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四十七、抵达洛阳(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君,陛下作为姑姑,最懂二侄,难道是觉得他们也能与陛下并肩,能是开万世先例者?  

“还望陛下为老臣解惑。”  

龙袍老妇人突然沉默了。  

洛阳城外。  

一座小驿站,有一户化名苏姓的人家入住歇脚,并未引起什么注意。  

每日来洛阳的人太多了,四面八方,天南海北,络绎不绝。  

神都并不缺这样一户富贵员外。  

晚饭后,  

驿站后院,二楼一间厢房中。  

各自休整完毕的众人相续聚集。  

离闲、离裹儿、离大郎、韦眉、陆压、半细皆在。  

正在商讨进京事宜。  

一行人走了接近两个月,水陆兼程,风雨无阻,终于抵达了神都洛阳,这座天下首善之地。  

大周权力的中心。  

厢房内,只点了寥寥一盏灯火,十分贴合议事的氛围。  

除了捧猫坐在一旁的离裹儿和侍奉她的彩绶外。  

其他人都围坐一张桌案边。  

灯火堪堪照亮他们脸庞一角。  

离闲的脸上难掩激动之色。  

从下午远远的望见洛阳高大的城墙起,离闲就一直处于精神抖擞亢奋状态。  

若不是离裹儿、谢令姜建议,另外还有韦眉在一旁压着,估计离闲已经赶时间在傍晚踩点进京了。  

众女当时商议了下,决定沉稳期间,先休整一夜,明日再做打算。  

“对了,谢侄女、容真女史人呢?”  

离闲环视一圈左右,好奇问。  

离裹儿摇头:  

“应该在容真房间里,刚刚谢姐姐出门,说去找下容真女史,不知道是谈何事,让我们先聊。”  

离闲与韦眉对视,不动声色的点头:  

“估计是檀郎那边的私事,咳咳,咱们聊正事吧。”  

陆压问:  

“王爷,咱们是直接进城吗,要不要通知什么人?”  

离大郎开口:“还是按照之前在浔阳,檀郎叮嘱的,咱们先去说浔阳被水贼袭击的事,博取同情。”  

韦眉抬手:  

“要不先联系下旧人?妾身的族叔正是现任京兆府尹,先联系阿爹,让阿爹联系这位族叔,再由他通报朝廷如何?也算走了程序,而且自己人也安全。”  

众人交换眼神。  

离闲犹豫道:  

“也不是不行。”  

离大郎看了看阿父脸色,问:  

“父王原来准备怎么说?”  

离闲下意识道:  

“当然是联系相王府或者夫子那边,他们是帮我们的,也可以通知下长乐。”  

韦眉微微皱眉:  

“会不会不太妥,夫子倒是值得敬仰,应该可靠,但你那弟弟,妾身总觉得喊他不太好,你那妹妹也是。”  

离闲挠头,欲语:“反正都是献出鼎剑,咱们可以先不说,只提王府被烧,浔阳遇险的事,等见了圣人,再献剑。”  

韦眉突然问离裹儿:“彩绶剑诀学的如何?”  

离裹儿摇头:  

“彩绶已经九品,但是失败了,我与谢姐姐推断,可能是真名无效,那个字不是真名,没法九品加剑诀,也无法成为它的剑主。”  

众人皱眉。  

离裹儿突然道:  

“没事,真名我们不知,其它人也不知道,先献上去,交给皇祖母,反正功劳是咱们的。”  

离闲犹豫问:“这和檀郎原定的计划不符。”  

离裹儿摇头,指着窗外: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已经到洛阳了,计划有变,只能先献剑。欧阳良翰之前也说过,真正的大事,是计划之外的,只能随机应变。”  

韦眉赞同:  

“好。裹儿说的没错,固然剑主是咱们的人最好,但是咱们哪里做得到十全十美,鼎剑能顺利献上去最重要,那道功劳即可,况且,妾身一直觉得,剑主都是咱们的人,其实也容易招圣人忌惮。”  

“那好吧。”  

离闲叹气,又振作起来:  

“不管如何,夜里咱们就要联系人了,明日就要进城,不能再拖了,都到了这一步,先进洛阳再说!”  

“好…”  

众人纷纷点头。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出现两道美丽倩影。  

一袭火红裙裳,一袭素白宫裙,春华秋实,各有风采。  

但是离闲等人却稀奇的发现,今日这两道身影走在了一起,一高一矮,一前一后的进屋。  

谢令姜走在前面。  

韦眉笑着迎接:  

“贤侄女来了。”  

离大郎瞄了眼后面默默跟着的笼袖冷脸少女,问:  

“容真女史是来道别的吗?”  

房门被陆压掩上。  

似是察觉到众人徘徊在她和谢令姜身上的古怪目光,容真骤停站在门边,没有跟着谢令姜走到里面位置。  

她摇了摇头。  

笼袖不语。  

显得稍微有些没礼貌。  

但是离闲一行人却已经适应。  

一路上都是这样,容真和大部队隐隐有些脱节,有些特立独行。  

不过也没有拖后腿,只是一副“不熟”的勉为其难样子。  

也不知道是和谢令姜不对付,还是芥蒂离闲的离氏皇族身份。  

亦或说,对于离卫之争,若不是欧阳戎在,容真本就是中立偏本姓一点,然而现在…  

倒是感情复杂起来。  

不过众人也拿不出这位冷脸女史的态度,只能确定她应该是没有什么恶意的。  

“王爷。”  

谢令姜突然开口,吸引了所有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