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九、大恩无功德(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时。”  

“檀郎,阿妹。”离大郎突兀出声:  

“据郭先生所说,祖母赐下的毒酒只有两杯,给我与阿父,并没有说要对付你们…”  

他与离闲对视一眼,有些惨笑道:  

“真走投无路,受困接旨,其实大伙也不会全死…檀郎,谢姑娘,我与阿父看能不能帮你们撇清界限,我们走后,伱们记得照顾好阿妹、阿母…”  

“阿兄!”离裹儿清斥一声:“什么我们、你们,说的是什么鬼话呢!你与阿父若死,我与阿母何必独活。”  

谢令姜也颔首道:  

“若无伯父、大郎,我与大师兄、阿父也不愿再掺和这薄情寡淡的帝王家事了。”  

“公主殿下、小师妹说的没错,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欧阳戎注视众人,轻声:  

“离开龙城时,大伙约定好的共同进退,岂可偷生。”  

离闲与离大郎愣视他们,表情有些呆然。  

离裹儿雷厉风行,当先拍板:  

“那就投票表决,各位手边都有茶杯果盘,  

“想暂留赌一波者,请端杯饮茶。  

“想离去西逃者,可取一枚生梨。  

“不动者,弃权。”  

话语落下,花厅寂静。  

离裹儿环视一圈,率先拿起一颗生梨。  

韦眉看了眼离闲,眼底犹豫了下,伸手取来了一颗生梨。  

母女二人发现,谢令姜、离闲、离大郎三人都没有动弹,他们默契转头,注视着欧阳戎。  

似是在等他的动作,欲要跟随。  

所有人的目光朝欧阳戎投去。  

情况紧急,争分夺秒,已经没有犹豫拖延的时间了。  

是依旧不动如山,还是君子豹变。  

必须做出选择。  

欧阳戎忽然起身,行至离裹儿桌前,自果盘拿起一枚大而饱满的生梨,  

谢令姜、离闲、离大郎三人见状,纷纷拿取生梨。  

离也。  

满票赞成。  

离裹儿微微松了口气,就要开口:“欧阳良翰…”  

欧阳戎抛了抛手中生梨,他径自咬了一口梨肉打断道:  

“其实,若设身处地的想,墙头海棠花不变,还有一种可能。”  

离裹儿皱眉,离闲等人面面相觑,奇问:  

“什么可能?”  

欧阳戎看了看他们,又转头,看了一眼门外,没有说话…  

花厅的大门再次打开。  

众人重新聚集。  

“郭先生走了?”  

“嗯。”蒙守光点头:“快要天亮了,他得回京,没法送殿下一程了,要回相王府交差。”  

欧阳戎等人颔首。  

其实心照不宣,郭遇效忠的是相王府,自然不会跟着离闲等人一起西逃。  

“那蒙将军呢?”欧阳戎问。  

“殿下去哪,俺就去哪!”蒙守光瓮声道。  

“守光,是本王连累了你。”经历一晚上的情绪起伏,离闲眼圈有些红。  

“殿下提拔之恩,俺没齿难忘!”  

韦眉朝离大郎、离裹儿叹息道:  

“当初你们阿父还是太子,衔领右骑卫大将军之职时,蒙将军还是都虞,一次西狩,刺客偷袭,是蒙将军挡了一剑。  

“七郎请御医悉心看护,后引为亲信护卫…后来妾身与七郎被罢为庶人,也牵连了他,这些年怕再连累他,不便联系,没想到此次危机,蒙将军还是过来了。”  

离大郎、离裹儿纷纷尊称一声“蒙叔”。  

欧阳戎闻言,表情亦有些动容:  

“没想到王爷麾下还有如此忠义之士,也算一段佳话。”  

顿了顿,他有些难色问:  

“蒙将军刚刚旁听,应该知道,王爷现在要去何处吧。”  

“俺懂。”  

蒙守光重重点头,坚定不悔:  

“不就是去当叛军吗,这么多年被朝堂奸人排挤,能当叛军反倒潇洒!殿下,欧阳先生,你们决定好了,俺们现在走吗?”  

“没错。”  

欧阳戎也不隐瞒:  

“现在就走,按之前商讨过的路线,不过得再精细点。”  

“都听欧阳先生的。”蒙守光严肃道。  

欧阳戎点头,先是朝谢令姜道:  

“六郎去槐叶巷了?”  

“嗯,照大师兄吩咐的,已经去那边准备,带甄姨、叶姑娘去西城门…”  

“好。”  

欧阳戎松了口气:  

“咱们安排好就出发,去西城门和她们集合。”  

他转过头,朝众人说:  

“计划是这样,分两批走,不要一起走,太危险。  

“王爷和大郎,跟着小师妹和蒙将军,轻便上路,乘夜色翻墙出城。  

“王妃和小公主殿下,委屈一下,装扮成在下宅中女眷,随在下一起,坐马车,从西城门出城。  

“咱们在双峰尖集合,那儿有在下准备的快船和焚天蛟油…”  

欧阳戎有条不紊的吩咐完毕,眼神询问的看向众人。  

谢令姜与离闲一家人用力点头。  

蒙守光感慨:“欧阳先生果然大才,思路缜密。”  

欧阳戎谦虚摆手,又正色问:  

“蒙将军,还未问你是何修为,小师妹乃儒家七品翻书人,能携带一人轻松翻城而去。”  

蒙守光言简意赅:“七品,秦锐士。”  

“兵家练气士?”  

“嗯。”  

“善。”  

欧阳戎夸赞,微微松了口气:  

“两位七品练气士,应该够了,遇到一队满编的巡逻士卒也不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