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抢功德】(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时,县令突然又把大脸凑上来,目光炯炯盯着张静虚:“既然张捕头有心建功立业,并且不畏惧神眷府的刁难,那么,本官这里倒是有一个…嘿嘿,倒有一个好差事。”  

说到这里,故作严肃又道:“但却不知道,张捕头有没有胆量接这个差事。”  

官场之中,上官以这种口吻于你说话,那么不管任务艰难与否,聪明的下属首先要选择推却。  

能推不揽,官场常态。  

毕竟干的越多出错越多,懒散厮混的官油子才能熬的久。  

然而,张静虚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他不但不推却任务,反而急迫想要干事…  

不干事,哪有功德可拿。  

所以毫不迟疑,直接双手一拱,抱拳问道:“但不知是何等差事,县尊大人尽管吩咐…”  

“哈哈哈!”县令似是极为满意,伸手一揽张静虚肩膀,热切道:“吩咐谈不上,咱们一起商量着办。”  

说着压低声音,故作神秘道:“事情是这样的,城外三十里处有個村子,连续五天时间,天天有人丧命,但是本官派去衙役和仵作查访,查来查去竟然都是正常的亡故…”  

张静虚微微皱眉,沉吟道:“连续五天有人丧命?这事本身就不正常吧。”  

“对啊!本官也认为不正常。”  

县令一拍大腿,满脸横肉乱抖,颇为凶悍道:“但是限于衙役和仵作们的能力,他们根本不可能查的更深,尤其更让本官焦急的是,这村子已经连续五天死人,如果再这样下去,此事就要由神眷府接手…”  

张静虚心中一动,试探问道:“神眷府接手衙门管辖之事,是不是有着某一些规则上的限制?”  

“不错,确实有限制!”  

县令点了点头,仔细介绍道:“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设立神眷府,负责敬拜和供奉天神,同时兼顾驱鬼灭魔职责。而朝廷则是负责民生,治理国家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所以张捕头你可以理解为,朝廷和神眷府分工各有不同,朝廷管理的是百姓活人,神眷府负责的是魑魅魍魉。”  

“就比如刚才本官所说的这件事,城外村子连续五天有人丧命,此事经查之后,乃是正常亡故,所以按照常理,应该由衙门继续负责!”  

“但是…”  

县令猛然语气一肃,郑重道:“但若是此村继续死人,并且是连续几天死人,一旦数量超过七个人,就要认定为是有鬼物作恶。”  

张静虚若有所思,沉声道:“而一旦认定为鬼物作恶,那么此事就要由神眷府接手,对否?”  

县令再次点头:“不错,就是如此。现在那村子已经死了五个人,距离七人之数仅差两人,若是本官所料没错的话,恐怕神眷府已经开始注意了…”  

县令说到这里,声音忽然压低,神神秘秘又道:“张捕头,咱们不是外人,本官跟你明说了吧,这件事咱们一定要攥在手里。若是能够查清真相并且解决,无论你我都有好处可拿。”  

有好处可拿?  

混官场的一定要注意这句话。  

张静虚又是心中一动,连忙问道:“不知是何好处?”  

县令嘿嘿低笑两声:“若是真有鬼物作乱,解决之后便会被天神赐功,功德何等宝贵啊,可不止神眷府需要。”  

说着左右看了两眼,再次压低声音道:“比如本官若是获得这件事的功德,立马就可以上报一次官场功绩。但如果我把功德积攒起来不上报,积攒一定数量之后能去换法宝…”  

张静虚心中一震,下意识问道:“大人能用功德换法宝?您竟然有这方面的路子?”  

县令点点头道:“毕竟我出身皇族嘛,这点路子还是有的…”  

张静虚又是一震,肃然起敬道:“大人竟然出身皇族?”  

哪知县令浑不在意摆摆手,反而语气略显尴尬,讪讪解释道:“皇朝开国已经八百年,传承的皇族血脉几十万人,多如过江之鲫,简直数不胜数,所以,我这皇族身份没啥稀奇。”  

“至于拿功德去换法宝,这事本就是朝廷的鼓励之事。而神眷府那边,同样欣然这种事。只要愿意付出功德,神眷府很愿意给人兑换宝物…”  

张静虚这才明白,原来这世上皇族有很多。  

同时他还听明白另外一个隐秘。  

这世上的功德很宝贵,所以无论朝廷还是神眷府都很想要,如果有人愿意把自己赚取的功德拿出来,那么无论朝廷还是神眷府全都愿意用宝物兑换。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张静虚暂时还猜测不到原因,但他相信只要继续在官场中混下去,总有一天会弄明白这世上的所有隐秘。  

眼下才是第一次拜见上官,不合适进行更多的探问,毕竟交情还未到达那地步,问多了有可能引起上官反感。  

现在最适合做的事,乃是不断拉近关系。  

所以张静虚仅仅沉默一下,随即便开口接上了刚才的话题,不无吹捧道:“虽说世上的皇族血脉有很多,然而大人定是其中卓越之辈,现如今您已是一县之令,将来必然成为朝堂大佬。”  

县令先是一怔,似乎从未被人如此吹捧过。  

紧跟着便裂开了嘴,似乎欣然大喜道:“那倒是,本官年纪轻轻就当了县令,今年才只有十七岁,已经执掌一地县域,不像家中其他兄弟,二十多岁三十多岁还在混吃等死。”  

“所以像我这般的俊秀少年,确实算是皇族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