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四、毡帽(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要不也上书一封,捧杀去夸吧。”  

离裹儿立马回道:“用伱大师兄以前的话说,这叫战术上重视对手。”  

欧阳戎轻笑:  

“没有哗变生乱,说明御下有方,掌控力确实强,这一批洪州降卒就和他朱家私军一样。”  

他当众点头:“其实这是好事啊,越私越好。”  

“好事?这是何意。”  

“嗯。”  

欧阳戎淡淡应声,就在谢令姜、离裹儿、离闲等人好奇等待他后面话语之际,欧阳戎忽道:  

“投名状都交了,卫继嗣又成了江州道行军大总管,开始组建班子,看来,咱们这位朱大都督的新任命书,应该在路上了。”  

离裹儿蹙眉:“你的意思是说…”  

欧阳戎点头:  

“嗯,江州已经解围,自然要乘胜追击,洪州就是下一个目标,卫继嗣不会等的,岂能白白留给蔡勤太多整备时间,现在正是最佳时机。  

“哪怕他还在北边组建行军,但也不影响江州现存的兵马前突。  

“至于相应人选,王冷然几斤几两,卫继嗣估计比咱们都清楚。  

“所以,试问还有什么比原洪州都督更适合去收复洪州的?”  

众人不由侧目。  

这场书房会议结束,过了两日,风平浪静。  

城里,朱凌虚每次见到欧阳戎都是客客气气,温和礼貌,不知道的,还以为二人关系很好,压根没发生过某些捧杀之事。  

至于欧阳戎,态度淡淡以对,颇显高傲,一直没给朱凌虚好脸色。  

后者面色也不恼。  

一冷一热。  

只是分开后,转过头来,一老一小俩狐狸皆表情恢复平静…  

这一日,江州道行军大总管、魏王卫继嗣的任命状发至江州大堂。  

任命洪州都督朱凌虚为前军总管,以江州折冲府精卒、洪州降卒、扬州援卒等府兵组建征讨大军的前军兵马。  

不日,出击洪州,夺回失地!  

需要说下,大乾、大周的军事制度,有“驻军”和“行军”两套体系。  

前者是日常设在地方的折冲府。  

后者,主要兵源是由府兵制下的各折冲府提供。  

发生战事之时,朝廷会授予某人,某某道行军大总管或元帅的头衔,就近挑选各地府兵,用于征讨贼人。  

行军大总管的具体头衔,一般以用兵的战区地名为主。  

所以这次卫继嗣被授予江州道行军大总管头衔,  

虽然地图上并没有江州道这个地方,但是战事发生在江州,便以它为名,  

总管此地的全部战事,甚至包括后续讨伐李正炎的战事,权力不可谓不大。  

当然,这个头衔,一般是临时性的,战争结束后,头衔便会取消,这种野战军也会解散,并各自回归驻军建制。  

而一支征讨大军分为前军、中军、后军等,一般设有六军,  

每军都由一个行军总管统领,每个行军总管,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将帅。  

而前军总管,算是六军总管之中,数一数二的重职了,因为容易获取军功,都是亲信大将担任。  

对于这些职务的任命,作为江州道行军大总管的卫继嗣拥有重要的建议权,朝廷一般不太会反对。  

朱凌虚这次算是被卫氏重点照顾了,给了他一个好位置。  

算是贵人提拔,平步青云。  

而换个角度看,行军大总管作为统帅参战士兵的最高军事长官,确实是权力巨大,  

江州、扬州等江南地方官府,在战时状态下,都得无条件配合。  

难怪此前各方争夺此职。  

这块蛋糕到手,分发下去,这波也不知道卫氏和卫继嗣能借机收买多少人心…  

前几日还是降将身份、寄人篱下的朱凌虚,得到了征讨大军前军总管的职务,浔阳城内外,气氛顿时变得有些不一样,一些原本轻视的官吏看向他的眼神也不一样了。  

这日,浔阳王府,众人再次齐聚书斋。  

“果然如檀郎所料,卫氏真赏了根好骨头,这回,朱凌虚父子怕是要更死心塌地跟随卫氏了。”  

离闲长叹一声,愁眉不解:  

“檀郎,现在该怎么办,此人与咱们有仇,却善隐忍,即将得志,以其睚眦必报的性子,咱们要不要去上书参他一本,看能不能阻碍一二。  

“行军大总管只是建议权,陛下倒是可以收回成命…”  

“很难收回。”  

欧阳戎摇摇头:  

“陛下也要千金买马骨,参他也没用,只要不是逆反大罪。  

“毕竟,让倒戈的朱凌虚担任前军总管,去收复洪州失地,不仅以示她爱才宽容之心,还能分化李正炎、蔡勤那边。”  

谢令姜黛眉倒竖:“那咱们总不能束手无策,岂不显得软弱。”  

“确实不能什么也不做,咱们得表现的很急。”欧阳戎十分赞同。  

“很急?表现?”离裹儿抓住了重点。  

“没错。”  

欧阳戎循循善导,提出建议:  

“此次出征,朱凌虚担任前军总管,前军这几日组建,负责率先出击、探路过河的先锋向导,还未定下,这个职位,咱们争它一争。  

“所以伯父,明日在江州大堂的出征会议,不用再高高挂起做泥菩萨,这次得发言表态。”  

“前锋?表态?是要举荐谁去吗,檀郎愿往?”  

欧阳戎摆摆手:  

“我非武官,况且刚被进言捧杀,陛下和朝廷诸公也不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