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师兄有怪癖?(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面具。  

再也不躲避这些了。  

一只小筷子伸来,夹了块鲜鱼片放在欧阳戎的碗里。  

他眼中恍惚之色褪去,转头一瞧,对上了叶薇睐宝蓝色的眼睛。  

银发少女朝欧阳戎柔柔一笑,小脸埋碗,乖巧扒饭。  

与眼底艳羡、只能侍立一旁的半细不同,叶薇睐可以上桌吃饭了。  

她现在是甄淑媛、甚至谢令姜都默认的,欧阳戎的妾室。  

因为有此前欧阳戎的安排,叶薇睐已回南陇老家祭祖烧香过了,算是被南陇欧阳氏正式接纳。  

哪怕此前有不少族老,不太赞同让一位异国蛮族的女子入门。  

但欧阳戎与甄淑媛都已同意,自然没法指手画脚,只好默认。  

不过虽然能上桌吃饭,晚宴上的叶薇睐,却格外安静。  

她坐在欧阳戎左手边,只有半个屁股沾凳子,银发少女不时的站起来给欧阳戎夹菜。  

并且,对于对面座位上的谢令姜,表现的格外尊敬,丝毫没有打断话题、抢夺注意力的意思。  

聊天的谢令姜,也多瞧了眼叶薇睐,让她也尝尝面,嗯,别给大师兄夹就行。  

叶薇睐已站起身,依次给甄淑媛、谢令姜倒了一碗乳白鲜鱼汤,然后又给欧阳戎盛了一碗。  

欧阳戎回过神。  

这时,余光瞧见,他手边的桌面上多出了一个字。  

是叶薇睐的娟秀字迹,用水渍写就的,依稀可见是:  

欧阳戎忍俊不禁。  

家中有女则安,对吧?  

他随手伸出手指,蘸水,在“安”字里面,又添了个字。  

端碗扒饭的叶薇睐察觉到檀郎动作。  

握筷微愣了下,低头定睛看去…  

少顷。  

只见银发少女小脸埋胸,耳根颈脖处泛起一阵淡红,挥之不去。  

一只白生生的小手伸过去,用手掌心把桌面上的某个“宴”字水渍慌慌擦除。  

虽然被檀郎的不正经弄的害羞不已,可叶薇睐的心中却有一阵暖流淌过。  

这算是独属于当初主仆的二人的默契。  

檀郎没有忘记。  

“欸,这谁能想到,隔壁苏府那一家人,竟然是离氏宗亲。”  

甄淑媛与谢令姜正好聊到了龙城旧事,罗裙妇人放下筷子,叹息了会儿,又问了问龙城旧人们的近况。  

待听到柳阿山的事情,甄淑媛立马转头问:  

“檀郎,阿青与柳大娘她们现在在哪,过的如何?”  

她脸色惋惜,朝欧阳戎严肃叮嘱:  

“这一家都是好人,阿山更是忠良,檀郎必须好好照顾,听到没有…欸,妾身此前不该那样乱使唤阿山的,老实人不该这样的…留下的阿青和柳大娘,檀郎得代为奉养才对。”  

欧阳戎点点头,吃饭不语。  

谢令姜替他说道:  

“甄姨放心,大师兄有分寸的,龙城那边已经做好了善后安排。”  

“这就好。”甄淑媛点点头,松了口气。  

旋即想起了什么,她又问:  

“对了,善导大师呢,去了洛阳,还没回来?  

“说起来,他东林寺的香火还挺灵验的,妾身得找机会去还个愿,檀郎两次伤病,都能得治痊愈,最后安全升迁。  

“此前妾身第一次去时,祈福许愿不少,说不得是真有什么善心菩萨在保佑呢。”  

龙城之事,甄淑媛听的心惊胆战,此刻手掌轻拍胸脯,心有余悸道。  

“善导大师?”  

谢令姜似想起什么,笑说:  

“他可过的好得很呢,前月护送神玉祥瑞去神都,连带着莲宗东林寺一起,出尽了风头。  

“听说连那位卫氏女帝都在上阳宫大佛殿,亲自接见过一次,询问他大乘佛法。  

“也不知善导大师怎么回答的,反正女帝龙颜大悦,似得授佛谛,满载而归。  

“善导大师还获赠了一件黄紫袈裟,虽然不是担任国师什么的,但这等殊荣…  

“放眼天下释门、万千僧侣里,能穿黄紫袈裟的不超过两手之数。  

“嗯,现在,他可是护国高僧了。”  

谢令姜转过脸,打趣道:  

“大师兄,以后咱们和善导大师说话,不能那么随便了,得客气点,这是护国高僧。”  

“护国高僧。”欧阳戎跟着小师妹,点点头:“厉害的。”  

谢令姜笑盈盈:  

“对了,大师兄,前几日,秀发那边不是寄信过来和你寒暄时,不时提了嘴吗。  

“说他和师父快要从神都回来,要在浔阳城这边选址兴修一座新东林寺。  

“还说,要在新佛寺内,奉旨修建一座天下最高的阿弥陀佛像,保佑大周社稷。”  

“是有这么回事。”  

欧阳戎手帕擦了擦嘴角,转头望向外面夜色。  

这位上任摸鱼了大半个月的江州长史微微眯眼:  

“修一座大佛吗,有意思…”嘴里呢喃。  

“真是厉害啊。”  

一旁的甄淑媛闻言,同样蹙眉北望。  

她眼神敬仰:  

“妾身之前没看错,善导大师果然深藏不露,虽然香火费收得贵了点,还总是拐弯抹角的想让妾身求签。  

“但大师高人等有本领之人,稍微有点个性怪癖,倒也正常,就像檀郎喜欢些捆绑…”  

察觉到一道道目光飞快射来,不小心说漏嘴的甄淑媛迅速住口。  

谢令姜美目微嗔,娇躯有点紧绷:“捆…捆绑?”  

叶薇睐张嘴结巴:“檀…檀郎也有怪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