寒门中的优秀子弟大部分是走儒士路子,一路科举考考考;而世家豪阀、高官贵戚子弟,有长辈铺路,直接盯着学士之路,不屑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寒门科举,刚出道就努力刷文华之名,争取入修文馆…目前在任的修文馆学士,有六人,无不是政事堂相公或者女帝亲王看重的出身世家的年轻一代俊杰。  

眼下,寒士出身的欧阳良翰却入了修文馆,成为了大周第七位学士!也是其中,第二年轻的。  

一时间,洛阳朝野津津乐道,欧阳良翰的这两篇诗文传出后,各种解读都有。例如,在京城的某些仕女圈子里,又掀起一次热议,特别是那一句“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褒贬了世风时事,深受她们钟爱。  

而不同阶层群体,喜欢的欧阳良翰诗文句子也不同,比如“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在洛阳底层士人间就传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