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守夜人】(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可不好糊弄过去。  

幸亏是孩子,比大人好哄!  

于是张静虚继续保持微笑,语气却故意加了一些神秘:  

“大叔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变不傻了,也许,可能,是因为,咳咳…我三天前摔了一跤,脑袋重重撞在了地上。”  

“撞了脑袋之后,嗡嗡响了三天!”  

“然后,我突然就变聪明了。”  

张静虚一边编造谎言,一边观察孩子们的表情。  

古代果然淳朴!  

五六岁的娃娃果然好骗!  

只见这群小家伙满脸惊奇,仿佛听了世上最神奇的事情,甚至其中一个娃娃满脸憧憬,冒着鼻涕泡兴奋的道:“脑袋撞地就能变聪明吗?那我也撞一下…”  

动作之干脆,速度之迅捷,张静虚来不及阻止。  

噗通一下,趴倒地上。  

‘咚’一声闷响,脑袋重重撞地。  

下一刻,这娃眼神迷糊,口歪眼斜眼泪汪汪,哼哼两声无比委屈:“大叔,我脑瓜子疼。”  

能不疼的吗?  

撞的那么狠!  

这娃这么着急变聪明,看来脑子真的有点笨。  

张静虚又是自责又是想笑,连忙上前把这娃娃抱起来。  

先是检查一番,发现只是额头撞个包,这才放心,哭笑不得道:“大叔我是因为傻,所以才能撞聪明,你又不憨,撞也白撞!”  

小娃娃咧开嘴,似乎因为‘你又不憨’这句话而开心,然而脑门上的疼痛,却让他眼泪汪汪。  

张静虚见小孩并未眩晕,松手慢慢将他放在地上,转身回屋,找了块布,在水缸里浸一下凉水,拿出屋给孩子搁在额头上。  

其他孩子见他如此柔和,渐渐放开了心里的惶恐,慢慢又围上来,围着张静虚好奇的看。  

对待小孩子只要够温柔,总是很容易就能打成一片。  

所以在接下来的一整天里,小院里一直不断欢声笑语。  

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声中,争抢回答想要表现的雀跃,张静虚一点一滴的掌握,他这个‘傻子大叔’的前半生。  

“我知道,这个问题我知道…”  

“我也知道,大叔,我也知道…”  

“我先说,我先说!”  

“大叔你是十五年前来我们村,四爷爷说你是流落而来。”  

“来的时候就傻呆呆的,任何人问你事情你只会笑。”  

“村里人见你可怜,就把你收留在村里,四爷爷专门跑了一趟衙门,给你讨来了流民落户的户籍。”  

“屋子是村里给你盖的,小院是我爹和妞妞他爹给垒的。”  

“四爷爷说,大叔你是缺魂的人,天生属于守夜人,所以村里不能让你餐风露宿…”  

“给你盖个住处,是我们村的责任。”  

“四爷爷也是守夜人,他是后半夜在村里守,大叔你因为还没变老,所以前半夜归你…”  

“所有人都知道,后半夜危险,前半夜轻松,四爷爷是老人,所以值守后半夜,不舍得让大叔你守后半夜。”  

“等到大叔你老了以后,才会去守危险的后半夜。”  

“白天的时候,大叔你摆摊卖茶,农忙的时候,也懂的耕田种地。”  

“大叔,你已经三天没有出摊了!”  

孩子们的争抢回答,让张静虚掌握了前身的情况。  

他是个傻子。  

十五年前不知道从哪里流落到这个村。  

村里人可怜他,收留下来落了户。  

由于天生痴傻,所以被定为守夜人。  

所谓守夜人,似乎是这里的一个风俗,张静虚专门问过孩子,其实并不用真的守夜不睡觉。  

仅是名义上,象征性而已。  

类似于挂名任职的意思。  

但是有一点很奇怪。  

明明是象征性的挂名,偏偏却要划分的很明确。  

比如苍老的四爷爷,乃是后半夜的守夜人,而他这个尚未年老的傻子,则属于前半夜的守夜人。  

前半夜,后半夜,划分很仔细,仿佛很郑重。  

但是孩子们却又说的很清楚,守夜人并不会夜晚不睡而去巡逻,一切只是象征性的,似乎守夜人只是个称呼。  

既然只是个称呼,为什么划分明确呢?  

这是张静虚唯一没能从孩子们口中得到的答案。  

张大叔突然不傻了,这事在村里引起不小的轰动。  

每家每户都觉得惊奇,纷纷上门前来问询,必须亲眼看一看,到底孩子们说的是真是假。  

见面之后,果然,真的不傻了。  

而张静虚面对村里人的询问,自然有一套足以应对的说辞。  

他前身本就是个痴呆之人,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推说不知道,任何人不管怎么问,都只用一句‘三天前撞了脑袋’就可回答。  

撞了脑子,突然变不傻了,这事虽然令人啧啧称奇,但也仅仅只是啧啧称奇。  

毕竟老百姓们见识不高,都感觉撞了脑袋的说辞靠谱。  

没有质疑,反而替张静虚不再痴傻而开心。村民淳朴厚道,满足好奇心便就告辞。  

熙熙攘攘一整天,张静虚终于获得安静。  

但是没等他享受安静,夜色中突然又有人上门。  

村里的四爷爷!  

四爷爷是个瞎子,拄着一个拐杖。  

年纪很苍老,有浓浓暮气。  

唯独说话之时,依旧条理分明。  

“你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再是无魂之人,按理说,不该再让你守夜。”  

“但是,老朽我的年龄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