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非议(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檀…欧阳长史怎么一直打喷嚏。”  

“一点伤风冒寒,多谢王爷关心。”  

浔阳王府,大门敞开的正堂内,离闲一身莽服,脸色担忧的看向欧阳戎,嘘寒问暖。  

大堂内除了离闲与浔阳王府的个别幕僚,还有善导大师、徒儿秀发外,  

还坐有一排江州大堂的官员。  

欧阳戎坐在这批官员的最前方,他身子挺拔,如玉山倾倒,穿着整洁的绯红官服,与地位最尊贵的离闲一样,吸引着大堂内大部分人的注意力。  

虽然坐在官员最前方,但欧阳戎与最上首的离闲之间,还空出了一个座位。  

眼下大堂内的这场会议,是在商讨东林大佛的建造事宜。  

离闲作为名义上的江南督造使,欧阳戎与江州大堂的造佛方案,还有推行进度,需要日常向他汇报。  

离闲明面上,也要“频频过问”,表示参与…  

当然,他与欧阳戎在这大庭广众之下,得装作客气不熟。  

檀郎什么的称呼,自然得改口。  

而像今日这样的商讨会,已经开过七八场了。  

造佛之事开始步入正轨。  

王冷然除了第一场过来,屁股沾了沾凳子外,此后全部缺席。  

此空座位,是象征性的留给他的。  

王刺史染寒告假,座位空出,大堂内的众人对此早习以为常,  

只不过今日,王刺史有没有真的染上伤寒不清楚,但是这位欧阳长史,好像真的伤寒了。  

离闲一脸关怀:“欧阳长史真无事?”  

坐在后排的燕六郎插话:  

“王爷,明府是前段日子,频频往双峰尖跑,带咱们考察布置,结果山里的雨水来得急,一会儿就浇了个落汤鸡。  

“明府此前还满不在意,硬抗,可这么来回淋湿几次,还是伤风了。”  

燕六郎脸色心疼,有些小责备的语气:  

“还有上次在浔阳渡举办民俗祭祀,明府不在台上坐着,偏要跟随习俗,跑下去和船夫们一起抬龙首船上岸,那江水冰凉刺骨,打湿下身,如何不着凉,还有…”  

“燕参军。”  

正捂嘴的欧阳戎,皱眉打断。  

忍不住吐槽的燕六郎无奈住嘴。  

大堂内众人闻言,各异目光纷纷投向欧阳戎身上。  

“还有这事?”离闲一脸担忧,有些责备:“燕参军也不知拦一下。”  

说完,他犹不放心的站起身,严肃吩咐后方婢女:  

“来人,去通知王妃,备一碗热姜汤来,另外,府中留驻的御医,让他们跟着欧阳长史回府,这几日好好照看长史。”  

欧阳戎摇头:“只是小伤小病罢了,王爷无需多劳。”  

伤风冒寒就是前世的感冒发烧,他确实只当作小病,放在前世,欧阳戎药都懒得吃,习惯用身体扛过去。  

只不过放在这方世界,这种感冒小病,也足以送走人命。  

离闲、燕六郎的担忧害怕、严正以对,倒也不足为奇。  

“欧阳长史勿要再讲,造佛一事,本王听你的,但此事,须听本王的。”  

一向温和的离闲,语气出奇的强硬了一回,令欧阳戎与众人都有点意外。  

似是也察觉到大堂内的一道道诧异目光,离闲赶忙放轻语气,亲切的拍了拍欧阳戎的袖子:  

“这几日正是倒春寒,乍暖还寒的,欧阳长史要珍惜身子啊,这样才能更好的为陛下尽忠,建好东林大佛。”  

欧阳戎只好起身,恭敬行礼:“感谢王爷赐茶关怀。”  

燕六郎等官吏们纷纷夸赞浔阳王体贴爱士。  

少顷,韦眉带着丫鬟们走进来,送了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  

欧阳戎端碗,微微皱眉的咽下了几口苦汤,长呼一口热气。  

其实他练气士九品的身子,挺硬朗的,颇难染病。  

只不过,手头正在忙活的双峰尖开凿、浔阳石窟建造的营造,确实复杂忙碌。  

工作量比此前的折翼渠多出数倍。  

他最近都在连轴转。  

有时候劳神比劳力更费精气神。  

“阿嚏…”  

欧阳戎低头,握拳捂嘴。  

离闲等众人不禁转脸看去。  

一身绯红红五品官服的修长青年,抬手揉了下略红的鼻头,  

他身姿挺拔,两手陇袖,脑袋微微缩在毛茸茸的狐白裘披肩中,眼皮耸拉着,神色有点病怏怏的。  

只不过在众人眼里,这病容落在这一张英俊削瘦的脸庞,更显忧郁颓废的气质。  

大堂内某位官员看着这位举止平静的病怏长史,脑海里没由来的想到一个词。  

虎行似病。  

离闲又关怀寒暄了几句,忽然提到:  

“对了,本王听说,浔阳城内的士子们近日对造佛一事,有些议论,对江州大堂也有些不满,长史大人可知此事。”  

欧阳戎揉鼻子的手顿了顿,放下,又抿了口姜汤,闲聊语气的问:  

“好像是有人提过,不太清楚,对了,王爷是听何人说的。”  

离闲叹息:“府中有一位旧人举荐的越姓士人,经常私下大声谈论此事,弄的府中客卿人尽皆知的。”  

“这么看来,此人也在王爷面前反映过。”欧阳戎轻轻点头:“那么王爷的意思是…”  

离闲转头看着欧阳戎,换上一副肃穆表情:  

“本王与世子驳斥了他一顿,将其赶走。  

“不怕欧阳长史与诸位笑话,圣上为何造大周颂德中枢与四方佛像,本王愚钝,有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