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终局(6/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也太浑厚了。  

直接凝聚成了一条通往天边的煌煌道路。  

他没有犹豫,直接走了上去,一步而已,就消失在了雍州城主府。  

此刻,所有人也终于知道,刚刚成为圣人的宋知书,是要准备,去解决那些人类的大敌了。  

这似乎是每一位儒家圣人的宿命,也是他们成圣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始终都挡在所有人族的最前面,而对于那些发难的天穹神将等人,也没有过多的苛责。  

只是削去了修为,因为这本就是他们应该要承受的代价。  

“又一位圣人,去了北洲,他能成功吗?”  

古云大儒看着宋知书离开的方向,心情变得沉重起来。  

因为,历代圣人都做过相同的事情,可最后的结果,也只是让局势好了一点,并没有办法完全将那些妖魔给除掉,一直都是如此。  

“圣人们,一位又一位,到如今,已经是第九位了。”  

岑行远稍作思索,便再一次到:“宗圣坐化前曾言,他之后的第九位圣人,会是最特殊的那一个,将会承继前八位圣人的意志,宋知书,便是这一位。”  

“可是,他的境界,毕竟是我们利用圣人之心,强行推上去的啊。”  

郑公文开口,不由皱了皱眉头,觉得这样的话,还能成为最特殊的那位圣人吗?  

“但不管如何,他终究是依靠自己,从半圣,成为了圣人。”  

岑行远一笑,继续道:“我们,只需要看着就好了。”  

说完后。  

他不由将目光,放在了李青舟的身上。  

在对方身上,还有一份宗圣留下的圣人造化啊,或许,不同之地,就在此处吧。  

而与此同时。  

当宋知书离开雍州城后,脚踏由浩然正气所铸城的煌煌大道上。  

他并没有立即前往北洲,而是散发自己的圣人意志,将整个世间都笼罩了。  

很快。  

云州所在。  

一尊地魔被发现,圣人意志扫过,直接灰飞缘灭。  

然后是雍州、青州等等,此刻几乎每一个地方,只要但凡存在妖魔的,宋知书都用自身的圣人之力,将其给完全灭掉。  

没错,这些妖魔的确难以被消灭,至少对于很多修士而言是如此。  

可现在呢,宋知书动用的是圣人之力!  

这一股力量。  

几乎扫遍了每一个地方。  

直到最后,所有妖魔都无所遁形,全部被灭杀。  

而此时此刻,宋知书也走到了北洲。  

在这里。  

有一座巨大的长城,绵延无尽。  

长城之上,附着了磅礴的儒家正气,还有历代圣人留下来的意志。  

而在另外一边,则是无穷无尽的的黑色气息,冲上了九天。  

在那里,是一片黑暗,看不到一丝一毫的亮光。  

各种嘶吼声出现,诡异而深沉。  

那是妖魔。  

数不尽的妖魔。  

而在这些妖魔的冲击之下,长城已经有许多地方破损了,被妖魔之力浸染。  

下方,虽说有许多门派的弟子,还有一些修士,倾尽全力抵挡。  

但不时依旧有妖魔从外面冲入了其中。  

正如之前了解的那样。  

北洲妖魔。  

此时此刻已经岌岌可危。  

但即便如此,依旧有许多修士在奋战着。  

没有说什么。  

宋知书眼帘微垂,圣人剑胎出现在手中,他则在里面灌入无比强大的圣人之力,然后并无任何犹豫,面对那些无穷妖魔,一剑斩下。  

这一剑,代表了他的意志,代表了此时此刻,他的圣人之意。  

嗡嗡嗡磅礴的剑意奔腾,纵横十万里。  

这一刻,几乎所有人都感觉到了那一股无比磅礴的力量。  

他们抬起头,看到了宋知书,眼中充满了疑惑,因为很多人并没有见过。  

但那代表圣人一剑的剑芒,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其中,堪称无上的力量。  

就这样。  

圣人一剑降下了。  

出现在了那巍巍长城之上。  

随即,但凡在那剑意之下的妖魔,几乎全部崩碎、解体。  

同时,那直冲九天之上的妖魔之力,在这一剑下,也在缓缓收缩。  

无数妖魔被斩杀,纵横十万里的长剑,几乎瞬间,就解决了此刻北洲的妖魔之乱。  

但宋知书,依旧站在高处,眼神当中,更是带着郑重,因为他能感觉奥,在那妖魔之气的最深处,还有许多一些强大的存在。  

若不将它们给斩杀,早晚有一日,妖魔会卷土从来。  

这一刻。  

他直接踏足了北洲。  

也是除上一次圣人坐化之后,人族第一次主动踏足了这片区域。  

“圣人?那是圣人!”  

“怎么天地间,突然又出现了一位圣人,是宗圣吗?”  

“宗圣早就已经坐化了,是新的圣人,第九位!”  

“圣人再出,北洲妖魔将暂时被平定了!”  

下方妖魔长城的人看到这一幕。  

从刚开始的震惊,变成了之后的振奋,因为他们守在这里已经太久了,也死了太多的人,但依旧无法彻底挡住妖魔的步伐,眼看着情况越来越严重。  

可在最紧要的关头,出现了一尊圣人,可以将所有的危机全部解除。  

这对于当下来说,绝对是最好的结果,且还有更重要的一点。  

新的圣人,至少能再镇压北洲妖魔一段时间。  

不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