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六、虽九死其犹未悔(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顺伯去找胡夫,帮忙稳住张公公,让他晚点走,给咱们争取时间。”  

她有条不紊的分配,最后颔首:  

“至于大郎,你和我去监察院,协助谢姐姐她们,再劝劝欧阳良翰…”  

“是是是,这就走。”  

“对,阿妹说得对。”  

离闲、离大郎等人恍然点头。  

欧阳良翰暂时不在,离裹儿的站出,让众人找到主心骨似的。  

情况紧急,众人没多想,纷纷行动起来。  

只有燕六郎,走出门后,先看了眼身为浔阳王世子的好友匆匆赶路的身影,微微转头,又看了一眼他身边那位小公主殿下的冷静背影。  

不过与眼下的当务之急比,这些都无关紧要了。  

“秦小娘子你看,欸,这欧阳良翰真是大胆啊,连朝廷诏书都敢任性拒绝!过于目中无人了。  

“本公子听说,东林大佛迁址星子坊一事,可是陛下召集亲王与政事堂相公们,群贤毕至,在御前会议上决定的,是集大成的产物。  

“他偏偏说是伪诏,呵,难不成他比陛下和政事堂相公们还要聪明?都不如他一个?  

“真是狂妄,秦小娘子,本公子承认,他在治水一事上,确实值得本公子稍加学习,但是其他方面可不敢恭维…”  

浔阳渡口,拥挤的人群外面,一座临近的酒楼三层某处窗口。  

卫少奇伸手指了指窗外不远处的拒旨场面,朝身后的秦小娘子,语气歉意道。  

今日一身道袍的秦缨,眼睛全程盯着窗外。  

她看着那一道挡在全码头的浔阳百姓面前、直面女帝意志替身太监张誉的“死不奉诏”的挺拔身影。  

一直没有开口。  

某刻,秦缨突然打断了滔滔不绝上眼药的卫少奇话语。  

“女皇陛下和政事堂相公们,乃至满朝文武中的聪明人,一起加起来商议出的结果,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那西南李正炎之乱为何还会发生?  

“那么征讨大军平叛反贼的各项军务干脆直接让陛下和政事堂相公们一起联合商议决定算了,还要请我家八十来岁的阿翁来做一个领兵在外、总管大权的主帅独夫干嘛?”  

她轻轻颔首,头也不回:  

“可见,群慧非群贤啊。”  

卫少奇顿时噎住,表情略僵。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